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元素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和科学,是看似相距甚远的两个学科。但其实,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科学元素从不缺失。从课文到练习,从人物到故事,每一册语文书里都有丰富而多层次的跟科学相关的元素的渗透。比如介绍科学家的文章,介绍科学家人物故事的文章,有诸多的科普小品文,更有《蒲公英》《小露珠》等看似跟科学无关的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其实也蕴含了有趣的科学知识。即使明显是写景状物类的散文,也潜藏着跟科学有关的东西,比如下文将提到的《拉萨的天空》等。语文,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和相应的教学目标,如何立足语文教学去有效开发和利用教材里的科学元素,不着痕迹地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根植于语文教学之中,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呢?笔者现以三年级和五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试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元素的开发和利用”这个问题。
  一、运用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加深理解体悟
  这学期新接了三年级,在教学《拉萨的天空》一文时,遇到这样一句话——“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这句话,从文学角度看,也许可以理解为适度的夸张,把拉萨天空的纯净清透加以渲染。但是,对于从二年级刚升上来的孩子来说,要这样去解释显然等同于对牛弹琴了。果然,教到此处,我听到班上有个孩子在下面嘀咕:“吹牛吧!摸到蓝天!”这时,我顺势问:“你觉得这是真的吗?”孩子们纷纷摇头,也有孩子发表见解,认为可以看出天空很蓝。天空蓝,跟天空近不是一个概念。这里的描写,应该还暗含着离天空近的意思。这时候,我又听见另一个调皮的男孩不屑的声音:“肯定是吹牛!”
  面对课堂上孩子们可贵的质疑,教师完全可以运用自身具有的科学知识去巧妙地点拨和化解,把“难点”化为“亮点”。运用得好,不但可以更好地体会文句意蕴,还可以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因此,我故意压低声音,神秘地说:“课文这么说其实是有原因的呀!拉萨处于高原地区,那里的海拔就有几千米。也就是说,当你站在拉萨的平地上,就比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高出几千米,离天空是不是更接近了?” 孩子们听到这里,一张张小脸都是恍然大悟的样子。这时,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何况拉萨的天空是那么纯净透亮的蓝晶晶,站在拉萨看蓝天,不就像能伸手触摸一样吗?让我们边想象,边用朗读来感受一下吧!”此时,孩子们的朗读是全情投入的,他们小小的心灵既感受着优美的语言带来的审美愉悦,也踏踏实实地懂得了“海拔高”这个地理知识,可谓心服口服。
  二、于生动的童话教学里学习语文并渗透科学知识
  在三年级的语文教材里,《小露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这篇童话故事,具有一般童话的特点:生动好玩;更有一般童话不具备的特点:语言极其优美。其实,这篇童话故事也暗含了“露”这种自然现象的形成、特点、作用的介绍。
  《小露珠》的第一节,以童话的形式描述了露珠的形成过程。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夜幕降临”“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等,想象小露珠形成的过程;为最后总结揭示埋下伏笔。课文6~7自然段,用优美铺陈的语言,生动描述了小露珠滋润万物,装点世界的美好景象。第6段暗含了露的作用的介绍。教学时,教师抓住“格外精神”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植物也格外精神?在孩子们多元交流后,教师再引导:“小露珠就是这样,默默滋润着大地上的万物。对于大地上所有植物来说,小露珠的滋养特别的美好,特别重要,非常有利于它们的茁壮生长。”教师用拟人化的语言,既对这个交流环节进行有效梳理和提升,更巧妙地渗透了露水对万物的滋润的作用。这是教学此类课文需要老师拿捏的地方。课文第7节,是小露珠向大家告别离开的场面描写,非常生动感人。课文通过“热量越来越大”“身子越来越轻”“变成水蒸气”等关键词,揭示了露的蒸发过程。通过关注“笑盈盈”和“还会回来”,学生交流认知,懂得夜幕降临时分,小露珠又会出现!这样就呼应了开头部分,此时再揭示自然界“露”这种自然现象,就水到渠成了。
  像这样,结合生动的童话故事,通过最经常的读读、想想、找找、说说等语文手段,学习语文,获得语文各项能力训练,体会文章中心,在此基础上,巧妙渗透准确的科普知识,这是语文教学与科学元素的“相处方式”,也是教学此类课文的关键所在。
  三、结合科普文章的学习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和素养
  在语文教材里,有为数不少的科普小品文。这些课文有的情节生动,以有趣的对话和情节传递一定的科学知识,高年级则出现了一些说明性课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神奇的克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都在此列。
  体会行文用词的准确性,是此类说明性课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极具典型性的就是《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说明文,介绍了关于火星的很多知识,也渗透介绍了人类对于火星的不断探索。文中很多用词是极为精准的,比如“推测”“证实”“推断”“可能”“仿佛可以”“十分渺茫”“仍然可能”“只要有……就可能……”等等词语的运用,使文章在生动易懂之余,又具有了科普文的严谨准确。对比“推测”和“证实”的用词,学生就会懂得——卫星拍摄的照片,火星上的岩石钻孔,这些实物的分析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科学真实的,所以可以用“证实”;而对火星与地球相似点的比较,只能得出科学的推断,是不是真实存在还不能下定论,所以只能用“推测”。语文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对比思考“证实”和“推测”能否互换的过程,就是学生得到综合的素养提升的过程——学生既懂得了科普说明文的用词严谨精准的特点,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思辨之美,也获得了关于火星的一些科普知识,更明白了人类关于火星的不断探索研究,感悟到人类科学的不断发展,从而激发起探究的兴趣。
  笔者以为,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科学的神秘和有趣,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孩子探究的目光。而语文所独具的语言特征和文学魅力又感悟引导着孩子,使他们不但领略科学的神奇之美,而且收获了语言文字带来的文学之美,从而逐渐掌握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和要点,并最终习得通俗准确地阐述这些科学知识的方法,学会表达。这才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元素最合理、最有效、最具语文特征的开发和利用。
  【作者单位:苏州吴中区西山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正> 心脏骤停,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的50%以上,而心肺复苏后,伴多器官衰竭抢救成功率就更低.我科抢救成功1例高龄心脏骤停并多器官衰竭患者,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男,82岁.因
在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有关多文本阅读的提出让我们眼前一亮,也给我们指明了研究方向。根据这一启发,我校把学生现在的课外分散阅读整合为群文课内外结合阅读,想通过课内结合课外,有针对性地多文本阅读同一种题材的作品,使之变得有序、有效。  课题组确定了“动物乐园”和“诗词赏析”两
临床上常以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作为诊断心肌炎的一个主要指标,但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常见血清CK-MB增高,而无心肌损伤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的病例,是否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日立全708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200例(住院80例、门诊治疗120例)及健康体检者80例中的CRP
统计因妇产科大出血行经皮髂内动脉造影栓塞的24例患者。该法治疗妇产科大出血,一次成功率达91.67%止血迅速,并发症少,通过造影可 准确了解盆4腔动脉出血部位和出血情况,选择性进行栓塞,成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55例发病时间<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尿激酶75~150万单位.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国中风量表(CSS)评分,应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21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同时与头部CT扫
今天,我正在专心致志地做着作业,一句响亮的喊声打破了教室里的宁静,也让我"一秒钟变热锅上的蚂蚁"——这就是突击检查的威力。
期刊
对我院经病理活检或/手术是证实的消化道平滑肌肿瘤20例进行分析。其发生部位以胃部多见,其次依次为小肠,直肠,食道及结肠。病理诊断平滑肌瘤11例,平滑肌肉瘤5例,平滑肌母细胞瘤4例,临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