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學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来自多方面,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作为班主任老师要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在工作中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不良心理行为加以调控,最大限度地减轻心理负担、心理压力,这对他们的学习、成长、成才是十分有利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班主任工作
我是一名中学班主任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健康向上、科学合理的心理状态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值得重视的是他们中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消极甚至阴暗的负面心态,很多学生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来自多方面,有不良习惯的养成因素,自身生活习惯的因素,家庭的原因,也有个别是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出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班主任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干预,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整体能力。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很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这些学生的监管权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替代,由于老人们年龄大,思想沟通上和孩子有一定的代沟,造成一些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事情时有发生,还有很多父母离异的学生,父母双方各自都组建了新的家庭,,然而孩子在这两个家庭里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重视,他们心理脆弱,对事情敏感。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叛逆”时期,具体表现有: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厌学情绪较重,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做事缺乏耐心与毅力,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弱,情绪变化快,常常出现激动、兴奋、愤怒、悲观交替的情绪;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比较狭隘偏激;逆反心理较严重;个别同学沾染社会不良习气;人际交往不成熟等。
还有一部分中学生心理矛盾,矛盾的心理特点表现为: 思维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意识强烈; 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关系障碍,出现人际心理问题;受挫能力较强,但发展目标模糊,出现学习心理障碍。这些学生的小学或中学教师只顾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一味地实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陷入了深思,我认为孩子的思想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更应担负起这个责任。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青少年青春期心理的特有反映
现在的学生,年龄大多是十三四岁,正处于人生生理和心理快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是正常的。
2.家庭原因
农村中学的学生都来自来自农村家庭,父母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有的家长甚至不识字,也不懂得教育,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忙于在外地打工挣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部分中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孩子普遍缺乏关爱,心理敏感、叛逆,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和行为,有的家庭教育不当,有许多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是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家长对其行为要进行深入了解和有效引导,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3.社会原因
长期以来,在农村教育一直发展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学校缺乏正规的心理健康教师,农村的学生大多是“自然”成才,身边榜样的教育力量几乎很少,一个村屯能读完中学的人不多,大学生很少,学生缺乏目标理想教育。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新形势下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班主任在班级中接触学生的机会,要比其他老师多,条件也更优越,班主任有可能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交友情况,家庭状况及其他问题。因此,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适宜也最能够把这一项工作开展好的角色,就是班主任。
1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
班级不仅是开展教学的集体,也是学校中的基本生活集体,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班主任进行的常规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时空保证。班主任进行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介。只要班主任能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和技巧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就能使每一项工作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班主任在学校,家庭之间起着一种桥梁作用,他不仅对学生及家长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在任课教师中也有较大的发言权。因此,在良好人际环境的创建及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方面,相对于其他任课教师和家长来说,班主任能起更大的作用。 班主任应当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控制并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作好学生心理的导师。
2班主任组织各种形式的班会,优化班级人际环境
班主任要有目的的组织各种形式的班会,如发现班级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教育同学之间相处要宽容,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同学之间要学会互相帮助、坦诚相待、宽容忍让。
3班主任在班级开展如各种比赛、表演等活动,优化班级人文环境
班级开展各项活动,不仅能使新生自进校门那天起,就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促进他们及时地转化角色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且也能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调整心态,增进交往,增进自信,进而明确自己生活的目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4班主任组织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 优化班级心理环境
班主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走入社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走入街道消除街道错字等,针对学生没有上进心、无目标的问题,开展理想和前途教育;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他人对集体冷漠的问题,开展“献爱心”活动,通过帮助别人,让学生体验社会的温暖,从而形成爱集体、爱他人、爱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性格,成为个性心理上和谐发展的新人。
5班主任平日注意多观察,早发现问题
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的特点,善于和学生沟通,争取得到学生的信任,班主任还要细心观察学生,关注学生的哪怕是微小的变化,班主任要在学生的话语及变化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然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表现,要耐心引导,不要以简单或粗暴的方式教育,使得学生出现逆反情绪,产生和班主任对抗的局面,导致这类学生变得难以教育。班主任要调动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成功激励,诱导学生健康发展 。
6班主任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与家长有关,还需家长参与矫治,家庭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其他环境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班主任应利用家访,家长会的机会,对家长进行指导改变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及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四、结束语
“最好的教育是感染,最好的管理是示范”,作为一名中学的班主任我要不断探索和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班主任工作
我是一名中学班主任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健康向上、科学合理的心理状态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值得重视的是他们中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消极甚至阴暗的负面心态,很多学生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来自多方面,有不良习惯的养成因素,自身生活习惯的因素,家庭的原因,也有个别是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出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班主任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干预,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整体能力。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很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这些学生的监管权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替代,由于老人们年龄大,思想沟通上和孩子有一定的代沟,造成一些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事情时有发生,还有很多父母离异的学生,父母双方各自都组建了新的家庭,,然而孩子在这两个家庭里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重视,他们心理脆弱,对事情敏感。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叛逆”时期,具体表现有: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厌学情绪较重,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做事缺乏耐心与毅力,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弱,情绪变化快,常常出现激动、兴奋、愤怒、悲观交替的情绪;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比较狭隘偏激;逆反心理较严重;个别同学沾染社会不良习气;人际交往不成熟等。
还有一部分中学生心理矛盾,矛盾的心理特点表现为: 思维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意识强烈; 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关系障碍,出现人际心理问题;受挫能力较强,但发展目标模糊,出现学习心理障碍。这些学生的小学或中学教师只顾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一味地实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陷入了深思,我认为孩子的思想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更应担负起这个责任。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青少年青春期心理的特有反映
现在的学生,年龄大多是十三四岁,正处于人生生理和心理快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是正常的。
2.家庭原因
农村中学的学生都来自来自农村家庭,父母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有的家长甚至不识字,也不懂得教育,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忙于在外地打工挣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部分中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孩子普遍缺乏关爱,心理敏感、叛逆,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和行为,有的家庭教育不当,有许多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是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家长对其行为要进行深入了解和有效引导,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3.社会原因
长期以来,在农村教育一直发展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学校缺乏正规的心理健康教师,农村的学生大多是“自然”成才,身边榜样的教育力量几乎很少,一个村屯能读完中学的人不多,大学生很少,学生缺乏目标理想教育。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新形势下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班主任在班级中接触学生的机会,要比其他老师多,条件也更优越,班主任有可能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交友情况,家庭状况及其他问题。因此,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适宜也最能够把这一项工作开展好的角色,就是班主任。
1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
班级不仅是开展教学的集体,也是学校中的基本生活集体,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班主任进行的常规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时空保证。班主任进行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介。只要班主任能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和技巧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就能使每一项工作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班主任在学校,家庭之间起着一种桥梁作用,他不仅对学生及家长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在任课教师中也有较大的发言权。因此,在良好人际环境的创建及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方面,相对于其他任课教师和家长来说,班主任能起更大的作用。 班主任应当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控制并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作好学生心理的导师。
2班主任组织各种形式的班会,优化班级人际环境
班主任要有目的的组织各种形式的班会,如发现班级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教育同学之间相处要宽容,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同学之间要学会互相帮助、坦诚相待、宽容忍让。
3班主任在班级开展如各种比赛、表演等活动,优化班级人文环境
班级开展各项活动,不仅能使新生自进校门那天起,就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促进他们及时地转化角色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且也能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调整心态,增进交往,增进自信,进而明确自己生活的目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4班主任组织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 优化班级心理环境
班主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走入社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走入街道消除街道错字等,针对学生没有上进心、无目标的问题,开展理想和前途教育;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他人对集体冷漠的问题,开展“献爱心”活动,通过帮助别人,让学生体验社会的温暖,从而形成爱集体、爱他人、爱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性格,成为个性心理上和谐发展的新人。
5班主任平日注意多观察,早发现问题
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的特点,善于和学生沟通,争取得到学生的信任,班主任还要细心观察学生,关注学生的哪怕是微小的变化,班主任要在学生的话语及变化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然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表现,要耐心引导,不要以简单或粗暴的方式教育,使得学生出现逆反情绪,产生和班主任对抗的局面,导致这类学生变得难以教育。班主任要调动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成功激励,诱导学生健康发展 。
6班主任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与家长有关,还需家长参与矫治,家庭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其他环境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班主任应利用家访,家长会的机会,对家长进行指导改变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及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四、结束语
“最好的教育是感染,最好的管理是示范”,作为一名中学的班主任我要不断探索和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