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德国裔八路军女少校传奇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enny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德国姑娘,名叫安娜利泽,曾是柏林大学历史和语言学研究生,精通德语、英语和法语,24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早年在德国,她为了抵制希特勒的法西斯统治,多方活动,开展斗争,曾两次被盖世太保逮捕入狱。监牢之苦并没有削弱她那反法西斯的斗志。她被营救出狱之后,便随丈夫王炳南来到中国,改名王安娜,并继续开展反法西斯的斗争。
  
  第一个八路军的外国女少校
  
  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天,在重庆,王炳南通知王安娜说:“周恩来请你去见他,有一件紧急的事情要你去办。”
  王安娜听王炳南说有新任务,又是周恩来亲自安排,感到自己在中共中央的心目中还有一定位置,非常高兴。她怀着十分自豪的心情,在王炳南的陪同下,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去见周恩来。
  周恩来对王安娜说,有一个紧急任务,只能由她去办。也只有她有条件把这件事办好:“请你前往贵阳一趟,去接收一批红十字会指定给八路军野战医院的医药品和补给物资。”
  在提到沿路有无困难时,周恩来突然想起一件事,忙说:“我会让八路军办事处发给你一张军用通行证,同时,我们任命你为八路军少校。有这样的身份,路上即使有人要检查证件,对你多少也要客气一点。”
  王安娜在出发前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办了一个八路军少校军官的军用通行证。
  王安娜在贵阳,从红十字会接收到一批医药品和补养物资,便立即装车,并押运赶路回程。路上,一行6人押着一车货物,翻山越岭,十分辛苦。
  这天晚上,货车路经一个小镇。王安娜决定:在这个小镇上吃晚饭,并在旅馆里休息,天亮再走。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几个警察闯进了小旅店。
  “车上装运的是什么?”警官追问。
  “是红十字会的医药和器材。”
  “既然是八路军运物资的,那个外国婆娘是干什么的?”这是警察要问的主要问题。
  “她是我们的领导。”司机的回答刚一落音,警察吼了一声:“胡说八道,八路军我见得多了,从来没听说,一个外国婆娘成了八路军的头目。”
  警官看了八路军女少校的军用通行证,吓了一跳,立刻给司机敬了个礼,还悄悄地对司机说:“真对不起,是误会,请原谅,请向少校美言几句,我们得罪了。”
  此时此刻,王安娜虽然对这些恭敬的称呼和表现不感兴趣,也不去理会,但她不会体会不到周恩来办事真细致、真周到。如果没有这个管用的“军用通行证”,昨夜不仅睡不好,说不定还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麻烦。
  
  冒名探狱营救“七君子”
  
  20世纪30年代,由科学家、律师、编辑、实业家等爱国人士组成的“救国会”在上海十分活跃。该组织的主要成员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邹韬奋、王造时、史良等7位爱国人士(人称七君子)为抵制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多方活动,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日,并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空前的爱国浪潮。这样一来,惹恼了蒋介石。蒋遂下令逮捕了这7位爱国人士。
  一天,王安娜在上海一家咖啡馆里,和一位美国记者谈到了这件事。这位美国记者富有正义感,他表示想写一篇“七君子”转押到苏州监狱的前后情况,但苦于苏州监狱封锁得很厉害,很难捞到第一手材料。
  两人正在苦思冥想,如何搞到第一手资料的时候,王安娜突然想起沈钧儒有个德国儿媳妇。“有了!”王安娜突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非常兴奋地对美国记者说:“既然苏州监狱不限制亲属探监;沈钧儒的德国儿媳妇又没到过苏州,我为什么不冒充沈钧儒的德国儿媳妇、堂堂正正地到苏州监狱去探望公公呢!”这位美国记者听后,大为喝彩。她以儿媳探视公公的名义,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苏州监狱,没受到任何阻挠。
  王安娜将狱中“七君子”的呼声,传到国内外新闻界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大地支持了对“七君子”爱国行动的声援活动。王安娜的这一行动,实质上也是对我国团结抗日总趋势的一个极大的支持;也是对“西安事变”的一个极大的支持和推动,“西安事变”打响的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在通电全国的八项主张中,第三条就提出:“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就是要求蒋介石立即释放“七君子”。
  
  毛泽东和朱德的客人
  
  延安这块中共的革命圣地,是王安娜早已向往的地方。
  王安娜抵达延安时,受到了预想不到的热烈欢迎。
  在延安广场上,王安娜看到以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为首的,很多身穿蓝色制服的革命干部和身着军装、头戴红星军帽的官兵组成的列队,都在热烈鼓掌,以表示欢迎这位来自德国的反法西斯战友。
  王安娜到延安的当天傍晚,朱德就来看她。朱德一进门,就用德语向王安娜打招呼:“你好!”这种纯德国语的腔调,使她大吃一惊。“很高兴见到您。您来看我,实在不敢当。我应该先去拜访您。”朱德谦虚地说:“你是客人嘛。”
  朱德当晚来看王安娜,使她有些受宠若惊,她感到这次来延安,第一天就收获很大,很满足。
  然而,史沫特莱则对王安娜说,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个个都很平易近人,和他们接触交谈,并不是件很难办的事。说不定,我们还会见到毛泽东呢。
  王安娜对史沫特莱的这番话固然也很感兴趣,但她是一个“很知足”的人,不敢奢望在延安能见到毛泽东。
  几天之后,王安娜正在自己的窑洞里和史沫特莱喝咖啡休息,突然毛泽东带着一个警卫员走了进来,使王安娜感到十分意外。
  毛泽东的几句笑话和洪亮的语调,立刻把王安娜和史沫特莱带入了无拘无束的交谈之中。他们交谈了许多问题,诸如德国的法西斯政权和德国农民现状,陕西的社会现状,杨虎城和共产党的关系,莫斯科风光,中国现代文学,中餐和西餐的特点,辣椒和胡椒的作用等等。双方所谈的内容极为广泛,天南地北,海阔天空。
  王安娜在结束延安之行时,最使她不安的是,朱德和周恩来亲自出来为她送行。回味延安之行,像电影一样,伴随着汽车的颠簸,一幕一幕地翻腾个不停,使她完全陶醉在幸福和激动之中。
其他文献
我记得,少奇同志和我是1959年6月27日乘火车从北京去武汉的,准备到武汉后再转赴庐山。毛主席也是28日到武昌的。在这之前他刚去湖南视察了一圈。  到武汉的第二天,6月29日,毛主席通知少奇同志到一艘停在长江里的船上碰头开会,开完会愿游泳的在长江游泳。主席嘱咐让我也一起去,邀请我和他一起游长江。我会游泳是1954年在北戴河向毛主席学的,所以主席有时游泳会叫上我。在船上开完会,主席就下水游泳了。少奇
期刊
1944年1月15日,重庆文化界的一些朋友在郭沫若家集会,商量如何纪念明亡300周年。3月10日,郭沫若完成了著名论文《甲申三百年祭》初稿。初稿完成后,经过几天修改,1944年3月19日就在《新华日报》上开始连载了。300年前的3月19日正是闯王进京、崇祯上吊、标志明朝灭亡的那一天。《甲申三百年祭》的第一句话便是:“今年是明朝灭亡的第三百周年纪念”。文章的主题,是纪念明朝灭亡的300周年。发表的地
期刊
高力士是个很特别的太监。  忠诚是难得的美德,可像高力士那样贯彻始终的,却并不多见。尤其在今天,像他那样的人,几乎已经绝种了。  有人批评,高力士使宦官的地位大大提升,从而成为唐朝灭亡的祸根。  但平心而论,亡国的那笔账,是不能隔着好几代,算到他身上的。他本人不过是全心全意侍奉君主,至于对以后有什么影响,那实在是他所不能控制的了。    皇帝身边第一人    高力士公元684年生于广东,当地人口贩
期刊
从唐朝的崔挹、崔湜,到明朝的纪纲、刘瑾,再到清朝的和珅,中国历史上似乎从来不缺乏贪官。1952年2月10日,“共和国肃贪第一大案”中的主犯,石家庄地委书记刘青山和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因贪污公款被枪决。他们的案件曾经教育了整整一代中国的政府官员。  伴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的政策,贪官污吏又死灰复燃,并且大有燎原之势。为逃避刘青山和张子善下场,许多贪官狠捞一把,然后逃到国外,利用国际间的政治和法律冲突以
期刊
清正廉洁率先垂范    打铁先需自身硬。只有自身清正廉洁者,才能自觉而坚决地反腐败。  大量事实说明,在清正廉洁与反腐败斗争上,毛泽东有超人之勇气,真乃古今之罕见,全党之表率!  早在井冈山时期,身为井冈山最高领导者的毛泽东,就毅然废除中国数千年旧军队官兵不平等的腐败恶习,在红军中带头实行官兵一致。  瑞金时期,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个儿又高饭量又大,但他的粮食定量只及普通战士的3/4
期刊
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但是,人们对“总设计师”提法的由来,却不十分清楚。   其实,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总设计师”提法就已公开出现。早在1980、1981年,胡耀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等在党内会议上,就引用国外媒体的报道,称邓小平为“政治设计者”、“主要设计师”。  1985年7月26日,李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出访美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邓小平主任(邓小平时
期刊
“文化大革命”前夕,王光美随刘少奇出访四国,穿过旗袍,戴过项链,这些在今天的人看来再正常不过。但在男女老少穿军装的年代,却是一桩“丑闻”。   关于项链,原本也是一段趣话。刘少奇访问四国的纪录影片中,人们恐怕对陈毅在缅甸的沙滩上踢足球的那个镜头记忆犹新。其实,那是针对记者的一种掩护。在远避耳目的海滨,刘少奇与奈温所密谈的,正是当时两国最为敏感的“缅共问题”。王光美故作轻松地在海滩嬉水时,闹出了一场
期刊
华国锋宣布的三项议程都是经济问题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党、政、军和人民团体各机关,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共212人(应到会218人),分成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组讨论,并召开了3次全体会议。  这次会议共开了36天,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的准备。  按照原来的设想,中央工作会议和十
期刊
曾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任领袖的瞿秋白,于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西部的罗汉岭脚下从容就义。瞿秋白的牺牲在党内引起巨大的悲痛,同时让人们疑惑:瞿秋白被捕后的头两个月,并没有暴露身份,后来是谁出卖了他?当时与瞿秋白一同突围的4个人,何叔衡当场牺牲,邓子恢突出敌人包围后,很快找到了游击队,不存在嫌疑。  只有张亮与周月林这两位女同志,她们与瞿秋白一道被俘,一起关押。两个多月后,瞿秋白的身份被敌人知悉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军诸多部队番号中,8341(于2000年10月,改为61889部队)可以说是最出名的。尤其这支部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表现,以及在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是遐迩闻名。本文作者曾在8341部队工作了12个春秋。    组建8341部队    8341部队是中共中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身边的一支警卫部队。对外叫8341,对内叫中共中央警卫团。它是1953年6月9日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