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高校英语文化教学主要集中在英语国家文化教学上,本国文化学习基本处于忽视状态,即出现中国文化“缺失”现象。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尤为严重。因此,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探讨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以及途径,构建对等的中西方文化教学模式,从而提升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中国文化;“缺失”现象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77-0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对语言与文化以及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深入了解,我国外语界普遍认同,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以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交流,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更应该以英语为载体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仅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视为是跨文化交际的全部,文化教学主要体现在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上,本国文化基本处于忽视状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尤为严重。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本校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分析,造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教师及学生等方面。
(一)教材层面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内容未能体现中西文化的对等交流。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教材是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新时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2册),其中每个单元的所选用的听说材料主要以英美国家为文化背景,阅读文章共40篇,基本无一涉及中国文化。现有的其他高职英语教程中涉及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且不成系统,因此,高职学生很少使用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英语表达,这也是造成英语教学中本国文化“失语”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层面
一直以来,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引导者,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积极地引导作用。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文化水平对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对本校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以及与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更多趋向于以传播英美文化为主,鲜有涉及本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在一项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的调查中发现,英语教师的本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并不令人满意,且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1]
(三)学生层面
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来看,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其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或大学生四六级考试等。课本的知识点及应对各种英语考试已成为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重心,如若要求他们掌握不熟悉的本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对他们来说,学习英语变得难上加难。与此同时,他们认为本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侧重英美国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首先应立足于对本国语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不能脱离本族文化,这样的文化教学才能称为完整的、系统的文化教学。因此,中国文化渗入高职英语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文化,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国语言学家Widdowson在“Learning Purposeand Language Use”中指出,外语语言学习是为了跨文化交流,而交流本身是双向的,它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正视中西文化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日益增多的对外交流,学生也面临更多机会同国际友人进行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能让外国人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从而达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亟需融入相关中国文化知识来全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2]
(二)有利于实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政治经济实力的提升,如何在国际语境下提炼优秀的中国元素,并将这些中国文化通过有效的载体与方式走向世界,以增强中国文化对于国外民众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行需要这种能胜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而高校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场所,因此,高校英语教育不仅要培养懂英美国家文化的人才,更要培养能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能人。
(三)有利于顺应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要求
从近几年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查的内容来看,中国文化考查比重增加。另外,由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的调整说明》(2013)中,将原有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对中国文化相关内容段落翻译的考查,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3]
这些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英文来表达中国文化及发展现状等相关内容。这项改革不仅积极响应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而且也为英语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高职英语教学不但要输入目的语文化,而且要融入本国文化。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本国文化教学是符合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要求。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的途径
(一)改革现行高职英语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现行高职院校英语教材鲜有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因此,编写教材时应适当融入中国文化。理所当然,英语文化教学应当以英美国家文化为主,但也应适当提高中国文化的输入比例。教师可根据所教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调整两种文化所占比例,也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外文化材料进行补充和拓展,中西方文化差异甚至冲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4] (二)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高职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技能,介绍目的语文化,(上转第163页)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探讨文/杨红霞摘要:在中高职教育中,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重视逻辑性的数学课程来说,如果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阶段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学生就难以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会严重影响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本文分析了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数学课程;课程衔接;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78-01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课程的衔接问题,对于连续接受中、高职教育的学生来说,课程的衔接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课程内容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尤其是我国的高职教育内容相比于中职教育内容会增加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数学等学科中会涉及到更多原理性的知识,如果不进行衔接而让学生直接开始接受课程的学习,会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整个高职学习期间的数学学习情况。因此,中、高职数学课程教育必须做好衔接工作,体现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层次性,让学生顺利地从中职知识阶段过渡到高职数学认知水平上,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改善。
一、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中职院校一般是三年制,普遍采用的是“1+1+1”的课程安排,也就是第一年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第二年重点学习专业课程,第三年进行实习。在这种课程安排下,许多中职学生只有第一个学年会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在后两个学年里几乎不会接受正式的数学课程学习,对于有升学高职院校意愿的学生来说,就相当于有两年的数学学习空白期,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两年的空白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可能会快速下滑,并且是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进入高职教育的话,很难快速接受高职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基础知识难以衔接,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
2.教学内容重复
我国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仍然是以基础的高等数学知识为主,其中包括了大量对于中职数学内容的重复学习,例如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中,仍然要花费半个学期讲授关于函数、导数的基础问题。尽管少量的重复可以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复习和衔接效果,但是大范围的重复学习带来的是无谓的浪费,只是将中职时期的数学内容重新学习一遍的话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对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体现不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区别,学生也不能学习更多新的知识,这就不是课程衔接而是单纯的课程重复,是一种浪费学时的工作,无法体现中、高职教育的层次性,难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
二、对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建议
1.细化课程结构设置
为了实现中、高职数学课程的衔接,首先就必须将中职数学课程的安排进行改善,将其细化一下,也就是说整体的课程结构安排不变,但是针对有升学意向的同学可以在后面的两年学习时间里安排一些其他的数学课程学习。比如说,在第一学年的基础课程完成之后,学校可以适当对学生的升学志愿进行初步了解,根据调查出的有升学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来开设一些课程,例如可以安排升学学生进行《数学(拓展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开始了解一些高职院校应该教习的数学内容;或者在第三年的升学考试前的半学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基础数学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巩固和复习第一学年中学习的数学课程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升学考试,更能够帮助学生降低空白期带来的影响,提前进行数学内容的复习,有利于和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衔接起来。
2.合理安排高职数学教学内容
在中职教学进行了课程结构优化的前提下,高职数学课程也要相应地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重要的是要避免大量的重复。中职学生在改善后的课程安排下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知识复习要求,对于旧知识并不是完全的陌生,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始进行数学课程时,没有必要花费一学期的时间进行重复的知识教学,可以适当地用几周时间来进行一个简单的过渡复习,并且在这一阶段就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新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渡过过渡阶段之后就可以让学生顺利地进行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高职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要避免大量重复,应该配合学生专业课程提升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教学,体现出与中职数学课程的差异,层层递进,才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3.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
教学内容的改变必然要进行教材的调整,我国的高等数学教材类型非常丰富,在中职和高职教育阶段有不同的教材,但是正如前面所说,许多教材同样也存在大量的重复问题,中高职数学教材区别不是特别明显,因此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应该进行更加详细的比对和分析,满足教学要求。高职数学教材的选择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体现教材的适应性和层次性,也就是与中职数学课程使用的教材要有一定的联系,不是完全脱离的另一个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但是同时也要体现层次的差异,要更加高等、深入一些;第二是要有适宜的广度和深度,虽然高职数学课程应该适当比中职数学课程深入、广泛,但是也要考虑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平均数学水平,教材不要太过于艰深,如果内容太深,不仅学生难学,对于老师来说也很难教,对老师的数学水平要求也会很高,如果教学太宽泛就难以突出学习的重点,高职数学教学也要把握住教学重点,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选择学习方向,内容不要太发散。中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教材选择的协商探讨,选择出有层次的教材,有利于中、高职数学课程的衔接。
三、结束语
中、高职数学课程的衔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高职院校应该就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反思目前在教学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从中职数学过渡到高职数学的学习,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数学体系,全面提高我国中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宋静.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问题和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7):85-87,128.
[2]韦银幕.我国中职与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及建议[J].高教论坛,2015,(10):119-121.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中国文化;“缺失”现象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77-0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对语言与文化以及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深入了解,我国外语界普遍认同,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以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交流,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更应该以英语为载体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仅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视为是跨文化交际的全部,文化教学主要体现在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上,本国文化基本处于忽视状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尤为严重。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本校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分析,造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教师及学生等方面。
(一)教材层面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内容未能体现中西文化的对等交流。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教材是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新时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2册),其中每个单元的所选用的听说材料主要以英美国家为文化背景,阅读文章共40篇,基本无一涉及中国文化。现有的其他高职英语教程中涉及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且不成系统,因此,高职学生很少使用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英语表达,这也是造成英语教学中本国文化“失语”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层面
一直以来,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引导者,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积极地引导作用。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文化水平对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对本校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以及与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更多趋向于以传播英美文化为主,鲜有涉及本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在一项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的调查中发现,英语教师的本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并不令人满意,且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1]
(三)学生层面
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来看,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其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或大学生四六级考试等。课本的知识点及应对各种英语考试已成为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重心,如若要求他们掌握不熟悉的本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对他们来说,学习英语变得难上加难。与此同时,他们认为本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侧重英美国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首先应立足于对本国语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不能脱离本族文化,这样的文化教学才能称为完整的、系统的文化教学。因此,中国文化渗入高职英语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文化,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国语言学家Widdowson在“Learning Purposeand Language Use”中指出,外语语言学习是为了跨文化交流,而交流本身是双向的,它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正视中西文化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日益增多的对外交流,学生也面临更多机会同国际友人进行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能让外国人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从而达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亟需融入相关中国文化知识来全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2]
(二)有利于实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政治经济实力的提升,如何在国际语境下提炼优秀的中国元素,并将这些中国文化通过有效的载体与方式走向世界,以增强中国文化对于国外民众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行需要这种能胜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而高校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场所,因此,高校英语教育不仅要培养懂英美国家文化的人才,更要培养能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能人。
(三)有利于顺应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要求
从近几年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查的内容来看,中国文化考查比重增加。另外,由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的调整说明》(2013)中,将原有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对中国文化相关内容段落翻译的考查,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3]
这些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英文来表达中国文化及发展现状等相关内容。这项改革不仅积极响应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而且也为英语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高职英语教学不但要输入目的语文化,而且要融入本国文化。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本国文化教学是符合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要求。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的途径
(一)改革现行高职英语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现行高职院校英语教材鲜有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因此,编写教材时应适当融入中国文化。理所当然,英语文化教学应当以英美国家文化为主,但也应适当提高中国文化的输入比例。教师可根据所教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调整两种文化所占比例,也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外文化材料进行补充和拓展,中西方文化差异甚至冲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4] (二)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高职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技能,介绍目的语文化,(上转第163页)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探讨文/杨红霞摘要:在中高职教育中,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重视逻辑性的数学课程来说,如果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阶段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学生就难以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会严重影响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本文分析了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数学课程;课程衔接;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78-01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课程的衔接问题,对于连续接受中、高职教育的学生来说,课程的衔接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课程内容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尤其是我国的高职教育内容相比于中职教育内容会增加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数学等学科中会涉及到更多原理性的知识,如果不进行衔接而让学生直接开始接受课程的学习,会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整个高职学习期间的数学学习情况。因此,中、高职数学课程教育必须做好衔接工作,体现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层次性,让学生顺利地从中职知识阶段过渡到高职数学认知水平上,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改善。
一、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中职院校一般是三年制,普遍采用的是“1+1+1”的课程安排,也就是第一年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第二年重点学习专业课程,第三年进行实习。在这种课程安排下,许多中职学生只有第一个学年会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在后两个学年里几乎不会接受正式的数学课程学习,对于有升学高职院校意愿的学生来说,就相当于有两年的数学学习空白期,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两年的空白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可能会快速下滑,并且是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进入高职教育的话,很难快速接受高职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基础知识难以衔接,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
2.教学内容重复
我国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仍然是以基础的高等数学知识为主,其中包括了大量对于中职数学内容的重复学习,例如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中,仍然要花费半个学期讲授关于函数、导数的基础问题。尽管少量的重复可以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复习和衔接效果,但是大范围的重复学习带来的是无谓的浪费,只是将中职时期的数学内容重新学习一遍的话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对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体现不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区别,学生也不能学习更多新的知识,这就不是课程衔接而是单纯的课程重复,是一种浪费学时的工作,无法体现中、高职教育的层次性,难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
二、对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建议
1.细化课程结构设置
为了实现中、高职数学课程的衔接,首先就必须将中职数学课程的安排进行改善,将其细化一下,也就是说整体的课程结构安排不变,但是针对有升学意向的同学可以在后面的两年学习时间里安排一些其他的数学课程学习。比如说,在第一学年的基础课程完成之后,学校可以适当对学生的升学志愿进行初步了解,根据调查出的有升学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来开设一些课程,例如可以安排升学学生进行《数学(拓展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开始了解一些高职院校应该教习的数学内容;或者在第三年的升学考试前的半学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基础数学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巩固和复习第一学年中学习的数学课程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升学考试,更能够帮助学生降低空白期带来的影响,提前进行数学内容的复习,有利于和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衔接起来。
2.合理安排高职数学教学内容
在中职教学进行了课程结构优化的前提下,高职数学课程也要相应地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重要的是要避免大量的重复。中职学生在改善后的课程安排下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知识复习要求,对于旧知识并不是完全的陌生,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始进行数学课程时,没有必要花费一学期的时间进行重复的知识教学,可以适当地用几周时间来进行一个简单的过渡复习,并且在这一阶段就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新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渡过过渡阶段之后就可以让学生顺利地进行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高职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要避免大量重复,应该配合学生专业课程提升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教学,体现出与中职数学课程的差异,层层递进,才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3.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
教学内容的改变必然要进行教材的调整,我国的高等数学教材类型非常丰富,在中职和高职教育阶段有不同的教材,但是正如前面所说,许多教材同样也存在大量的重复问题,中高职数学教材区别不是特别明显,因此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应该进行更加详细的比对和分析,满足教学要求。高职数学教材的选择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体现教材的适应性和层次性,也就是与中职数学课程使用的教材要有一定的联系,不是完全脱离的另一个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但是同时也要体现层次的差异,要更加高等、深入一些;第二是要有适宜的广度和深度,虽然高职数学课程应该适当比中职数学课程深入、广泛,但是也要考虑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平均数学水平,教材不要太过于艰深,如果内容太深,不仅学生难学,对于老师来说也很难教,对老师的数学水平要求也会很高,如果教学太宽泛就难以突出学习的重点,高职数学教学也要把握住教学重点,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选择学习方向,内容不要太发散。中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教材选择的协商探讨,选择出有层次的教材,有利于中、高职数学课程的衔接。
三、结束语
中、高职数学课程的衔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高职院校应该就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反思目前在教学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从中职数学过渡到高职数学的学习,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数学体系,全面提高我国中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宋静.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问题和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7):85-87,128.
[2]韦银幕.我国中职与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及建议[J].高教论坛,2015,(10):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