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逖诗中蜿蜒的路途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孙逖祖籍山东柳城,唐开元二年始入越为官,在越地几近二十年,越地实为其第二故乡。孙逖才华横溢,创作出众,再者身处初唐转盛唐时期,他的仕途一路顺畅节节攀高,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所处环境的变化使得孙逖的诗风还是有所转变的,早期的作品比较自由涵盖了山水诗、咏史诗,后期重回中原地区任职更加倾向于创作应制诗。与越地的关系距离也在影响着诗人的创作。本论文选取诗人在越、离越共三首诗歌,在他的词中我们去感受其所感,去探究其诗风转变之原因。
  关键词:孙逖;诗风转变;越地
  指导老师:房瑞丽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1
  一、在越兴怀
  越州地区自魏晋时期始就以其宜人的风景孕育了也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士大夫来此,钟灵毓秀,使得长于中原的孙逖能够亲历江南风物,在担任山阴县尉的三年间,孙逖遍览越地名胜,在远离中原故地的柔山媚水之间抒写性情,寄寓感慨,[1]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他创作初期一系列的山水诗。再者追溯越地的文化历史,王羲之、竹林七贤、谢灵运等流芳百世之人皆在此游历,这是汇集人文荟萃和风景秀丽的福地。唐朝统一天下,久经离别动乱的社会逐渐趋于平静但是,人们对时间的迁逝而引发的人世沧桑的感叹却从来没有停止过。[2]孙逖是生于初唐,长于盛唐,在尚未弱冠之时已经远离故土奔赴越州任职,一种感伤情调便在人杰地灵的越州生根发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孙逖前期的诗作中不少是以历史作为客体来抒写主体的情志,在越地,念越人,有所感发。
  《登越州城》中诗人登高望远,所见之景乃是越城被屏障一般的群山所环绕,映入眼帘的景色是满目苍翠欲滴,绿的十分鲜明格外生动。诗人远眺,这城楼仿佛是一直延续到了天际,消失在澄明清澈的湖水之中,诗人再顺势描写湖上之景。山风轻拂过修竹发出悦耳的音响,蒙蒙细雨滋润着田间的作物。描绘了一幅多维度多方面的农作图,最后两句诗人由景入情。“登高”在众多的诗歌作品中出现并且代表有一种独特的意味,当诗人登高望远时,看到这广袤无边的场景,想象着这片土地上承载着的文化内涵,思绪突然飘远,由此具体将思绪定格在某个人某些事上。孙逖登越州楼,不禁感慨历史的潮流推开了一群又一群的人,孙逖自己也学着魏晋时期的隐逸思想,利用工作之暇行隐逸之雅事。这是诗人对于自己品格以及追求的侧面肯定,但自己与魏晋文人相较到底是相形见绌了,又不免感慨王羲之,像他一样的英灵都已经离去了,孙逖眼前宏大的场景使他置于时间的长河之中感慨时间之流逝。
  二、离越忧愁与入政
  越地在诗人心目中有着独特的位置,诗人在年少之时远离故土来越地任职,并且在这里度过其人生的三年,越地已然成为了诗人的第二故乡,以其独特的人文风光以及山水好景给以孙逖以精神的寄托。离越之时的无限感慨也有对这片土地的感谢,离开所熟悉的环境而要去往一个未知的世界,诗人对于前路的担忧之情也溢于言表。
  西陵渡口,那停泊着船只的小小一隅却是承载着太多情感的符号,有时会给人一种离别的惆怅之感,亦有迎接归客的喜悦之情。千万载来,竟有多少离别重逢在此地上演,有多少少女思妇在此望尽天际,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此挥墨写诗……
  《春日留别》中诗人夜访西陵渡口,向远处眺望,但是绍兴地区的东山已经不在视线之内,满目皆是西陵夜景,一望无际的江水,天上的孤月以及随波晃动的月影,耳畔则是潮声。如此广阔宏大的场景下诗人独自一人而立,孤独之感、漂泊之感更为彰显。“征帆遥从此中去”,明日清晨离开西陵渡口,车马慢的古时,此番一别几近永别,江南的山川美景诗人也许再也不能见到,眼前江南景的流逝以及记忆中江南景的终将流逝,可怜愁思,诗人之愁绪更是上了一层楼。
  孙逖在开元五年在长安崭露头角,因政治需要以及盛唐文儒的自身需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以诗歌创作作为应酬工具的文儒社交活动之中,孙逖的诗风开始有所改变。正当王维、孟浩然等诗坛前辈以及王昌龄、高适、李白等后起之秀以鲜明的主体精神和多元化的艺术实践继续高歌猛进,构建盛唐正音之时,孙邀的诗歌创作道路却似乎与此背道而驰,主体性鲜明的作品骤然减少,日常应景之作成为孙逛诗歌创作的主要类型,程式化的创作手法和集团性的表现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孙逛早年山水诗歌中的个性风格和情感表现。[3]词作中的山水诗以及咏怀诗数量减少,更多的是一些歌颂盛唐气象以及国家统治,辅之以对和亲政策的强烈反对,这些诗作大多善于用典,辞藻华丽优美,有着宫廷诗的气质。
  《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藩》一诗表现唐玄宗时期东平王之外甥女杨氏被封“永乐公主”,被嫁于契丹王。诗人用短短的二十字极尽全力的表现边疆之地之荒凉与永乐公主之美色,一片肃杀之景,即使是春天的到来也给人一种毫无新意的感觉。大唐的美人儿降临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之上,龙塞(契丹王的居住地)才开始有了春天的迹象。纵观孙逖的应制诗和政治诗我们可以窥探出诗人对于和亲政策的极力反对,五言诗的词不达意的缺点也因此显现,此诗暗含诗人对于和亲政策的不满以及对于和亲女子的怜惜之情,使人深刻认识到和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界问题。前人黄周星曾说“龙塞春则春矣,毋乃难为美人乎”,唐汝沟也认为“以天上美人入无花草之地,果能使龙塞生春乎痛惜之情,见于言外”。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唐朝的和亲政策的弊端可见一斑。
  由以上三点我们可以从孙逖的创作作品及其各个时期的诗风来看,他的诗歌作品中蜿蜒着一條路途,这是他的人生追求之路,情感之路以及诗风变化之路。
  注释:
  [1]转引自欧阳明亮、郑莉.《唐代诗人孙逖与他的<宿云门寺阁>》.《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2期(总第143期)。
  [2]转引自封向阳.孙逖及其诗歌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601。
  [3]转引自欧阳明亮.《孙逖诗歌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其他文献
无论检索网络学刊,还是查阅书籍文章,输入黑龙江官屯、官庄、官地之类的关键词,有关著作、论文实在少之又少。今天的学术界,与清代中后期移民招垦研究的火热相比,官屯研究明显冷清、滞后。实际上,清代黑龙江官屯与水师营、驿站性质是相同的,均隶属于黑龙江驻防八旗,大概相当于绿营兵身份吧。相较之下,水师营、驿站被学者关注的程度更高。如此状况,让我想到这样一个词一一寂寞官屯。  屯垦之初  黑龙江将军设立后,驻防
清代,黑龙江的回族被称为回回。有人认为回回是侮辱性语言,实际并非如此。从来源上说,黑龙江的回民属于客籍居民。然而,300多年间繁衍生息,叶落生根,己然成为土著民族之一,其中,王、杨、韩、马成为回族大姓。西清的《黑龙江外记》、徐宗亮的《黑龙江述略》、张国淦的《黑龙江志略》、张伯英编纂的《黑龙江志稿》均认同此说。回族人在齐齐哈尔苦心经营,形成一个极为特别的社会群体,创造了特有的清真文化。考证回民定居嫩
摘 要:在客体《论语》之意与主体我之思与之需中间找到契合点,从作为子女应该以和颜悦色来对待父母的当代思考,到在“做”中实现人生价值,再到面对爱情中的纷纷扰扰应该保持理性,在花言巧语中更在乎行动。在经典中体味人生百态,在自我劝解中拨开心灵的阴霾,以期实现自我心灵救赎。  关键词:《论语》;对待父母;行动;救赎  作者简介:肖颖(1994-),女,贵州毕节人,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菲茨杰拉德在“爵士时代”的代表作,以“美国梦”为背景,通过第三人称视角,令人眼花缭乱的笔触,将追梦人盖茨比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本文将主要从编织在象征意象中的“美国梦”出发,以此探讨美国梦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猝然幻灭。  关键词:象征意象;美国梦;幻灭  作者简介:董存纯(1992-),女,陕西汉中人,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
摘 要:杨绛是著名的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重构与管理是杨绛作品的重要特色,由于时代、国家、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她对中西方男权文化传统体制下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自我救赎,以及女性寻求两性关系的出路又具有同一性及继承性。  关键词:杨绛;女性意识;重构;管理  作者简介:肖婉洋(2001.6-),女,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管理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唐僧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传统圣僧形象,却在影片《大话西游》中被颠覆和解构。文章旨在合作原则的视角下通过对《大话西游》中唐僧台词的研讨,剖析出成功塑造的唐僧新形象。  关键词:合作原则;《大话西游》;唐僧;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柴培(1991-),女,汉族,内蒙古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中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
摘 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各种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形式的表达方式,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在我国的传统节日种类繁多,其中广西省的各项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且充满了文化内涵。但近年来随着中西方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涌入我国,不少年轻人为了追赶潮流开始过起了西方节日,我国一些传统节日逐渐被遗忘。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发扬我国的传统节日,本次主要
摘 要:《鲜花盛时的森林》作为三岛由纪夫崭露头角的文学处女作,与奠定他文坛地位的《金阁寺》与《假面自白》等作品相比鲜少被提及,同其他作品一样文章语言晦涩,作为神秘意象的令人战栗魂牵梦绕的海、变化莫测的憧憬、栖身于灵魂的祖先等意象贯穿全文。《鲜花盛时的森林》与其巅峰作《金阁寺》中的神秘意象金阁寺在文学道路上的传承,揭示三岛由纪夫对神秘之物看法的改变:蒙着神秘面纱的事物令人憧憬,如痴如醉;但当祈求进入
摘 要: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运用变换的视角,将叙述者分裂为两个不同时期的“我”,并在两个视角的关照和对话中揭示女性在男权制压迫下的不幸和叙述者的观念成长过程。在向工业化社会转变的时代中,女性作为边缘化群体无力摆脱旧的生活方式以及建构自我生命主体性,始终处于“失语”的地位。本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元小说”的技巧,但并没有消解主题,反而在叙述者不断暴露叙述行为本身的过程中,看到叙述者本人女性
[中圖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提起赵季平一些非音乐爱好者或许不太了解,但若提到一些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如《大宅门》、《乔家大院》、《红高粱》,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均由赵季平先生为其进行影视配乐,他的音乐作品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力,并以流传广泛、雅俗共赏而著称,很多人习惯称之为“影视音乐作曲家”,可以说赵季平与中国的电影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