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教材在练习设计方面作出了革新尝试,确定了三个练习重点。其一是积累。即精选华章妙语让学生记诵下来,作为形成语感的重要基础。人民教育版七年级下册,规定背诵古体诗文13篇,背诵现代诗文1篇,熟读诗文11篇。二是“入境”和迁移。叶圣陶先生诗云:“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所谓“入”者,指阅读的主体与客体形成“共生关系”。迁移,则具有分层多向的特点。如从阅读移向说写,从个人探究移向集体交流,从文体学习移向精神内省,等等。人民教育版七年级下册,规定探究与交流27次,美读与揣摩18次,发言与写作9次,向课外延伸6次。三是组织综合性学习。“实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大融合”,作了两个尝试:其一,将“综合性学习”列为每个单元必有的内容,其中三次较大规模的专项综合实践活动是:⑴《黄河,母亲河》,含四组题目;⑵《戏曲大舞台》,含三组题目;⑶《马的世界》,含五组题目。均附有丰富生动的参考资料及推荐书目等。此外,还有更大的“专题”式教学活动——《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和《问题与讨论·荷》;例如后者,分为赏荷、咏荷、读荷、议荷、写荷,将十余篇古今名作穿插交织其中,层层探幽,渐入内涵,活动设计之精密,思路之开阔,选材之妙美,真是令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
新教材,练习设计确有新意,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具有“大练习”的总体框架
力求突出“大语文教育”的特色,呈现出变内向聚敛为外向延伸的开放式教学格局,建构辐射型整体网络结构,让培养技能与“立人”合为一体。
二、内涵深而“不隔”
不少习题有探究的深度,如依托《黄河颂》中的诗句(“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请学生查找有关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教材中提供了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和青铜器文化等资料,为学生自主探究铺设了阶梯。这样编题,内涵虽深,而少有隔膜的感觉。“主体全身心地進入客体之中”,“并返身走向自我,是由内向外,再由外向内的双向把握”。之所以能实现“不隔”,还有赖于大量安排美读和揣摩语句的练习。
三、“活”与“实”相辅相济
其活,活在编者俯下身子,以儿童的视角去审读课文,感受文字,联系生活,发掘真谛,引导他们表达真情实感;活在用成年人的视野去教授学生极目远眺,揽胜寻星,领略大千世界的广阔、缤纷与幽深;还活在努力显现出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多解、比较、创意等鲜亮的色彩,往往出人意料,新颖活泼,能激发出探究的趣味。例如:学《社戏》,引入一种不同意见,“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内容太少,而写社戏以外的内容太多,因此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云云,问:“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似无深意,实际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须重读全文,深而悟之,详而析之。习题虽然如此灵活,又有“积累”“揣摩”和大量说写训练作配合、支撑,语文基本功可夯实,人文精神涵育的目标也易于落实,有望收到实而不死,活而不飘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262600山东省临朐县第三职业高中)
新教材,练习设计确有新意,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具有“大练习”的总体框架
力求突出“大语文教育”的特色,呈现出变内向聚敛为外向延伸的开放式教学格局,建构辐射型整体网络结构,让培养技能与“立人”合为一体。
二、内涵深而“不隔”
不少习题有探究的深度,如依托《黄河颂》中的诗句(“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请学生查找有关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教材中提供了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和青铜器文化等资料,为学生自主探究铺设了阶梯。这样编题,内涵虽深,而少有隔膜的感觉。“主体全身心地進入客体之中”,“并返身走向自我,是由内向外,再由外向内的双向把握”。之所以能实现“不隔”,还有赖于大量安排美读和揣摩语句的练习。
三、“活”与“实”相辅相济
其活,活在编者俯下身子,以儿童的视角去审读课文,感受文字,联系生活,发掘真谛,引导他们表达真情实感;活在用成年人的视野去教授学生极目远眺,揽胜寻星,领略大千世界的广阔、缤纷与幽深;还活在努力显现出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多解、比较、创意等鲜亮的色彩,往往出人意料,新颖活泼,能激发出探究的趣味。例如:学《社戏》,引入一种不同意见,“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内容太少,而写社戏以外的内容太多,因此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云云,问:“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似无深意,实际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须重读全文,深而悟之,详而析之。习题虽然如此灵活,又有“积累”“揣摩”和大量说写训练作配合、支撑,语文基本功可夯实,人文精神涵育的目标也易于落实,有望收到实而不死,活而不飘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262600山东省临朐县第三职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