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更是实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有效性,这直接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情境教学模式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问题情境的优化,以此增强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的思考及运算能力。要通过日常的数学学习,发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
一、联系小学生现实生活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普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故很多小学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引领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对此,教师要想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联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为他们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能够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整体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植树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这一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此会感到陌生。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如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为学生准备若干小棒,并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寻找答案,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意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主动进行数学学习,在引导学生深入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又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借助游戏教学方式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数具有爱玩以及爱动的特点,这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实际教学违背了小学生的这一天性,则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则恰恰违背了学生的这一天性,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成长。现阶段,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小学生在学习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由于一位教师需要同时面对几十位学生,而课堂上难免出现一些意外事件,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受到这些意外事件的吸引,进而走神。另外,小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能够得到充分吸引,进而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教师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娱乐式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小学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表内乘法的背诵热情,教师就可以尝试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游戏化的问题情境。在正课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击鼓传花”的游戏,以表内乘法的相关内容作为范围为学生出题,出题后,学生开始“击鼓传花”的游戏,当花传到某位同学的时候,该同学就需要站起来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限制时间,超过时间仍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或是计算错误的同学则需要接受一个小小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于课本中数学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引导之下,深化对于课本中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随着学生对于表内乘法熟练程度的不断提升,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逐渐加大难度,当花传到某位学生的时候,教师则需要随机为学生出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给出答案,进而逐渐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熟练程度。
三、合理应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是一个具有较强探索性的科目,学生要想有效解决小学数学问题,不仅需要对知识以及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需要善于对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进而对题目中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掌握。相比于小学阶段的其他教学科目来说,小学数学学科的题目答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答案的正确或是错误有着十分明确的分界,很少有题目存在模棱两可的答案。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已经明确了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则很容易反思自己的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的。而教师在实际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小学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他们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明确自己的认知偏差,进而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处,实现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三角形有三条边”这一命题很多学生并不存在异议,但是,针对任意的三条边都能组成三角形这一命题,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认知偏差。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發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他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摆一摆,想一想是否任意长度的三条边都能摆成三角形。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需要学生举出反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索,很快学生便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非任意的三条边都能组成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探索结果,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对相关规律进行总结以及分析,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也往往更加深刻,教学效果也更好。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需进一步加强有效问题情境构建的挖掘和利用,充分利用好学生所感兴趣的“点”并利用信息技术加以结合呈现,必然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摆脱枯燥现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教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明石兰.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
[2]丁玉梅.“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24).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的思考及运算能力。要通过日常的数学学习,发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
一、联系小学生现实生活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普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故很多小学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引领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对此,教师要想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联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为他们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能够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整体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植树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这一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此会感到陌生。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如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为学生准备若干小棒,并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寻找答案,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意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主动进行数学学习,在引导学生深入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又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借助游戏教学方式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数具有爱玩以及爱动的特点,这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实际教学违背了小学生的这一天性,则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则恰恰违背了学生的这一天性,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成长。现阶段,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小学生在学习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由于一位教师需要同时面对几十位学生,而课堂上难免出现一些意外事件,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受到这些意外事件的吸引,进而走神。另外,小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能够得到充分吸引,进而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教师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娱乐式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小学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表内乘法的背诵热情,教师就可以尝试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游戏化的问题情境。在正课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击鼓传花”的游戏,以表内乘法的相关内容作为范围为学生出题,出题后,学生开始“击鼓传花”的游戏,当花传到某位同学的时候,该同学就需要站起来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限制时间,超过时间仍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或是计算错误的同学则需要接受一个小小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于课本中数学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引导之下,深化对于课本中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随着学生对于表内乘法熟练程度的不断提升,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逐渐加大难度,当花传到某位学生的时候,教师则需要随机为学生出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给出答案,进而逐渐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熟练程度。
三、合理应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是一个具有较强探索性的科目,学生要想有效解决小学数学问题,不仅需要对知识以及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需要善于对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进而对题目中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掌握。相比于小学阶段的其他教学科目来说,小学数学学科的题目答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答案的正确或是错误有着十分明确的分界,很少有题目存在模棱两可的答案。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已经明确了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则很容易反思自己的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的。而教师在实际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小学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他们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明确自己的认知偏差,进而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处,实现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三角形有三条边”这一命题很多学生并不存在异议,但是,针对任意的三条边都能组成三角形这一命题,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认知偏差。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發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他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摆一摆,想一想是否任意长度的三条边都能摆成三角形。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需要学生举出反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索,很快学生便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非任意的三条边都能组成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探索结果,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对相关规律进行总结以及分析,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也往往更加深刻,教学效果也更好。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需进一步加强有效问题情境构建的挖掘和利用,充分利用好学生所感兴趣的“点”并利用信息技术加以结合呈现,必然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摆脱枯燥现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教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明石兰.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
[2]丁玉梅.“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