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深入推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也进入新一轮的改革高潮。本文分析了当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发展的现状,指出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前必须要落实的调研分析,并就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架、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 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
  
  目前,全国有2000多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普及,至今虽有20多年的办学历程,但仍未发展成熟。
  
  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深入推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也进入新一轮的改革高潮,解构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一种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高职课程体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措施。
  
  一、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发展现状分析
  
  1.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全球性、开放性、大商务的格局日益形成。国内外商务合作与业务往来也日益频繁,对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据专家预测,未来5年我国外贸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对商务人才的需求将以每年36万人的数字在增加。然而在庞大的缺口下,用人单位表示,在各院校的商务英语的毕业生中,既有英语的应用能力又具有商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却很难求。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的定位由于沿袭了学科本位的“唯学”型的课程模式,使其课程体系实际上是本科的“压缩”,只注重高等教育中的“学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的本质,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2.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综合化、整合化程度不高
  目前,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还处在探索阶段,理论“一张皮”、实践“一张皮”的现象还很普遍。课程体系结构基本按语言和商务两条线进行简单的组合,理论课程与实践性课程、语言类课程与商务类课程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不够,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程度也不高,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与商务技能的训练与现实职业岗位结合不紧,这也导致了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一般,商务知识、商务技能薄弱。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薄弱
  商务英语专业中纯语言类教师多,复合型、“双师型”教师少,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笔者所在学院英语教师中,来源于高校英语专业的比例占60%,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10%,多年学科教育的经验,使他们掌握足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由于缺乏商务知识和实践,对外贸函电、进出口业务、单证制作等比较陌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使得商务英语课程讲解只能照本宣科,老师教得糊涂,学生学得也糊涂。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商务英语专业的文科特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难度,实训课程的考核偏离“实用性、系统性”,学校学习与岗位学习脱离,学生实际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与岗位能力的差距很大。创设“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仿真式商务职场情境,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这才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调研分析
  
  要突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模式,构建具有高职特性的课程体系,是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着手课程改革之前,要充分地调查研究、分析社会需求、课程设置的现实基础、教师的职业能力等,方能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
  1.社会需求调研分析
  明显的职业导向性是高职教育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首先要从涉外行业的“大商务领域”的相关岗位群或职业分析入手,分析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技术、技能、职业素质,据此设计所需的教学内容。同时,课程设置时要考虑与各院校主打品牌专业相结合。如笔者所在学院以石油化工专业为主,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服务于石油化工产业链对商务人才的特定的需求。
  2.各院校课程建设的现实基础分析
  在各院校轰轰烈烈搞课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各自的现实基础,切不可盲目照搬。目前试点较多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要基于一定的改革基础之上。如作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的课改都是基于多年的实践基础,并且已经经历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模块化课程的改革洗礼,无论从教师基础和实践基础等各方面都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因此,如何改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课程设置,加快课改步伐,需要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
  3.教师现有的职业教育能力分析
  当前商务英语课改的最大动力来自教师,但最大的阻力也来自教师,主要原因:一是来自观念。二是职业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比较薄弱。三是商务实践操作知识的匮乏。基于此,课改前要通过教学现场观摩、专家学术报告、与企业专家深度交流、参与教师教育能力培训与课程改革等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通过到企业实习、顶岗锻炼、鼓励教师考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参加商务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实际商务操作能力。
  4.实践教学情境分析
  作为语言类、文科类特征明显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是以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养成。商务英语的实践场所要建成“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仿真式、体验式教学实践场所,通常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安装专业实习软件,创设虚拟的贸易空间,让学生进行仿真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感悟的能力。
  
  三、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构想
  
  1.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工学结合” 的原则
  “工学结合”是指“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教育部16号文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学结合”就是要将传统的“教育专家主导”转变为“社会需求主导”,使涉外行业、外贸企业专家全程、全面深入参与商务英语课程开发、课程实施、改进、完善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获得商务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2.素质教育要注重“职业性” 的原则
  高职的素质教育更加关注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职业教育将使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人”,而非“教育家”,所以要加强对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定位、职业实践、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的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能力本位”的观念,充分意识到商务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加强职业实践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商务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商务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和商务职业能力。
  3.课程体系构架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
   实践表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笔者根据实践教学,将商务英语课程优化整合成五个模块:语言综合技能模块、商务技能模块、综合素质模块、实践技能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语言综合技能模块是基础,以“听说”技能训练为核心,其它课程如综合英语、翻译写作、听说等作为辅助课程。商务技能模块是是他们融入信息社会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切入点。构建一个合理、规范、标准的信息化环境,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和提高教学管理者信息素养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不同,建立校园网络化管理、教学信息化管理,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与Internet相连的计算机,使之身处网络环境,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管理Blog、教学管理人员QQ群,营造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与信息化校园文化,为他们信息能力的提高提供便利条件,并促进教学管理者自觉地使用信息技术去进行教学管理。
其他文献
我:“老公你喜不喜欢每天这样,下了班和我花前月下的?”  老公:“月下可以,花钱不行!”
期刊
电化教育灰色文献资料是一种重要的情报源。本文阐述了电化教育灰色文献资料的特点和类型以及搜集的原则和方法,可供电化教育系统的资料员在搜集这类文献资料时参考运用
为适应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繁荣校园生活,为教职工办实事,我院决定在电教室建立院内(有线)电视台。开办了每周一次的校园新闻节目,利用教职员工住宅的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和电教室
冯今松的花鸟画诚然不是脱胎于严谨的法度和造型,但他的画出于法而无法,出于形而无形,往往以清幽闲雅的意境、天真烂漫的用笔和奇而不怪的图式打动读者的审美情感,使人驻足于他的
常言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话在人们采购投影机往往得以应验。众人所关注的投影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分辨率、扫描频率、亮度、重量,常常不能同时达到最优。目前,市场上分辨率达
李俊,1970年出生于江苏泰州。2004年6月参加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花鸟画提名展。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州市政协委
期刊
新春伊始,苏州市花鸟画研究会在会长张继馨教授的带领下,于3月20日假浙江省海宁市钱君匋纪念馆举办了“百花迎春——苏州市花鸟画研究会作品展”。本次展览作品水平高,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