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自由符号“V”元素传递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67508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由,是一个个体生存和生活的前提,民主是政治意义上的保障。在面对自由与民主遭到践踏的情况下,一种代表“秩序“与”正义“的符号崭露头角。导演用“V“面具和烟花”V”造型符号在两个时空中加了一层膜,象征着自由与正义从历史至未来都是人民永不懈怠的追求。这种典型的符号传递正是影片所要传达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符号;自由;象征
  作者简介:朱正山(1989.11-),男,陕西省商洛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1988年,英国小说家阿兰·摩尔推出了他的完整版图画小说集《V字仇杀队》,以一种“面具”的形式诠释了人民对自由与平等的呼唤。小说的每一章节的开端都是以“V”字母出现,符号化的色彩直接将读者带入“V”的时代。而电影《V字仇杀队》更是直接将面具“V”推向观众的视野,一股死亡和自由博弈的火药味拉开了符号元素的盛宴。
  导演詹姆斯·麦科特格受到原著《V字仇杀队》影响,深感人类自由呼吸的珍贵,不惜困难险阻将《V字仇杀队》搬上了荧幕。电影是一个虚构的英国未来政治社会,在这个国度里,独裁者萨特勒(约翰·浩特饰)统治着人民的呼吸,采取法西斯集权主义,用残暴、监视、秘密警察、生化科技实验等统治着人民。看似威严的国度里,到处都充斥着杀戮的味道,同性恋、异族和反对集权人士都得不到好下场。艾薇(娜塔莉·波特蔓饰)是生活在这个“英国”里的一位少女,一次夜里外出撞上了不怀好意的秘密警察(没有得到允许夜里不能外出),情急之中,一个“超人V”(雨果·维文饰)出现了,冥冥之中,二人被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情愫。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一个“V”符号般的复仇队伍逐渐建立了起来,最终以“V”的象征符号战胜了萨特勒的独裁统治,为人民赢得了自由的天空。
  电影中“V”是一个元素符号,表面上看,它来源于英文字符“victory”,然而本意是出自拉丁文“vox populi”(人民的声音之意)[1]。这是原著阿兰·摩尔最初的雏形符号诞生,这一符号具有隐蔽的元素存在,在他看来政治是一个大的范畴,只有通过符号元素才能将政治与自由致力于非矛盾的状态化。电影中V人物的由来要追溯于英国历史1605年11月5日,英格兰“火药阴谋”事件中被处死的天主教“阴谋组织”成员盖伊·福克斯。在没有完成刺杀任务中计划败露,盖伊福克斯处死的晚上,人们纷纷燃放烟花来纪念这一史诗般的举动。在电影中,一张“V”面具将英国历史时空的两种政治统治下的人民连接在一起,1605年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未来的独裁统治萨特勒都是两个时空中一个眸子刻出来的统治阶级,导演用“V“面具和烟花”V”造型符号在两个时空中加了一层膜,象征着自由与正义从历史至未来都是人民永不懈怠的追求。这种典型的符号传递正是影片所要传达的象征意义。
  自由是一种类似空气的东西,人生活在其中,时刻都需要呼吸。在面对自由与民主遭到践踏的情况下,一种代表“秩序“与”正义“的符号就崭露头角。符号,是一种与人类思考相伴的意义图案,在特定的情形下,其产生的象征元素就具有典型性。“V”字符号是典型的英文”victory“的元素集合,意味”胜利“在即。电影中的英国已经没有了丝毫”自由“之气味,此种情境下,”V“字仇杀队只能将自由与民主建立在”火药味“上。看似冷酷复仇的场面,导演在从中介入了”爱“的元素,将原本并无关系的艾薇和V联系在了一起,他们要去找萨特勒复仇,他们用自由、平等、民主以及千千万的英国人民的自由权力去讨回属于自己的正义,当主人公V死后,千千万的”V“不约而同走上了街头,同一个符号面孔追寻同一个元素意义。这是典型的符号叙事表达。
  漫画家兼小说家阿兰·摩尔融文字性与形象性于一体来共同传递“V”符号的意义,而导演詹姆斯·麦科特更是用象征叙事的电影手法将文字性与形象性融汇在人性之中,用一个不一样的视听想象幻化出具有“V”性格的盖伊·福克斯。“V”字面具和“V”字型烟花将自由、平等这一切正义符号和元素隐蔽在其之下,汇聚力量,直指破坏这一秩序的践踏者,用亿万个“V”字面具来诠释:最终的“victory”(胜利)是 属于千千万万的人民的。
  参考文献:
  [1]金德芬,电影《V字仇杀队》的符号学解析,济宁学院学报[J].2013年02期 第30页.
其他文献
摘 要:韩国作家李箱的小说《翅膀》创作于1930年代的朝鲜。小说中贯穿全文的两大焦点,同时也是主人公“我”与“妻子”等其他人形成完全对比的部分:“金钱交易”行为与“性交易”行为。本文针对“金钱交易”与“性交易”这两个方面通过小说主人公“我”与其他人物的对比分析说明其各自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及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各人所呈现出的不同反应和变化。  关键词:“金钱交易”;“性交易”;金钱物质至上主义;公娼制度;
摘 要:檄文在《文心雕龙》中有具体的描述,根据其内容特点,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左传》可觅檄文之踪迹。具体结合而看,认为檄文的作用是为了师出有名,震慑敌方。  关键词:檄文;内容;《左传》  作者简介:张天叶(199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文学院2014级古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1  《文心雕
摘 要: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深受不同领域与不同国度文艺之启迪,本文以德彪西的钢琴作品《雨中花园》为例,将德彪西印象派的音乐特征、创作风格、基本表现手段以及演奏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德彪西;触键;印象主义音乐  作者简介:吕敏(1992-),女,汉族,甘肃武威人,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艺术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英语的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很多原则,在翻译目的论中对于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发挥是非常重视的,通过不同的翻译目的以及要求规则的情况之下,我们必须根据翻译目的论的相关理论,来完成相关的翻译过程,译者要能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有的放矢,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分析翻译目的三原则在文学作品上的应用表达。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文学翻译;运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
摘 要:寒窗苦读12年,只为挤进“象牙塔”成为梦寐以求的“天之骄子”,可当即将走进“象牙塔”之时,却发现所谓的“象牙塔”原来并不是那么美好。  关键词:大学;自由;迷茫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在高三那些艰苦却又充满希望的日子里,大学一直是一个灿烂而又美好的字眼,是我们的信念 ,大学这一美妙的词汇既是我们的压力
51.石河子  楚楠办公室。她气得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她拿起一只茶碗,差点儿就摔在地上。最终还是放回了原处。  沈群众走进来。  楚楠:这是什么事啊?他张副政委也太不给面子了!就这么一走了之,未置一词。好话赖话,你说一句呀!  沈群众:楚院长,您啊,消消气儿。我们张师长,就这脾气。他同意的事儿,一秒钟都不耽误,拍板就定。他不同意的事儿,也是一句话,下次再议,  楚楠:要是这么说?这个方案他是不同意喽
摘 要:《秋夜》的独特并不是因为其在《野草》中的位置的独特而独特,而是自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在象征性关系的描写,精神以及苦闷的表述,叙事的风格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秋夜》是《野草》的开篇之作,在其诗学内蕴以及精神操控上具有统领价值,也因此学界对其的研讨一直以来甚嚣尘上。或者因为其本身在意蕴上的佶屈聱牙,或者是因为鲁迅思想的纵深及其现实遭遇的多种可能性,对《秋夜》的解读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但万变不离
摘 要:日本女作家林京子创作的《预定时间》是一篇以日本男性“我”的口吻叙述的回忆录性质的小说。笔者按照小说中的时间顺序,梳理出“我”作为特派记者奔赴上海,为实现梦想而殚精竭虑,却卷入母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并被国家掌权者所利用,而不得不经历理想的扭曲变形以至最终的破灭这一过程。“我”的罪恶感也表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反省意识。  关键词:林京子;预定时间;上海;理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诗词鉴赏在高考题中所占分值为10分,这10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得到。特别是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底子差,对古代文化常识掌握的又不够多,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有的学生在做此类题时无从下手,只是凭语感来答题,所以得分率非常低。根据这种现象,老师除了平时多让学生积累古典文化知识之外,还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概念,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有学者诠释说所谓“文化自觉”,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大学的文化自觉,被认为是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新变革中,中国的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开放大学作为还在探索和成长中的新型大学,现在强调文化自觉是否为时过早或当别论。可以断言的是,如果没有相应程度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