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生活的价值不可被钱困住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_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邀到一文化会所与50位事业有成的成年男女讲茶道课,提早将两张茶席摆置好预备等一下做泡茶演示,不久学员陆续抵达,报到手续完成后他们即闹哄哄围着茶席,有叫泡茶师让出泡茶座位的、不问自取抓茶壶的、提起盖碗放到嘴唇边作饮茶状的,然后大家就举着手机忙拍照。泡茶师轻声阻止学员碰触茶器,得到的回应是“我给了钱,为何不能碰”,这倒提醒我们有关“钱”的角色在茶道生活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些人从一开始就失焦,被“钱”锁住,以钱来衡量茶道的价值,忽视茶道中的内涵。今天若不讨论钱这课题,说明茶道应如何“活出”它的价值而不该被钱左右,再过个一、两年也就迟了,大众将被误导得翻不了身。
  “我给了钱,为何不能碰”这个问题,是的,我们要说,缴了学费就是要教伤捌乱碰茶具。茶席是泡茶师为茶道演示备用的茶器物,彷如书法家的纸、笔、墨,音乐家的乐器,学生或品茗者不得随便率性去碰触,这是对人对物最起码的尊重,茶器属于泡茶师的,如欲把玩、欣赏或借用,毫无疑问应先征求拥有者的同意,获得同意后,泡茶师有时还会与你约定把玩的规则,因他天天抚摸在手上的茶具,爱它了解它才知道应怎么对待它,你也必得遵照才是。对于泡茶师来说器物不再只是一件器物,它是朝夕相对的朋友,甚或泡茶师供奉一些老器恭恭敬敬的如长辈,岂容你乱摸。再来是器物的安全问题,假设一下子拿不稳摔破了,这将造成很多纠纷,谁来做赔偿呢?茶器摔破了没人认账是天天发生的事,伤透了我们泡茶师的心。泡茶师这方面认为,无论此物价格多少,都是他长年累月捧于掌心的宝物,你赔多少钱都不足以安慰他,赔偿者往往还认为没必要补偿。茶具不让你碰的另一原因是卫生问题,茶席上的茶具原本都处理干净预备等下泡茶喝茶用的,你碰过了就不那么卫生了所以不许你碰。
  上述学生以为“我给了钱,茶道规矩由我定”,另有一些学生觉得“我没钱,我不要根据茶道的方法做”。常用的理由是:我向来以简朴为美德,喝茶何必搞那么多东西。比如专门收放茶叶的罐子、赏茶的茶荷一概排斥,找—个材质较好的壶来泡茶也反对,找一些优良茶叶来泡饮也属浪费钱,这类学生赖惰成性、想也不想就拒绝自己不懂和不熟悉的事物。其实一个罐子不必花多少钱,茶叶容易受潮走味,故密封的罐子起防潮作用,装茶可保护茶质,泡茶者用对罐子则对得起茶叶则心安理得,加上如若罐子很有质感,泡茶者则感受到美,讲究茶具是生活的精致,精致比粗糙好,简朴加上精致加上审美才有意义,茶道生活便慢慢产生一种满足与快乐的社会价值。
  还有学生认为“不就是一杯茶,有这么严重吗”,当泡茶师全神贯注在茶道演示中,对茶叶份量与水温的要求是如此凝重时,对浸泡时间是那么郑重其事的分秒必争时,有些学生就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嘲弄泡茶师“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即浪费钱”。只用钱来衡量茶道价值是不对的,喝茶是需要一些方式、知识与时间的艺术展现,从制茶法、收茶方式、泡茶技艺、所需时间的运用等,都能让茶、茶道有最美好的内涵呈献,若茶道中的艺术没有机会被展现、唤起,才是浪费。一杯茶不讲究,等于对生命的糟蹋,何等的代价。
其他文献
4月的西湖,除了醉人的湖光山色,最值得期待的莫过于那杯明前的龙井了,只是“西湖龙井”的春天似乎从来都不平静,随着新茶陆续上市,关于“西湖龙井”被假冒的议论再度满城风雨,这似乎成为了近些年春茶季的“标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号角全面吹响,面对多年久治不愈的“内伤”,“西湖龙井”迅速顺势而为,迈出中国绿茶第一公共品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步。  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既有需求的也有供给
期刊
早在几年前,由于对普洱茶的共同爱好,我们聚在一起成立了茶友会,喝普洱、聊普洱、淘普洱,现在兴趣扩展了,红茶、绿茶、白茶、岩茶、高山、龙井、铁观音;什么茶都喝,只要是好茶就不放过品尝的机会,自己品不过瘾,邀人一起分享才高兴,当然,都还是围绕一个“茶”字。  这其中以笔者最为年长,和这群帅哥靓妹们忘年欢叙,甚为怡然自得。他们都很忙碌,却能在茶申圭,受闲适,在品茗問领悟宁静淡泊的人生趣味,这令我这老者十
期刊
平日闲時最大的乐事便是到闹中取静的茶楼邂逅好茶,好茶喝得多了,如同见腻了花枝招展的女子,在这臃懒的秋日,只想寻一杯菊茶。呼应空中微妙的山野苦趣,应证那“人淡如菊”的意境。  “武当道茶馆”,坐落于道教仙山之下,呼应武当之名,是个风雅幽静的品茗好去处。寻一处靠窗的雅间坐下,香云纱的幔帘,掩不去窗外的山色,却又柔化了山峦树木的轮廓,似乎让彩色照片经过了黑白处理,显露出一种古雅的风情。绘着仕女图案的屏风
期刊
从台北市西华饭店後方的“竹里馆”茶馆大放异彩。到松江路“禅风茶趣”茶餐厅融合茶与美食的缤纷,再到今天SOGO商圈内,号称台北东区最美的“若荷”素食火锅店,力拼茶文创商机的黄浩然一路走来,不也正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境的最佳写照吗?  只因为爱上茶,17年前黄浩然决定放弃原本收入颇丰的工程事业,投身茶文化事业。而此时,台湾茶艺馆正急遽衰退,茶艺开始走向家庭。黄浩然依然大胆地“撩落去”。希望一
期刊
《茶道》杂志发刊十年来,可以记述或感念的事件太多,所有这些事件后,都可以找到茶人的踪影。茶人的言行,影响了这个时代的茶道风范。与我们交往密切并给我们莫大支持的诸位先生,是中华茶道复兴之路上的引领者。那些场景哪怕在很多年后,似乎都在眼前。  他们与《茶道》杂志往来的情谊,是十年历程中值得记述的内容。  寇丹:“八零”后的平常心  在茶界,寇丹先生很受欢迎,他性格乐观,又谦和博和,走到哪里,人群就会有
期刊
柳树抽芽发生机,青草吐绿醉芳华。  盏中佳茗润心语,啜茶闲话又一春。  春风十里,江南路。草长莺飞,二月天。  元宵的花灯送走正月的年味,乘舟顺江而下的骚客还未到达烟花迷蒙的江南,二月的闽南桃花惊艳了春红,芭蕉叶的点点雨声述说淡淡的离愁。  第一次仙游茶会,吃茶赏花为题,用心而作。  会设两席,一席以春目之花红柳绿为题,器具之色注明丽,一席以文人雅玩=为题,器具重文雅,色调注沉稳。  暮春二月,虽
期刊
茶圣陆羽身世坎坷,历代茶文化著述多将他记为弃婴,也有说他是孤儿的。那么,他究竟是孤儿还是弃婴呢?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结合《陆羽自传》(又称《陆文学自传》)以及《茶经·六之饮》“远祖纳”的表述,陆羽应该是孤儿而非弃婴。  孤儿与弃婴的差别是,孤儿为父母早逝,有亲戚和族人,知道自己姓氏;弃婴则是被父母遗弃,不知道自己姓氏。  《陆羽自传》云:“始三岁,·侔露,育于大师积公之禅院。”“悍”
期刊
一场茶事活动,二三十多号人,小泊重洋在其中还是引起我的注意,其一是他的年龄。看起来有七十多岁的他,仍不辞辛劳为茶事奔波;其二是他的质朴。无论是他的衣着、随身的背包,还是待人接物、饮食习惯,都展现出具有日本特点的节俭和朴实;其三是他的专注。在茶园、茶厂或是茶庄里,他都一丝不苟地把感兴趣的东西拍摄下来,并耐心询问,认真聆听。  在日本事茶的36年里,他辗转于多个地方,把他对茶叶的改革思路和对茶文化的认
期刊
维柯说过,“获得一门通俗语言和一种通俗文字,是他们的永远无法剥夺的最珍贵的权利之一”。自清代阮福以降,普洱茶的书写其实是走向一种垄断_生的,这不仅表现在文字的时空性,也直指阐释的狭窄,更何况,按照中国人写史书的习惯,普通阶层的生活史常常显得逼仄而局促。当然,普洱茶书写,也有自己的时代印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本地出过几本与普洱茶相关的书籍。说是相关,是说这些书的内容有很少一部分涉及到了“普洱
期刊
1644年,黄氏先祖在武夷山水帘洞“瑞泉岩”下研制武夷岩茶,此地处于阳崖阴林,环境宜人,一旁更有润养茶叶的泉水环绕,于是黄氏先祖便将茶叶商号命名为“瑞泉”。  “瑞泉”商号一直靠着祖先超前的经商意识代代传承,但是再夯实的基础也抵挡不了战争的残酷,清末开始,“瑞泉”就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瑞泉”的商号虽一度没落,但是“瑞泉”世代传承的经商意识却在子孙的血脉中延续下来。  老喜公  1889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