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的玉米,绿,绿得发翠,发黑,血气旺盛。大片的玉米绿,沉迷在田野里,像清澈沉在水井里,仿佛天然如此,亘古如此。
阳光烤炙,玉米地上空,悬浮着雾气,有点迷蒙。明明是上蒸下煮的天气,那片迷蒙却是清凉的。
在这个夏天,庄稼的处境真是水深火热,大太阳攒劲地晒,暴雨攒劲地淋;而玉米叶子挽着叶子,肩头并着肩头,一叶叶一杆杆织成绿色的帐幔,幽幽的,沉沉的。
青纱帐呀!
其实,它哪有纱的轻盈和透明呢?它是厚笃的,持重的,比棉布还致密,比历史还厚重。从外面看,它遮住了地;钻进去,它遮住了天。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它都严严实实包住了。它甚至参与制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它以不似纱的“青纱帐”,从历史课本,哗地闪出来,看不见的土枪洋枪,大刀长矛,掩蔽其中。青纱帐,真是一片激昂的汪洋海啊;看着看着,扑通一声,你就闯进近代史中去了。
我的玉米地,只有童年一幀帧记忆。那时在玉米地里,娘锄草,秧化肥;我流连着草花,小虫儿。每一株玉米都比我们高出许多倍,我们像两尾鱼,遨游在沉黯的海底。又闷又热的海,只见一层层一层层绿剑样的玉米叶子,遮蔽得天空只能漏下一丝一片亮儿。叶子边缘锋利得很,一不小心,脸和臂膀就被划破。
玉米这种庄稼呀,一点儿不好玩!大手大脚,傻呵呵杵在那;到秋天,还龇着大马牙!我想起秀气的麦子了,麦垄间,有花翎鸟的鸟窝。鸟妈把精致的小巢,安在几株麦秆根部。湖蓝色的鸟蛋,安安静静躺在里头。那是多么有趣的事!
可是,玉米地哪有鸟窝!玉米地里,小鸟不来,蝴蝶不来,只有虫声儿,唧唧吱吱的,隐蔽地满地散落着。我走过一棵草时,虫子旁若无人,该怎样叫还怎样叫。我跺下脚,虫子们似乎有点出乎意料,叫声戛然而止。脚刚抬起,它们又唧唧唧、吱吱吱,乱纷纷溢了一地。
我不稀罕虫声,有什么稀奇的?早晨,我没醒的时候,它们在叫;晚上,我入睡的时候,它们还在瞎起哄。
我稀罕的是——不结穗的玉米!那杆杆儿比“甘蔗”还甜呢!我娘终于发现了目标。大喊:“哟!一根儿甘蔗!哟!两根儿!”我马上颠颠儿跑过来,心里乐开了花儿!我真希望满地的玉米,都不结穗儿啊。那样天天都有甜死人的甘蔗吃!
愿望成空的时候太多了,有时候等半天,也找不到一根“甘蔗”。失望之余,我踮脚去啃玉米腰里的青棒子。撕开它的皮,拽下它的胡须,然后,凑上去,和它的马牙对峙。往往,玉米满身的牙,流闪出瓷性之光,润润嫩嫩。这让人疑心,它是玉做的,下口有点儿可惜。可一口下去,它竟是一包儿水,乳白,腥甜,溅我一脸。
六月,是玉米最好的岁月,水深火热中,它畅快甘美地生长。它是一种坚强的粮食。它的名字有玉的清凉,但从发芽、泛青,到翠青、松青、熟黄,它一直把阳光当甘露,吮吸,吮吸,体内蓄了不少能量。
有人说,玉米在六月里拔节,会发出嘎巴嘎巴的声音;而我常在上学路上,闻见玉米成长时甜腻的味道。
那时,村东的上空,弥漫着火色燃烧的光,路面,像铺了一层红绸。两旁的玉米地,绿叶青杆,亭亭玉立,每一株,都在腰里别一个吐着红缨的绿棒子。又窈窕,又威武,又霸气。那是人家应有的气焰,那是人家当然的风华。不经三伏天的雨淋日晒,谁都羡慕不起。
(编辑 欣然)
阳光烤炙,玉米地上空,悬浮着雾气,有点迷蒙。明明是上蒸下煮的天气,那片迷蒙却是清凉的。
在这个夏天,庄稼的处境真是水深火热,大太阳攒劲地晒,暴雨攒劲地淋;而玉米叶子挽着叶子,肩头并着肩头,一叶叶一杆杆织成绿色的帐幔,幽幽的,沉沉的。
青纱帐呀!
其实,它哪有纱的轻盈和透明呢?它是厚笃的,持重的,比棉布还致密,比历史还厚重。从外面看,它遮住了地;钻进去,它遮住了天。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它都严严实实包住了。它甚至参与制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它以不似纱的“青纱帐”,从历史课本,哗地闪出来,看不见的土枪洋枪,大刀长矛,掩蔽其中。青纱帐,真是一片激昂的汪洋海啊;看着看着,扑通一声,你就闯进近代史中去了。
我的玉米地,只有童年一幀帧记忆。那时在玉米地里,娘锄草,秧化肥;我流连着草花,小虫儿。每一株玉米都比我们高出许多倍,我们像两尾鱼,遨游在沉黯的海底。又闷又热的海,只见一层层一层层绿剑样的玉米叶子,遮蔽得天空只能漏下一丝一片亮儿。叶子边缘锋利得很,一不小心,脸和臂膀就被划破。
玉米这种庄稼呀,一点儿不好玩!大手大脚,傻呵呵杵在那;到秋天,还龇着大马牙!我想起秀气的麦子了,麦垄间,有花翎鸟的鸟窝。鸟妈把精致的小巢,安在几株麦秆根部。湖蓝色的鸟蛋,安安静静躺在里头。那是多么有趣的事!
可是,玉米地哪有鸟窝!玉米地里,小鸟不来,蝴蝶不来,只有虫声儿,唧唧吱吱的,隐蔽地满地散落着。我走过一棵草时,虫子旁若无人,该怎样叫还怎样叫。我跺下脚,虫子们似乎有点出乎意料,叫声戛然而止。脚刚抬起,它们又唧唧唧、吱吱吱,乱纷纷溢了一地。
我不稀罕虫声,有什么稀奇的?早晨,我没醒的时候,它们在叫;晚上,我入睡的时候,它们还在瞎起哄。
我稀罕的是——不结穗的玉米!那杆杆儿比“甘蔗”还甜呢!我娘终于发现了目标。大喊:“哟!一根儿甘蔗!哟!两根儿!”我马上颠颠儿跑过来,心里乐开了花儿!我真希望满地的玉米,都不结穗儿啊。那样天天都有甜死人的甘蔗吃!
愿望成空的时候太多了,有时候等半天,也找不到一根“甘蔗”。失望之余,我踮脚去啃玉米腰里的青棒子。撕开它的皮,拽下它的胡须,然后,凑上去,和它的马牙对峙。往往,玉米满身的牙,流闪出瓷性之光,润润嫩嫩。这让人疑心,它是玉做的,下口有点儿可惜。可一口下去,它竟是一包儿水,乳白,腥甜,溅我一脸。
六月,是玉米最好的岁月,水深火热中,它畅快甘美地生长。它是一种坚强的粮食。它的名字有玉的清凉,但从发芽、泛青,到翠青、松青、熟黄,它一直把阳光当甘露,吮吸,吮吸,体内蓄了不少能量。
有人说,玉米在六月里拔节,会发出嘎巴嘎巴的声音;而我常在上学路上,闻见玉米成长时甜腻的味道。
那时,村东的上空,弥漫着火色燃烧的光,路面,像铺了一层红绸。两旁的玉米地,绿叶青杆,亭亭玉立,每一株,都在腰里别一个吐着红缨的绿棒子。又窈窕,又威武,又霸气。那是人家应有的气焰,那是人家当然的风华。不经三伏天的雨淋日晒,谁都羡慕不起。
(编辑 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