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语文教学应整合乡土文化资源,以此来丰富教学形式,推动教学的革新。但当前,很多乡村教师常常忽视乡土资源的和语文教学的整合运用,这也使得学生对于当地乡土文化了解甚少,不但限制了学生文化知识的扩充,同时也让课堂显得无趣和枯燥,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宣扬与传承。近些年,教育事业的改革趋势明显加快,乡村地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备受社会关注,如何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乡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把学生实际以及发展需求当作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将乡土资源灵活渗入于语文教学之中,发挥其促进教学的作用与优势,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充分良好地提升。
一、明确教学目标
当今的语文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新课标推行以来,强调了语文教学应当积极扩充教学途径,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及文化储备得到良好地扩充。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要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而对于乡村地区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所独有的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作为乡村地区发展及历史的象征,有着极强的民俗学和真实性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知识。语文教师应当将乡土资源的教学渗透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致力于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语文教学新模式,积极带领学生进入乡土之中,扩展其语文及文化视野,深化其学习和情感体验,促使其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乡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为其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乡音资源
在标准化的语文教学中,普通话的教学方式是必需条件。但是因为乡村地区民风淳朴,学生常常乐于且擅长运用乡音进行交流,因此,将乡音资源适度地渗入于语文教学之中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尝试。乡音有着极强的文化属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及革新,教师将乡音资源与课堂教学进行联系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促使其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进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以仫佬族所在地区为例,虽然当地通用汉字,但是有着一套具有乡土和民族特色的语言-仫佬语。语文教师将仫佬语和课堂教学进行联系融合,能够为学生带去惊喜。如仫佬族人称呼自己为“伶”或“谨”等,教师在教学时适当穿插仫佬语教学,不但能为课堂诸如趣味化、温馨化的元素,同时也推动了乡音文化的宣扬与传承。
三、利用历史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各地区均有着特色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养造就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以仫佬族为例,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为当地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若能够将这些乡土历史加以运用,不但能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加便捷地认知语文教学内容,促使其学习效率得到充分有效地提升。例如,在讲授《七律·长征》时,教师可将当年仫佬族人们帮助红军侦察情报、救治伤员、运输弹药以及参加战斗等事迹讲述给学生。如此一来,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致,让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知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对于其民正确价值与思想观念的树立起到了良好的指引作用;又如,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仫佬族人们组建柳北抗日挺进队抵抗日军侵略的故事,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历史与文化储备,促使其学习本节知识的自主性得到良好的调动,同时也能让他们的民族归属感以及自豪感得以有力培养。
四、利用民俗资源
在乡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其作为乡土资源的重要部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教师也可将乡风乡俗科学地渗入于语文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且极具特色的学习资源,促使其语文综合能力得以充分良好地提升。例如,仫佬族有着许多的风俗,诸如满月酒、添丁报喜、敬婆王报人丁等,这些风俗是仫佬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如添丁报喜指的是,仫佬族有新生儿之后,丈夫家便要向外婆家传递喜讯,然后外婆就会带着黄糖、鸡蛋、花布等物品前来祝贺,另外,外婆还会带一只鸡,如果生的是女孩则带只公鸡,生的是男孩则带只母鸡。由此可见,仫佬族风俗将族人们的憨厚朴实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对于仫佬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其可定期性开展以民俗为主题的语文教学活动,指引学生进行日记、叙事文、议论文等形式的创作,对于那些优秀的作品,教师可让写作学生为大家诵读,甚至可以邀请家长旁听,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促使学生语文读写能力得到良好地提升,同时也推动了当地乡土文化的宣扬与传承。此外,教师还可组建文学社、班刊、校刊等团队,指引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名人采访、乡间游玩等活动,并以将所获的信息与感悟作为社团的组稿资源,定期开展“我爱仫佬”、“仫佬文化”等主题性征稿活动,充分发挥乡土资源内涵丰富的优势,促使学生交际、写作、思维、建构等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五、利用自然资源
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背景下,原汁原味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发展的可行方向。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重视实效化课堂环境的建设,同时也要将乡土自然资源加以利用,构建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其蕴含着大量乡土气息的内容,这样内容均体现了大自然以及乡土的美好。如果教师能将乡土自然资源加以利用的话,必然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语文教学效果得到充分良好地提升。例如,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正规化授课的同时,可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同走出课堂,进入自然,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如教师可与学生一同调查当地以往五年内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情况,期间可为学生讲述一些绿色植物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等。从而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让他们能够切身地体悟到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
六、结语
总的来说,语文教学应当与贴合于生活实际且无处不在。乡村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将乡土资源合理地渗入于语文教学之中,发挥其教育资源丰富以及促进教学的优势,创设趣味性、生活性、實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性得到良好的调动,为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乡土文化的宣扬与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一、明确教学目标
当今的语文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新课标推行以来,强调了语文教学应当积极扩充教学途径,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及文化储备得到良好地扩充。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要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而对于乡村地区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所独有的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作为乡村地区发展及历史的象征,有着极强的民俗学和真实性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知识。语文教师应当将乡土资源的教学渗透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致力于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语文教学新模式,积极带领学生进入乡土之中,扩展其语文及文化视野,深化其学习和情感体验,促使其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乡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为其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乡音资源
在标准化的语文教学中,普通话的教学方式是必需条件。但是因为乡村地区民风淳朴,学生常常乐于且擅长运用乡音进行交流,因此,将乡音资源适度地渗入于语文教学之中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尝试。乡音有着极强的文化属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及革新,教师将乡音资源与课堂教学进行联系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促使其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进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以仫佬族所在地区为例,虽然当地通用汉字,但是有着一套具有乡土和民族特色的语言-仫佬语。语文教师将仫佬语和课堂教学进行联系融合,能够为学生带去惊喜。如仫佬族人称呼自己为“伶”或“谨”等,教师在教学时适当穿插仫佬语教学,不但能为课堂诸如趣味化、温馨化的元素,同时也推动了乡音文化的宣扬与传承。
三、利用历史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各地区均有着特色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养造就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以仫佬族为例,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为当地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若能够将这些乡土历史加以运用,不但能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加便捷地认知语文教学内容,促使其学习效率得到充分有效地提升。例如,在讲授《七律·长征》时,教师可将当年仫佬族人们帮助红军侦察情报、救治伤员、运输弹药以及参加战斗等事迹讲述给学生。如此一来,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致,让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知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对于其民正确价值与思想观念的树立起到了良好的指引作用;又如,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仫佬族人们组建柳北抗日挺进队抵抗日军侵略的故事,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历史与文化储备,促使其学习本节知识的自主性得到良好的调动,同时也能让他们的民族归属感以及自豪感得以有力培养。
四、利用民俗资源
在乡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其作为乡土资源的重要部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教师也可将乡风乡俗科学地渗入于语文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且极具特色的学习资源,促使其语文综合能力得以充分良好地提升。例如,仫佬族有着许多的风俗,诸如满月酒、添丁报喜、敬婆王报人丁等,这些风俗是仫佬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如添丁报喜指的是,仫佬族有新生儿之后,丈夫家便要向外婆家传递喜讯,然后外婆就会带着黄糖、鸡蛋、花布等物品前来祝贺,另外,外婆还会带一只鸡,如果生的是女孩则带只公鸡,生的是男孩则带只母鸡。由此可见,仫佬族风俗将族人们的憨厚朴实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对于仫佬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其可定期性开展以民俗为主题的语文教学活动,指引学生进行日记、叙事文、议论文等形式的创作,对于那些优秀的作品,教师可让写作学生为大家诵读,甚至可以邀请家长旁听,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促使学生语文读写能力得到良好地提升,同时也推动了当地乡土文化的宣扬与传承。此外,教师还可组建文学社、班刊、校刊等团队,指引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名人采访、乡间游玩等活动,并以将所获的信息与感悟作为社团的组稿资源,定期开展“我爱仫佬”、“仫佬文化”等主题性征稿活动,充分发挥乡土资源内涵丰富的优势,促使学生交际、写作、思维、建构等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五、利用自然资源
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背景下,原汁原味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发展的可行方向。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重视实效化课堂环境的建设,同时也要将乡土自然资源加以利用,构建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其蕴含着大量乡土气息的内容,这样内容均体现了大自然以及乡土的美好。如果教师能将乡土自然资源加以利用的话,必然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语文教学效果得到充分良好地提升。例如,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正规化授课的同时,可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同走出课堂,进入自然,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如教师可与学生一同调查当地以往五年内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情况,期间可为学生讲述一些绿色植物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等。从而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让他们能够切身地体悟到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
六、结语
总的来说,语文教学应当与贴合于生活实际且无处不在。乡村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将乡土资源合理地渗入于语文教学之中,发挥其教育资源丰富以及促进教学的优势,创设趣味性、生活性、實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性得到良好的调动,为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乡土文化的宣扬与传承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