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市场调节就业的无形之手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相当长时期内,政府促进就业的有形之手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湖北省潜江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就业创业为核心,强化人力资源服务,大力推动经济社会。
一、实施就业优先,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潜江市在促进就业实践中,顺应发展要求,实现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一是在落实就业优先、扩大就业上作文章。就业优先就是要选择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潜江市把就业创业具体工作目标下达给各地政府,作为基本考核指标。在财政支出逐年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就业支出约占财政总支出的1.5%。在市场调节为主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的职能,不断优化完善就业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及收入分配政策,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展就业岗位。
二是在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就业上下功夫。为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问题,潜江市通过强化政府部门责任、建立平等就业制度、拓展就业服务功能,做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劳务输出相结合,使劳务经济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全市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23.4万人,年创劳务收入40多亿元。同时加快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改革进程,解决好与农民工就业相关的项目,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环境、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在增加就业的同时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
三是在强化预警调控、减少失业上想办法。近年来,潜江市完善失业预警和调控办法,以控制失业率为目标,以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为手段,充分运用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对城镇失业的源头进行调控,把失业造成的影响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制定了援企稳岗办法,每年安排240万元资金,开展困难企业内部职工转岗培训安置,有效控制企业裁员,避免出现大范围失业、集中失业现象。
二、加强扶持引导,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便利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速,一方面新增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求有新技能的劳动力上岗。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到人力资源服务与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相协调,成为就业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从潜江实践看,需采取四项基本措施。
一是大力发展“两新”民营企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民营企业中新行业、新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2014年潜江新增就业岗位中,华中家具产业园、盐化工产业园、食品工业园等“两新”民营企业吸纳就业占总量的53%。潜江市专门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立创业培训、创业孵化、项目支持、市场拓展、法律援助等服务措施,鼓励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大力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拓展就业空间。
二是着力打造推介劳务品牌。近年来,潜江市结合实际,通过制定与劳务品牌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采取免费、出资、补贴、奖励等各种支持手段,为劳务品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成功推介的“潜江裁缝”、“潜江龙虾工”劳务品牌在国内已产生了很大影响,“潜江裁缝”两次入选“中国十佳劳务品牌”,“潜江龙虾工”被评定为“湖北省第三批劳务品牌”。目前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达14.8万人,年均收入已超过3万元,年实现劳务收入40亿多元,同时造就了一大批服装、化工等技能型和管理型的人才,推动全市服装产业、龙虾养殖加工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产业链方向发展,壮大了地方经济。同时潜江市将继续推介“潜江化工”、“潜江木工”、“潜江机加工”等劳务品牌,当一个又一个劳务品牌被成功推出,在潜江劳动者的就业之路,还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三是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致富之源。潜江市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通过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举办创业洽谈会、设立创业扶持资金、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创业带头人等政策措施,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培育专业化市场,使更多的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2014年,全市创业5654人,带动9852人实现就业,为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55万元。
四是全力推行人才评价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人才就业不能一“就”了事,潜江市把人才评价服务工作作为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有效手段,通过指导企业人力资源岗位管理、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开展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每年为企业提供人才评价服务2800余人次,为企业人才找到了归宿感、成就感。
三、搭建服务体系,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是劳动力供求双方招聘洽谈的主要载体,是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潜江结合市情,统筹布局,认真搭建一个开放的、统一的、透明的、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满足各类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是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近年来,潜江市统一建立城乡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标准,以区位优势明显、总体布局合理、建设规模适宜、服务功能完善为原则,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就业准入制度,规范用工条件、劳动合同、工资分配、权益保护,统一社会保障模式、政策标准、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杠杆作用、社会保险的保障作用、职业资格证书的准入作用,促进劳动者有序流动、自主择业、平等就业、优化配置。
二是建立职业培训网络,积极推动素质就业。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构建培训体系是基础。潜江市按照“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的总体要求,成立市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项目办公室,对全市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进行了清理整顿,重新认定以市就业训练中心、江汉油田就业训练中心、市技工学校、市卫生学校等城乡劳动力就业实训基地22家,创业培训基地6家。制定并下发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积极倡导素质就业的理念,实施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就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并举,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密切结合,开展了个性化培训订单培训、创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2014年,全市实现了培训规模同比增长74%,职业技能培训后就业率达94%以上,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86%以上。
三是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综合系列服务。整合就业服务资源,突出就业服务机构的主导作用,重点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江汉油田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三个平台的实体化建设,在各区镇处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大队)设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服务网络,为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人才评价、保障代理、法律咨询等综合系列、便捷高效、“一窗式”的服务,努力构建城乡一体、机制健全、调控有力、就业充分的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新格局。
一、实施就业优先,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潜江市在促进就业实践中,顺应发展要求,实现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一是在落实就业优先、扩大就业上作文章。就业优先就是要选择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潜江市把就业创业具体工作目标下达给各地政府,作为基本考核指标。在财政支出逐年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就业支出约占财政总支出的1.5%。在市场调节为主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的职能,不断优化完善就业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及收入分配政策,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展就业岗位。
二是在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就业上下功夫。为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问题,潜江市通过强化政府部门责任、建立平等就业制度、拓展就业服务功能,做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劳务输出相结合,使劳务经济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全市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23.4万人,年创劳务收入40多亿元。同时加快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改革进程,解决好与农民工就业相关的项目,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环境、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在增加就业的同时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
三是在强化预警调控、减少失业上想办法。近年来,潜江市完善失业预警和调控办法,以控制失业率为目标,以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为手段,充分运用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对城镇失业的源头进行调控,把失业造成的影响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制定了援企稳岗办法,每年安排240万元资金,开展困难企业内部职工转岗培训安置,有效控制企业裁员,避免出现大范围失业、集中失业现象。
二、加强扶持引导,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便利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速,一方面新增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求有新技能的劳动力上岗。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到人力资源服务与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相协调,成为就业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从潜江实践看,需采取四项基本措施。
一是大力发展“两新”民营企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民营企业中新行业、新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2014年潜江新增就业岗位中,华中家具产业园、盐化工产业园、食品工业园等“两新”民营企业吸纳就业占总量的53%。潜江市专门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立创业培训、创业孵化、项目支持、市场拓展、法律援助等服务措施,鼓励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大力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拓展就业空间。
二是着力打造推介劳务品牌。近年来,潜江市结合实际,通过制定与劳务品牌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采取免费、出资、补贴、奖励等各种支持手段,为劳务品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成功推介的“潜江裁缝”、“潜江龙虾工”劳务品牌在国内已产生了很大影响,“潜江裁缝”两次入选“中国十佳劳务品牌”,“潜江龙虾工”被评定为“湖北省第三批劳务品牌”。目前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达14.8万人,年均收入已超过3万元,年实现劳务收入40亿多元,同时造就了一大批服装、化工等技能型和管理型的人才,推动全市服装产业、龙虾养殖加工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产业链方向发展,壮大了地方经济。同时潜江市将继续推介“潜江化工”、“潜江木工”、“潜江机加工”等劳务品牌,当一个又一个劳务品牌被成功推出,在潜江劳动者的就业之路,还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三是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致富之源。潜江市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通过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举办创业洽谈会、设立创业扶持资金、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创业带头人等政策措施,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培育专业化市场,使更多的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2014年,全市创业5654人,带动9852人实现就业,为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55万元。
四是全力推行人才评价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人才就业不能一“就”了事,潜江市把人才评价服务工作作为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有效手段,通过指导企业人力资源岗位管理、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开展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每年为企业提供人才评价服务2800余人次,为企业人才找到了归宿感、成就感。
三、搭建服务体系,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是劳动力供求双方招聘洽谈的主要载体,是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潜江结合市情,统筹布局,认真搭建一个开放的、统一的、透明的、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满足各类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是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近年来,潜江市统一建立城乡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标准,以区位优势明显、总体布局合理、建设规模适宜、服务功能完善为原则,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就业准入制度,规范用工条件、劳动合同、工资分配、权益保护,统一社会保障模式、政策标准、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杠杆作用、社会保险的保障作用、职业资格证书的准入作用,促进劳动者有序流动、自主择业、平等就业、优化配置。
二是建立职业培训网络,积极推动素质就业。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构建培训体系是基础。潜江市按照“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的总体要求,成立市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项目办公室,对全市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进行了清理整顿,重新认定以市就业训练中心、江汉油田就业训练中心、市技工学校、市卫生学校等城乡劳动力就业实训基地22家,创业培训基地6家。制定并下发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积极倡导素质就业的理念,实施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就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并举,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密切结合,开展了个性化培训订单培训、创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2014年,全市实现了培训规模同比增长74%,职业技能培训后就业率达94%以上,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86%以上。
三是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综合系列服务。整合就业服务资源,突出就业服务机构的主导作用,重点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江汉油田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三个平台的实体化建设,在各区镇处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大队)设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服务网络,为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人才评价、保障代理、法律咨询等综合系列、便捷高效、“一窗式”的服务,努力构建城乡一体、机制健全、调控有力、就业充分的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