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选取某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62例,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成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对照组(n=31)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1)则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较常规护理质量更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影响
引言
心内科疾病类型较多,包括心肌梗死、心律不齐、心肌炎、高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期前收缩等,对于这些危重症患者来说,除了采取有效的抢救治疗、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的运用,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对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某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8年6月2019年3月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成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31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在35-60岁,平均年龄(44.7±10.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0.4)年;对照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在34-58岁,平均年龄(43.9±10.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9±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服务,心理护理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通过结合患者文化水平、性格特征,选择不同沟通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信心,缓解患者担忧焦虑心理,并以成功案例鼓舞患者,或邀请疗效好且心态积极的患者现身说法,和患者分享抗病经验,使其树立治疗信心。对悲观的患者需注意加强引导,以积极正面的语言鼓励患者。对焦虑的患者需做好心理辅导,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其焦虑感。另外,需充分发挥家属亲情支撑作用,给予患者全面的家庭关怀,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嘱咐家属避免对患者传递消极情绪。②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知识、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饮食上注意要点和用药注意事项,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疑惑并给予针对性讲解和回答。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③优化患者治疗环境加强对病房的清洁,保证病房空气流通正常,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室内设备产生过大的噪声,或是护理操作产生较大的声响影响患者的睡眠、休息。可根据患者的喜好,在病房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加强对病房光线的调整,白天采用柔和的光线,夜间适当降低灯光的亮度,减少昼夜差别感。另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控制访视时间、次数等,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患者造成影响。④扩大护理范围。除了常规护理,需强调患者和家属、配偶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帮助患者、家属缓解其心理负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也促使家属积极投入对患者的合理照料中,减轻焦虑心情。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采取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精力8项目;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属于严重疾病类型,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是世界医学领域中研究的重点。心肌梗死、心肌炎、心绞痛、脑血栓、心律不齐等疾病都属于心内科危重症,一旦发生,则会迅速发展,危及患者的生命。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除了采用手术抢救、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整体治疗效果。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无论意识清醒与否,其心理都会存在焦虑、紧张等问题,对治疗不利。因此,需要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加强护患沟通,建立有效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做好病房环境管理,保证病房的光线、湿度、温度等,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避免探视时间过长、探视人员情绪等对患者造成影响。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提高家屬的配合性,全力为患者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患者出院3个月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在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未进行心理干预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不良情绪有良好的缓解作用,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建星,张玉平,张慧旭,等.“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27(28):3154-3155.
[2]齐银芝,李小玲.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7,14(1):138-139.
[3]严华,罗倩.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7,33(21):4676.
[4]刘旭武,蒋丽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8,32(11):81-82.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影响
引言
心内科疾病类型较多,包括心肌梗死、心律不齐、心肌炎、高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期前收缩等,对于这些危重症患者来说,除了采取有效的抢救治疗、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的运用,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对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某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8年6月2019年3月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成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31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在35-60岁,平均年龄(44.7±10.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0.4)年;对照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在34-58岁,平均年龄(43.9±10.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9±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服务,心理护理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通过结合患者文化水平、性格特征,选择不同沟通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信心,缓解患者担忧焦虑心理,并以成功案例鼓舞患者,或邀请疗效好且心态积极的患者现身说法,和患者分享抗病经验,使其树立治疗信心。对悲观的患者需注意加强引导,以积极正面的语言鼓励患者。对焦虑的患者需做好心理辅导,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其焦虑感。另外,需充分发挥家属亲情支撑作用,给予患者全面的家庭关怀,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嘱咐家属避免对患者传递消极情绪。②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知识、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饮食上注意要点和用药注意事项,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疑惑并给予针对性讲解和回答。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③优化患者治疗环境加强对病房的清洁,保证病房空气流通正常,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室内设备产生过大的噪声,或是护理操作产生较大的声响影响患者的睡眠、休息。可根据患者的喜好,在病房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加强对病房光线的调整,白天采用柔和的光线,夜间适当降低灯光的亮度,减少昼夜差别感。另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控制访视时间、次数等,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患者造成影响。④扩大护理范围。除了常规护理,需强调患者和家属、配偶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帮助患者、家属缓解其心理负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也促使家属积极投入对患者的合理照料中,减轻焦虑心情。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采取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精力8项目;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属于严重疾病类型,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是世界医学领域中研究的重点。心肌梗死、心肌炎、心绞痛、脑血栓、心律不齐等疾病都属于心内科危重症,一旦发生,则会迅速发展,危及患者的生命。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除了采用手术抢救、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整体治疗效果。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无论意识清醒与否,其心理都会存在焦虑、紧张等问题,对治疗不利。因此,需要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加强护患沟通,建立有效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做好病房环境管理,保证病房的光线、湿度、温度等,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避免探视时间过长、探视人员情绪等对患者造成影响。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提高家屬的配合性,全力为患者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患者出院3个月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在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未进行心理干预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不良情绪有良好的缓解作用,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建星,张玉平,张慧旭,等.“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27(28):3154-3155.
[2]齐银芝,李小玲.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7,14(1):138-139.
[3]严华,罗倩.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7,33(21):4676.
[4]刘旭武,蒋丽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8,32(1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