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行为,指教学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对于教什么,学生怎样才能学得最好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后产生的。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了幼儿园课堂教学与中小学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别,“三大互动”成了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最熟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幼儿园的很多活动是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师幼互动往往体现出一名教师的专业技能等素养,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在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所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正所谓“发明千万法,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是一种教育智慧,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教师们为之困惑,并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问题设计得好,教学环节会一环接一环,层层递进,教师的主导,幼儿的主体就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问题设计不当,就会造成过程零散、脱节,启而不发,变成教师毫无价值的自问自答。
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简单地认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但是,我们仔细地进行琢磨、思考,就会发现有许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想不想?等闭塞的选择性问题;“有谁啊?”“是什么呀?”这类答案唯一、指向性明确的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回答出来,这些都容易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动。
语言活动最能体现提问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提问”是阅读活动的精髓之一。在语言教学中我们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孩子“想说,敢说,爱说,有机会说”。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选择绘本的出发点也各有不同,有的从培养阅读习惯出发,有的从社会性发展出发,还有的从情感体验出发。但不论是基于何种出发点,既然选择了,就必需发挥它最大的效应。在阅读绘本时教师的提问设计可以注意一下三点:1、考虑幼儿生活经验。2、注重幼儿思维过程。3、注意问题中关键词的运用,引领孩子正确思考。
一、提问要注重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首先是所提问题要适度超前,也就是指稍微适度的超过幼儿的原有经验水平;其次是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开放性。如:当画面只出现苹果树与鼠小弟时,除了 “画面上有谁?还有什么?他想干什么?”这样简单的问题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如下提问来引导幼儿深入观察与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苹果树?”“鼠小弟看着树上又大又红的苹果心里会怎么想呢?”“你想和鼠小弟一起去苹果树下么?为什么?”“这又红又大、又香又甜的苹果还会引来谁呢?”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只有在生活经验支持下的提问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有了生活经验作支撑,才能让孩子有话能说,有话想说。但不花费力气就能回答的问题对幼儿的发展无所补益。提的问题太容易,有的幼儿会因为觉得太简单而不屑一顾。提的问题太难,幼儿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把问题提得比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保证幼儿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
二、提问要注重激励性
所谓激励性,就是能引起幼儿积极参与,有效推动三方互动的问题。提问的设计是注重结果还是注重过程,关键就是看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还是多项的,如故事教学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的问题,只有唯一的答案,不能引起幼儿探索欲望,而从另一个角度去提问,孩子们回答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不同了。如活动方案二中老师问:“鼠小弟看到××拿了一个苹果,它是怎么想的?”“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它在干什么?”“它能拿到苹果吗?”这些猜想式的提问不单更好的激发了不同能力的幼儿的注意力、参与性及思考力,也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与老师、同伴以及教材的互动中变的更聪明、更自信、更大胆,从而使各方面的能力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提问要注重层次性
层次性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如: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小问题一个个地问,不可以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大班则不能提出简单的问题,要提一写具有一点难度、概括性的、多样性的问题;中班则适中即可。二是对于同一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分层设疑,要充分照顾幼儿的差异性,使幼儿有所得。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提出最基础的问题,一点一点地启发诱导,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对于能力处于中间层次的幼儿,要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加提高,提出一些需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通过比较才能判断的问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设计一些难度、灵活性较大的、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信息所创造答案的问题,启发和锻炼其概括、抽象思维的能力。
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理解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巧妙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行为中极其重要的一门艺术。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帮幼儿思考,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问恰当才能激发幼儿思维的兴趣,使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能加快幼儿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进程,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常州市天宁区丽华第三幼儿园 江苏】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了幼儿园课堂教学与中小学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别,“三大互动”成了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最熟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幼儿园的很多活动是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师幼互动往往体现出一名教师的专业技能等素养,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在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所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正所谓“发明千万法,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是一种教育智慧,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教师们为之困惑,并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问题设计得好,教学环节会一环接一环,层层递进,教师的主导,幼儿的主体就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问题设计不当,就会造成过程零散、脱节,启而不发,变成教师毫无价值的自问自答。
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简单地认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但是,我们仔细地进行琢磨、思考,就会发现有许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想不想?等闭塞的选择性问题;“有谁啊?”“是什么呀?”这类答案唯一、指向性明确的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回答出来,这些都容易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动。
语言活动最能体现提问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提问”是阅读活动的精髓之一。在语言教学中我们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孩子“想说,敢说,爱说,有机会说”。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选择绘本的出发点也各有不同,有的从培养阅读习惯出发,有的从社会性发展出发,还有的从情感体验出发。但不论是基于何种出发点,既然选择了,就必需发挥它最大的效应。在阅读绘本时教师的提问设计可以注意一下三点:1、考虑幼儿生活经验。2、注重幼儿思维过程。3、注意问题中关键词的运用,引领孩子正确思考。
一、提问要注重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首先是所提问题要适度超前,也就是指稍微适度的超过幼儿的原有经验水平;其次是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开放性。如:当画面只出现苹果树与鼠小弟时,除了 “画面上有谁?还有什么?他想干什么?”这样简单的问题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如下提问来引导幼儿深入观察与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苹果树?”“鼠小弟看着树上又大又红的苹果心里会怎么想呢?”“你想和鼠小弟一起去苹果树下么?为什么?”“这又红又大、又香又甜的苹果还会引来谁呢?”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只有在生活经验支持下的提问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有了生活经验作支撑,才能让孩子有话能说,有话想说。但不花费力气就能回答的问题对幼儿的发展无所补益。提的问题太容易,有的幼儿会因为觉得太简单而不屑一顾。提的问题太难,幼儿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把问题提得比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保证幼儿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
二、提问要注重激励性
所谓激励性,就是能引起幼儿积极参与,有效推动三方互动的问题。提问的设计是注重结果还是注重过程,关键就是看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还是多项的,如故事教学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的问题,只有唯一的答案,不能引起幼儿探索欲望,而从另一个角度去提问,孩子们回答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不同了。如活动方案二中老师问:“鼠小弟看到××拿了一个苹果,它是怎么想的?”“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它在干什么?”“它能拿到苹果吗?”这些猜想式的提问不单更好的激发了不同能力的幼儿的注意力、参与性及思考力,也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与老师、同伴以及教材的互动中变的更聪明、更自信、更大胆,从而使各方面的能力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提问要注重层次性
层次性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如: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小问题一个个地问,不可以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大班则不能提出简单的问题,要提一写具有一点难度、概括性的、多样性的问题;中班则适中即可。二是对于同一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分层设疑,要充分照顾幼儿的差异性,使幼儿有所得。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提出最基础的问题,一点一点地启发诱导,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对于能力处于中间层次的幼儿,要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加提高,提出一些需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通过比较才能判断的问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设计一些难度、灵活性较大的、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信息所创造答案的问题,启发和锻炼其概括、抽象思维的能力。
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理解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巧妙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行为中极其重要的一门艺术。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帮幼儿思考,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问恰当才能激发幼儿思维的兴趣,使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能加快幼儿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进程,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常州市天宁区丽华第三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