生命之叶:重现大叶种传奇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ngzx6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叶种茶,因普洱而享誉传世。从蔚为壮观的茶马古道文明到贡茶进京,走在岁月磨光的老石板路上,古老的马队和驼铃似乎依然能勾起人们的追忆。从远销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到南下引种印度、斯里兰卡,大叶种演绎出近代的“茶叶战争”。从“能喝的古董”到风靡全国,大叶种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全国消费者的注意,引发一轮普洱茶在中国的流行。历史的辉煌、茶马古道的文明、与岁月对话的气质、囤积居奇的炒作等,目光和镁光灯都聚焦在这一片神奇的大叶种茶身上。
  云南则道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伟先生,第一个在茶界提出“二代论”。他认为,大叶种茶只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尊重并传承传统,无论是选种制茶还是炒作囤积,都是根据大叶种茶及普洱自身沿袭千年的传统。但这解决不了让更多人喝茶,并未在本质上释放大叶种茶的价值。另一个是创新大叶种茶,让大叶种独有的营养物质为人类服务,喝出健康来。则道茶业的生命之叶品牌寓意就是“一片滋养生命的茶叶”。充分释放大叶种独有的茶叶品饮价值,为现代人健康服务,让普洱茶从尘封的历史走出来,再往前一步。
  则道茶业在绵延的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腹地“曼松茶区”建设有两万亩原生态自有茶园,其平均海拔1280米,土壤PH值4.5~6之间,终年云雾缭绕、人迹罕至,在历史上,就是明清皇家贡茶的核心产区。几百年以来,曼松原始野生古茶树,经历风雨滋润、沧海桑田,愈发显得厚重。每一年,只要听说是曼松茶叶,业内人士均赞不绝口。在大叶种普洱茶的地位中,迄今,依然熠熠生辉。作为现代单体大叶种古茶山培植的最大单体茶园,为保证茶叶的品质,则道公司完全遵循频临灭绝的纯古法工艺种植和制茶,以曼松贡茶茶园为原料基地,严格遵守“七选八弃”的原则,万里挑一,层层筛选,最后由富有经验的制茶大师以纯手工精制而成。生命之叶系列普洱茶,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品鉴,在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等各项营养指标上均优于传统大叶种。
  生命之叶,历时五年,耀世而生。定位在高端奢华茶品牌。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产品涵盖“国家级保护品种”紫娟、“曼松贡茶”、普洱印级茶、古树红茶四大系列。作为新阶段普洱茶行业一颗闪耀的明星,各界瞩目。云南普洱茶行业协会会长张宝山先生亲自题词“普洱茶谷”,寄予生命之叶代表普洱茶走向高端人士的莫大希望。云南茶科所为其监制所有的产品,在品质与营养成分上亲自把关。普洱茶终生成就大师“熟茶渥堆技术”吴启英技术传承团队在熟茶领域强强联手。如此高的起点,让生命之叶与则道茶业问世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悉,云南则道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个亿,首期投资已经超过2个亿,引入多家投资机构资本,在世界公认的“黄金茶源地”西双版纳曼松建设2万亩原生态茶园,配套10个大型初制厂。在昆明投资建设2万平方米“普洱茶产业金谷”和精制工厂、国内首个3千平方米数控仿生“天窖”、唯一采用“身份识别”品质过程全程可追溯……高端奢华茶,必须经得起苛刻的品质考验。
  公司总裁李伟先生的话,道出了则道茶业的发展真谛:“茶通人性,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千年之后,再一次释放大叶种茶的神奇魅力。让茶服务于人,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价值。”
其他文献
早在几年前,由于对普洱茶的共同爱好,我们聚在一起成立了茶友会,喝普洱、聊普洱、淘普洱,现在兴趣扩展了,红茶、绿茶、白茶、岩茶、高山、龙井、铁观音;什么茶都喝,只要是好茶就不放过品尝的机会,自己品不过瘾,邀人一起分享才高兴,当然,都还是围绕一个“茶”字。  这其中以笔者最为年长,和这群帅哥靓妹们忘年欢叙,甚为怡然自得。他们都很忙碌,却能在茶申圭,受闲适,在品茗問领悟宁静淡泊的人生趣味,这令我这老者十
期刊
平日闲時最大的乐事便是到闹中取静的茶楼邂逅好茶,好茶喝得多了,如同见腻了花枝招展的女子,在这臃懒的秋日,只想寻一杯菊茶。呼应空中微妙的山野苦趣,应证那“人淡如菊”的意境。  “武当道茶馆”,坐落于道教仙山之下,呼应武当之名,是个风雅幽静的品茗好去处。寻一处靠窗的雅间坐下,香云纱的幔帘,掩不去窗外的山色,却又柔化了山峦树木的轮廓,似乎让彩色照片经过了黑白处理,显露出一种古雅的风情。绘着仕女图案的屏风
期刊
从台北市西华饭店後方的“竹里馆”茶馆大放异彩。到松江路“禅风茶趣”茶餐厅融合茶与美食的缤纷,再到今天SOGO商圈内,号称台北东区最美的“若荷”素食火锅店,力拼茶文创商机的黄浩然一路走来,不也正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境的最佳写照吗?  只因为爱上茶,17年前黄浩然决定放弃原本收入颇丰的工程事业,投身茶文化事业。而此时,台湾茶艺馆正急遽衰退,茶艺开始走向家庭。黄浩然依然大胆地“撩落去”。希望一
期刊
《茶道》杂志发刊十年来,可以记述或感念的事件太多,所有这些事件后,都可以找到茶人的踪影。茶人的言行,影响了这个时代的茶道风范。与我们交往密切并给我们莫大支持的诸位先生,是中华茶道复兴之路上的引领者。那些场景哪怕在很多年后,似乎都在眼前。  他们与《茶道》杂志往来的情谊,是十年历程中值得记述的内容。  寇丹:“八零”后的平常心  在茶界,寇丹先生很受欢迎,他性格乐观,又谦和博和,走到哪里,人群就会有
期刊
柳树抽芽发生机,青草吐绿醉芳华。  盏中佳茗润心语,啜茶闲话又一春。  春风十里,江南路。草长莺飞,二月天。  元宵的花灯送走正月的年味,乘舟顺江而下的骚客还未到达烟花迷蒙的江南,二月的闽南桃花惊艳了春红,芭蕉叶的点点雨声述说淡淡的离愁。  第一次仙游茶会,吃茶赏花为题,用心而作。  会设两席,一席以春目之花红柳绿为题,器具之色注明丽,一席以文人雅玩=为题,器具重文雅,色调注沉稳。  暮春二月,虽
期刊
茶圣陆羽身世坎坷,历代茶文化著述多将他记为弃婴,也有说他是孤儿的。那么,他究竟是孤儿还是弃婴呢?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结合《陆羽自传》(又称《陆文学自传》)以及《茶经·六之饮》“远祖纳”的表述,陆羽应该是孤儿而非弃婴。  孤儿与弃婴的差别是,孤儿为父母早逝,有亲戚和族人,知道自己姓氏;弃婴则是被父母遗弃,不知道自己姓氏。  《陆羽自传》云:“始三岁,·侔露,育于大师积公之禅院。”“悍”
期刊
一场茶事活动,二三十多号人,小泊重洋在其中还是引起我的注意,其一是他的年龄。看起来有七十多岁的他,仍不辞辛劳为茶事奔波;其二是他的质朴。无论是他的衣着、随身的背包,还是待人接物、饮食习惯,都展现出具有日本特点的节俭和朴实;其三是他的专注。在茶园、茶厂或是茶庄里,他都一丝不苟地把感兴趣的东西拍摄下来,并耐心询问,认真聆听。  在日本事茶的36年里,他辗转于多个地方,把他对茶叶的改革思路和对茶文化的认
期刊
维柯说过,“获得一门通俗语言和一种通俗文字,是他们的永远无法剥夺的最珍贵的权利之一”。自清代阮福以降,普洱茶的书写其实是走向一种垄断_生的,这不仅表现在文字的时空性,也直指阐释的狭窄,更何况,按照中国人写史书的习惯,普通阶层的生活史常常显得逼仄而局促。当然,普洱茶书写,也有自己的时代印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本地出过几本与普洱茶相关的书籍。说是相关,是说这些书的内容有很少一部分涉及到了“普洱
期刊
1644年,黄氏先祖在武夷山水帘洞“瑞泉岩”下研制武夷岩茶,此地处于阳崖阴林,环境宜人,一旁更有润养茶叶的泉水环绕,于是黄氏先祖便将茶叶商号命名为“瑞泉”。  “瑞泉”商号一直靠着祖先超前的经商意识代代传承,但是再夯实的基础也抵挡不了战争的残酷,清末开始,“瑞泉”就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瑞泉”的商号虽一度没落,但是“瑞泉”世代传承的经商意识却在子孙的血脉中延续下来。  老喜公  1889年,
期刊
受邀到一文化会所与50位事业有成的成年男女讲茶道课,提早将两张茶席摆置好预备等一下做泡茶演示,不久学员陆续抵达,报到手续完成后他们即闹哄哄围着茶席,有叫泡茶师让出泡茶座位的、不问自取抓茶壶的、提起盖碗放到嘴唇边作饮茶状的,然后大家就举着手机忙拍照。泡茶师轻声阻止学员碰触茶器,得到的回应是“我给了钱,为何不能碰”,这倒提醒我们有关“钱”的角色在茶道生活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些人从一开始就失焦,被“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