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化学教学;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多年来,中学化学教学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转,重在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略学生如何学,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如:元素及化合物等较简单的描述性知识教师也详细地分析讲解;基本理论等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过分注重讲深讲透;实验教学出现“教师讲实验,学生记实验,纸上考实验”的不正常现象;高三教学中长期呈现课堂大容量地灌,课后大规模习题练,以牺牲大量时间,甚至学生体质为代价而获取较高分数的现象;教学中只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化学的教育功能;化学课外活动只是单一地培养尖子学生去参加化学竞赛等。这些做法与素质教育要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要求立足差异性,重视基础性,落实主体性。要求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强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旋律,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下面谈谈笔者近年来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改进优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和学生化学学习中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这也是化学学科的优势所在。利用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化学实验的科学素质教育的综合功能,努力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讲实验,学生记实验,纸上考实验”的不正常现象现象。
(一)优化课堂实验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实验就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看实验,学生参与度与思考不够。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课堂实验教学可按下列程序进行: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同时创设问题情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现象,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第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最后经过学生讨论及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并探讨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
(二)充实拓展实验内容。首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开足开齐所有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然后根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对部分实验进行改进,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方便;补充部分演示实验,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把做法简单现象明显的常规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台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等。
二、加强学法指导
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因此作为化学教师不仅仅是教化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化学。因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潜能才是最核心的。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全方位地进行学法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与理解、如何去观察于思考。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思维模式、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些程序。如学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实验的一般程序;研究一族元素的归纳对比方法;研究某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模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体现,性质决定用途、存在方式及制法”的思想。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研究化学的方法,才能教者轻松,学者愉快。
三、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发散思维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教材习题的辐射等方式训练学生发散思维。鉴于发散思维的多维性,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巧设疑,巧提问,巧造悬念,诱发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应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进行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如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想象,创造记忆,创造观察,创造思维,从未达到发展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进行科学素养教育
通过化学史知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不断上进的积极性。通过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科学事实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结合化学教学渗透一些现代意识,如:强国意识、科技意识、教育意识、环保意识、竞争意识、知识经济意识等。
五、改革作业布置方式与习题评讲方法
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布置作业要有余地,有选择性,能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为活动性习题。布置习题应分三类:第一类为必作题,第二类为选作题,第三类为拔高题。习题评讲重在评解题思路,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异题同解。逐步培养学生做题后三思的好习惯:一思与习题相关的知识内容,二思一题多解,三思做该题后的收获与提高。这样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创新的良好思维品质。
六、改革平时检测办法
传统的考试就是一张同样的试卷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往往打击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使它们永远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效果很好。
1.一套试卷,分必作题和选作题,必作题为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作题供不同程度学生选用。
2.完善半期,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方法,把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情况,学生实验情况按一定分数比例计入半期,期末,学期成绩。
3.平时章节小测验改变命题方式,采用“扩散——反馈——综合”型命题方法,即要求每个学生命一套试题,然后教师从中选择组合为一套题供全班用,这样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深受学生欢迎。
七、改变第二课堂的单一模式
传统的化学课外活动就是单一培养尖子生去参加化学学科竞赛。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这是显然不够的,应让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兴趣小组培养尖子生、特长生;组织科普讲座,介绍化学科技成果及发展动向,介绍化学家的事迹,介绍环境污染状况及防灾减灾知识;组织调查本地区水污染状况,空气污染状况,写出调查报告等小论文等方式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努力寻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逐渐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已逐渐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应努力研究化学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积极寻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使其互相渗透,从而更好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中学)
关键词:化学教学;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多年来,中学化学教学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转,重在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略学生如何学,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如:元素及化合物等较简单的描述性知识教师也详细地分析讲解;基本理论等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过分注重讲深讲透;实验教学出现“教师讲实验,学生记实验,纸上考实验”的不正常现象;高三教学中长期呈现课堂大容量地灌,课后大规模习题练,以牺牲大量时间,甚至学生体质为代价而获取较高分数的现象;教学中只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化学的教育功能;化学课外活动只是单一地培养尖子学生去参加化学竞赛等。这些做法与素质教育要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要求立足差异性,重视基础性,落实主体性。要求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强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旋律,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下面谈谈笔者近年来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改进优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和学生化学学习中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这也是化学学科的优势所在。利用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化学实验的科学素质教育的综合功能,努力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讲实验,学生记实验,纸上考实验”的不正常现象现象。
(一)优化课堂实验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实验就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看实验,学生参与度与思考不够。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课堂实验教学可按下列程序进行: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同时创设问题情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现象,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第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最后经过学生讨论及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并探讨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
(二)充实拓展实验内容。首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开足开齐所有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然后根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对部分实验进行改进,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方便;补充部分演示实验,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把做法简单现象明显的常规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台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等。
二、加强学法指导
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因此作为化学教师不仅仅是教化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化学。因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潜能才是最核心的。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全方位地进行学法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与理解、如何去观察于思考。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思维模式、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些程序。如学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实验的一般程序;研究一族元素的归纳对比方法;研究某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模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体现,性质决定用途、存在方式及制法”的思想。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研究化学的方法,才能教者轻松,学者愉快。
三、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发散思维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教材习题的辐射等方式训练学生发散思维。鉴于发散思维的多维性,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巧设疑,巧提问,巧造悬念,诱发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应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进行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如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想象,创造记忆,创造观察,创造思维,从未达到发展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进行科学素养教育
通过化学史知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不断上进的积极性。通过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科学事实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结合化学教学渗透一些现代意识,如:强国意识、科技意识、教育意识、环保意识、竞争意识、知识经济意识等。
五、改革作业布置方式与习题评讲方法
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布置作业要有余地,有选择性,能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为活动性习题。布置习题应分三类:第一类为必作题,第二类为选作题,第三类为拔高题。习题评讲重在评解题思路,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异题同解。逐步培养学生做题后三思的好习惯:一思与习题相关的知识内容,二思一题多解,三思做该题后的收获与提高。这样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创新的良好思维品质。
六、改革平时检测办法
传统的考试就是一张同样的试卷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往往打击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使它们永远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效果很好。
1.一套试卷,分必作题和选作题,必作题为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作题供不同程度学生选用。
2.完善半期,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方法,把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情况,学生实验情况按一定分数比例计入半期,期末,学期成绩。
3.平时章节小测验改变命题方式,采用“扩散——反馈——综合”型命题方法,即要求每个学生命一套试题,然后教师从中选择组合为一套题供全班用,这样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深受学生欢迎。
七、改变第二课堂的单一模式
传统的化学课外活动就是单一培养尖子生去参加化学学科竞赛。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这是显然不够的,应让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兴趣小组培养尖子生、特长生;组织科普讲座,介绍化学科技成果及发展动向,介绍化学家的事迹,介绍环境污染状况及防灾减灾知识;组织调查本地区水污染状况,空气污染状况,写出调查报告等小论文等方式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努力寻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逐渐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已逐渐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应努力研究化学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积极寻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使其互相渗透,从而更好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