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3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在命题技巧上的主要做法
  1.注意命题的综合性。
  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经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了因教材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2.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
  因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可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
  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联系到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中借鉴教训、得到启示,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国企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等社会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
  3.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
  如:“试分析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质,若苏联不出兵,你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将向何处去?”讨论中,学生们对苏联若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前途提出了三种设想:一是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被苏联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如南斯拉夫那样,成为不结盟国家;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捷共领导人把握不住社会主义方向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三是捷共领导人出现邓小平式的领袖人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获得极大成功,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则可能避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那么整个世界历史将可能重新改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
  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了“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接着,笔者在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处,况且在程度上也轻微得多。开展课堂讨论,收到了如下效果:
  1.开辟了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一道题,课外狠下十分功。”
  2.“逼”得学生带着问题去细细咀嚼教材、认真查阅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并积极争取发言。这样,既动了脑,又动了手,还动了口,印象自然深刻,记忆必然牢固,从而实现了基础之上的再认和深化。
  3.提高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写发言提纲,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搜集、阅读、综合和运用的技巧;通过发言和争论,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在讨论出现高潮特别是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冲动,从而使学生获得了跳跃性的提高。
  5.课堂讨论的收获,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用功——提高”的良性循环。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也提出:应注重对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
期刊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生活,实施的主体便是学生。开放学习的领域与内容,开放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过程,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创造了条件,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考虑的。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中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并列的一部分内容,它将小学语文中字词句篇的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统整起来,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
期刊
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才能学到知识、全面发展。有许多专家认为: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作用是重大的,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大量的理论和事实已证明了这点,因此,要想使学生学好小学每一门学科,提高各科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培养,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习惯,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成绩。那么
期刊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只是学生写、教师改,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一篇作文,教师却要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来精批细改。尽管教师为批改作文整天忙得手忙脚乱,但效果往往并不见好,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得不到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認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把批改作文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互批互改,教师只是浏览批改,重点指导讲评,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期刊
摘 要:情感与认知是紧密联系的,积极、健康和愉悦的情感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利用一切机会促进教师和学生间情感的良性发展, 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 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特殊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情感不仅是推动学习的动力,而且对人
期刊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一个“想说——会说——爱说”的过程。首先可通过创设情境、开展丰富的活动等,激发小学生的说话兴趣,使他们想说;其次应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通过朗读、观察、评辩、答问和想象说话等途径,教给他们说话的方法,使他们会说;最后,应丰富说话的内容,拓展说话的深度和广度,使他们爱说。  关键词:说话训练 激发兴趣 丰富活动 创设情境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门技能,“语”即有
期刊
摘 要:通过高质量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能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主动学习习惯,焕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情景教学 情景设置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情境、文化和具体学习活动的统一体,需要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与合作。通过高质量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情感共鸣,从而
期刊
一堂课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有“凤头”,还需要“豹尾”。一堂课的结尾,就像名剧的落幕、名著的结尾一样,是一种艺术和创造。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记忆,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从而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  那么,怎样结尾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探究发展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
期刊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主动地把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与小组成员分享,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通过合作交流生成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能力。不可否认,新课标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它既可使教师不再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重复机械的、低效率的劳动中,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法、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