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中外青年沪语普及度问卷调查报告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f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沪语形成至今,大约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正面临危机。上海社会科学院于2012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即使是在上海本地出生的中小学生,也只有六成左右能完全听懂且会说沪语,因此沪语正面临萎缩,甚至断代的危险。为了了解目前在沪中外青年的沪语普及程度,笔者所在团队进行了此次問卷调查,采用图表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为如何进一步推广沪语、提高沪语在青年人群中的普及度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沪语 普及度 问卷调查
  身处上海的中外青年们在沪语的方言环境中生活、学习和工作,而沪语地区的地域文化和词汇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交流和行为方式。因此,帮助沪上中外青年多了解一些沪语文化和词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身处上海的中外青年对沪语的认知情况、需求情况、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到沪上中外青年对沪语的掌握程度、兴趣点以及对学习方法的建议,调查结果能够为新媒体时代下的沪语教学提供参考,为如何进一步推广沪语,提高沪语在青年人群中的普及度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以居住在上海的中外青年为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从2019年5月13日开始,到2019年6月27日结束,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设计以选择题为主,包括单选和多选。实际发放问卷82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问卷有效率100%。
  (一)受访对象的年龄分布
  受访对象的年龄分布为16-20岁有57人,占受访者的69.51%,超过2/3;其次21-25岁年龄段的人群有16人,占受访者的19.51%;然后是31-35岁的人群有6人,占受访者7.32%;26-30岁的受访者最少,有3人,占总人数的3.66%。
  (二)受访对象的国籍分布
  82名受访对象中,有75名国籍为中国籍,占总人数的91.46%;5名受访对象的国籍为日本籍,占总人数的6.10%;1名受访对象的国籍为蒙古籍,占总人数的1.22%;还有1名受访对象的国籍不明确,占总人数的1.22%。由此可见,大多数受访者是中国青年,普通话熟练,对方言跟普通话的区别有一些概念,而对于外国青年来说,掌握普通话很不容易,学一门方言可能更难。
  (三)受访对象的户籍地(常住地)
  82名受访对象中,有34名受访对象的户籍地(常住地)为上海,占总人数的41.46%;48名受访对象的户籍地(常住地)为其他,占总人数的58.54%。由此可见,四成受访者为上海户籍或常住上海,很可能从小接触沪语,对沪语比较熟悉,而另外六成受访者对沪语相对陌生。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沪语掌握程度分析
  笔者所在团队从沪语掌握程度方面对在沪中外青年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有41名受访者完全不懂沪语,占总人数的50%。剩下41名受访者中,能听懂并熟练运用沪语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12.2%;能听懂且能用沪语简单交流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15.85%;能听懂但不会使用沪语的有18人,占总人数的21.9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完全掌握沪语的青年只占少数,大多数青年不掌握或无法熟练运用沪语。不少青年能够听懂沪语,但是生活中缺乏用沪语表达的机会和场景,而且对很多人来说,沪语本身发音比较难,所以听得懂,但不会开口说。
  (二)调查对象的感兴趣程度分析
  笔者所在团队从对沪语的感兴趣程度方面对在沪中外青年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大多数青年对沪语有兴趣。其中非常感兴趣,想要学习沪语的人数为18人,占总人数的21.95%;比较感兴趣,愿意了解一点沪语的人数为43人,占总人数的52.44%;对沪语不感兴趣的人数为19人,占总人数的23.17%;讨厌沪语的人数为2人,占总人数的2.44%。这一结果可以显示,从情感上说,大多数受访者喜欢且愿意学习沪语,有说好沪语的期待。而少部分受访者对沪语不感兴趣或者有抵触情绪,这在预料之中。因为沪语作为一门方言,跟普通话的发音习惯相差较大,学习听、说沪语的难度不亚于重新学习一门外语,但如果能有合适的语言环境和学习伙伴的话,相信学习的过程会轻松一点。
  (三)调查对象的沪语学习倾向分析
  1.学习方法
  首先,笔者所在团队从倾向的学习方法方面对沪上中外青年进行了调查统计,这是一道多选题。统计结果显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超过半数受访者愿意通过新媒体来学习沪语。其中倾向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沪语的人数为46人,占总人数的56.10%;倾向通过书籍、报刊学习沪语的人数为15人,占总人数的18.29%;倾向通过电视节目学习沪语的人数为35人,占总人数的42.68%;倾向通过线下课堂学习沪语的人数为23人,占总人数的28.05%;倾向通过与身边人交流来学习沪语的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的14.63%。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每天大家都有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很难抽出大块时间集中学习沪语,但是可以利用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这时新媒体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通过微信公众号、APP等方式随时随地学习沪语,是一个轻松的好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不少青年愿意通过电视节目等传统媒体来学习沪语。恰好上海的电视台经常有沪语喜剧之类的节目,基本都带有字幕,寓教于乐,不会让学习者觉得枯燥。对于想学习沪语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传统和创新模式齐头并进,多种学习方式相互结合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要。
  2.学习内容
  接着笔者所在团队从倾向的学习内容方面对在沪中外青年进行了调查统计,这是一道多选题。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愿意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沪语,也有少数受访者愿意学习沪语有关的传统曲艺。其中希望学习日常生活用语的人数为74人,占总人数的90.23%;希望学习歌曲、戏剧等的人数为9人,占总人数的10.98%;希望学习俗语的人数为46人,占总人数的56.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倾向于学习实用价值高的日常用语,少数受访者希望学习艺术价值更高、难度更大的曲艺类沪语。歌曲、戏剧类沪语学习难度大,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强,但属于沪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四)对调查对象的沪语推广意愿的分析
  笔者所在团队还从沪语的推广意愿方面对在沪中外青年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有推广沪语的意愿。选择愿意推广的人数为73人,占总人数的89.02%;选择不愿意推广的人数为9人,占总人数的10.98%。这是一个让人欣慰的数据,虽然从之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完全掌握沪语的青年并不多,很多人正处于学习的阶段,但是大多数人都愿意为推广沪语尽一份力。如何发挥青年的社交力量,将沪语文化向更大范围传播出去,这也许是沪语推广的下一个突破口。
  (五)本次调查的不足之处
  本次调查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调查样本数量较少,无法全面反映在沪青年沪语普及程度。本次调查对象大多数为16-20岁的在校学生,26-35岁的社会人士比较少。第二,在问题设计方面,尚未能深入探究调查对象学习沪语的动机。在今后的调查中将设计问题询问受访者想学习沪语的原因,以此更好地理解受访者的学习需要,确定针对性的学习方向。
  三.结语
  沪语是上海本地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推广沪语,不仅是为了让沪语能够继续流传下去,更重要的是傳承上海本地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体验、融入上海的海派文化,领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城市的魅力。
  对于沪语学习的推广方面,在传统媒体持续输出影响力的同时,让新兴媒体与沪语结合,通过开发APP、建立公众号,甚至用网络直播带动人气等方式,都可以提高青年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手段。[1]
  除此之外,聚集了大量年轻人的上海高校也能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通过发展沪语社团、校园广播等方式向在校大学生普及沪语。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广播电台,收听范围覆盖整个上外校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上外广播电台仿效东方广播电台“阿拉上海人”节目,创办了一档轻松愉快的沪语栏目“上海闲话”。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年轻人之间推广沪语,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2]
  虽然目前在沪中外青年沪语普及程度不高,但在拥有良好的沪语语言环境和多种现代化学习手段的背景下,相信对学习、推广沪语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立,叶翰逊.沪语教学商业前景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07):197-198.
  [2]刘俣.浅谈高校在沪语传承和传播中的作用——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9):34-35.
  项目信息:上海理工大学2019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项目编号:XJ2019238。项目名称:《沪上中外青年沪语普及度调查及其推广》。项目负责人:张磊。项目成员:徐晶,王语萱。指导老师:杨静芳。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纵向科研项目是促进我国科研发展的重要环节,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是对科研項目完成质量的重要考核方式,为保障科研项目产出成果质量,有必要对纵向科研绩效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纵向科研项目 绩效 问题 建议  纵向科研项目是指政府机关(国家、省部、厅局、地市)、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各学会、协会)等项目主管部门下达(含专项)的并纳入财政科研计划的项目。当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
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和国际商务迅速发展的趋势下,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后,跨境电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交易模式的主
内容摘要:研究生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而且从长远来看还会影响到学校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优良的学习风气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本文以A大学为例,基于笔者对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实践,从教学管理视角来分析研究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 教学管理 学风建设  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研究生素质、科研水平的重要举措,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对我来说,今天是一个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日子,我的心情激动而复杂:自从我第一次来到亚洲、踏上新加坡的土地算起,(还差几周就)整整40周年了.1976年9月8日,我踉踉跄跄走出停靠
期刊
中原素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美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使得这边土地只能用厚重来形容。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后,中部崛
内容摘要:2017年在江苏大学启动“中国茶文化”传承与发扬项目,通过教师队伍建设、课程群建设、实践项目建设、校园活动建设以及线上茶文化推广建设,让广大师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不仅引导师生科学地饮茶,践行健康中国,理解茶道既是养生健身之道,更通过茶文化的熏陶,领会艺术地品茶更是道德修养之道,使得茶文化的宣传和发扬在大学校园成为一股热潮。   关键词:茶文化 传承 高校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
近年来,受后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萧条的影响,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债务违约现象频发。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15年已经有99家跨国公司出现违约,攀上数十年来第二大违约“高峰”
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技术,已经逐渐为管理研究者接受与采用,并且不断地修改与验证。本文研究目的在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组织内员工社会网络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内容摘要:沈阳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不适应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需要。语言服务行业的集群化发展,有利于破解其行业发展的困境,并为其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沈阳 语言服务行业 集群化 对策  一.语言服务行业的概念界定  本文所采用的语言服务行业的概念,指的是以促进跨语言、跨文化交流为目标,提供跨语言、跨文化信息转化服务和产品以及相关研究咨询、技术研发、工具应用、资产管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了。面临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技术、产品、市场竞争结构、行业发展、分销商的经销能力、消费者的口味变化等,企业不再各自为战,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