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才要求逐步提高,注重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而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也就成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学科。本文讨论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体现,如何利用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以学为中心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的知识要点,更强调学生智力素质的发展,强调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美好品格的形成等等。作为初中阶段不可或缺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借助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获得健康、稳定、科学、长远的发展。
一、树立正确教学理念,落实以学为中心
以学为中心理念,强调教学活动的开展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出发,制定符合学生近期学习能力和长远发展计划的目标,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开展教学,在对学生建立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基本法律意识等等,而后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学习“敬畏生命”时,教师带领学生感受生命的热烈,为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结合教材以及时事热点,向学生阐述生命的脆弱性和艰难性。在课上,组织学生根据图片和具体实例展开分析,各抒己见,了解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升华学生对生命的态度。教师:“生命是可贵的,生命的可贵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理念,又应该如何行动呢?”展示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图片还原当时的现场,数据展示骇人的损伤人数,让学生自由发表对生命的感悟。教师:“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是脆弱的,我们无法预料到灾难何时发生,难道只能听天由命吗?”鼓励学生将重点放在对生命的意义的探索上,同时引出救助他人生命的案例,将珍爱自己的生命引到关爱他人的生命上来。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倡新奇有趣的学习体验
初中学生的年龄偏小,对于自我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的理解能力都相对有限,因此学生在课上表现出来的自制力和专注力不强,如教师讲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学习的新奇和有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学习“增强生命的韧性”时,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在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组织学生围绕“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展开辩论,给予学生5分钟的时间搜集材料,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并做好统计与记录,明确一辩、二辩选手。根据辩论情况,学生意识到挫折是一把双刃剑,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决定了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随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设计具体的场景,组织学生根据“身高太低总被人嘲笑”“分数不理想被家长批评”“朋友背叛我”等话题展开讨论,得出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三、融入实践活动,将落脚点放在生活中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习惯等,其最终的落腳点需要放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因此,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有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教师定期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体现在实践活动中,促进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的统一,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法治小游戏,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组内的成员在5-6人,学生需要在课上完成角色扮演,主要人员有政府管理人员、商贩、执法人员、社会成员、法官等。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按照教师创设的情境,根据角色需要进行对话,先在小组内交流,找准表演的节奏。随后,学生小组在班级内展示,并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给出评价,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了解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重要性,法治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管理方式,也是国家稳步发展的前提。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借助人文情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3):180.
[2]郑林华.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3(3):147.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以学为中心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的知识要点,更强调学生智力素质的发展,强调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美好品格的形成等等。作为初中阶段不可或缺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借助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获得健康、稳定、科学、长远的发展。
一、树立正确教学理念,落实以学为中心
以学为中心理念,强调教学活动的开展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出发,制定符合学生近期学习能力和长远发展计划的目标,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开展教学,在对学生建立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基本法律意识等等,而后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学习“敬畏生命”时,教师带领学生感受生命的热烈,为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结合教材以及时事热点,向学生阐述生命的脆弱性和艰难性。在课上,组织学生根据图片和具体实例展开分析,各抒己见,了解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升华学生对生命的态度。教师:“生命是可贵的,生命的可贵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理念,又应该如何行动呢?”展示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图片还原当时的现场,数据展示骇人的损伤人数,让学生自由发表对生命的感悟。教师:“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是脆弱的,我们无法预料到灾难何时发生,难道只能听天由命吗?”鼓励学生将重点放在对生命的意义的探索上,同时引出救助他人生命的案例,将珍爱自己的生命引到关爱他人的生命上来。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倡新奇有趣的学习体验
初中学生的年龄偏小,对于自我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的理解能力都相对有限,因此学生在课上表现出来的自制力和专注力不强,如教师讲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学习的新奇和有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学习“增强生命的韧性”时,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在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组织学生围绕“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展开辩论,给予学生5分钟的时间搜集材料,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并做好统计与记录,明确一辩、二辩选手。根据辩论情况,学生意识到挫折是一把双刃剑,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决定了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随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设计具体的场景,组织学生根据“身高太低总被人嘲笑”“分数不理想被家长批评”“朋友背叛我”等话题展开讨论,得出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三、融入实践活动,将落脚点放在生活中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习惯等,其最终的落腳点需要放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因此,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有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教师定期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体现在实践活动中,促进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的统一,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法治小游戏,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组内的成员在5-6人,学生需要在课上完成角色扮演,主要人员有政府管理人员、商贩、执法人员、社会成员、法官等。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按照教师创设的情境,根据角色需要进行对话,先在小组内交流,找准表演的节奏。随后,学生小组在班级内展示,并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给出评价,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了解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重要性,法治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管理方式,也是国家稳步发展的前提。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借助人文情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3):180.
[2]郑林华.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3(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