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我评估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是高等学校开展自我评估、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大连海洋大学连续三年开展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意识、提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学院评估;指标体系;实施方案;评估效果
0 引 言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院本科教学评估(以下简称学院评估)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完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提升内涵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学院评估可以检查学院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办学优势和薄弱环节,促进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督促学院提高对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教学质量建设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实施情况
1.1 开展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动因
(1) 外部要求:2011年10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 教高[2011]9号),文件要求将学校自我评估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并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根据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多项内容。” 2013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要求各高校根据审核评估实施办法和审核评估内容及上一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自我评估。
(2)内部需要: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质量意识,是学校在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需求。开展学院评估是满足这种内部需求的具体行为。它既有利于学校对各学院的教学状况有更清晰的了解,也可以帮助学院更直观地认识自身状况,明晰专业办学定位,突出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以此有效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1.2 学院评估的开展情况
大连海洋大学于2013年制定了学院评估工作办法和评估方案,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专门的学院评估指标体系,于2013年开启了首轮评估。2014年和2015年,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文件精神,结合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等形势背景,对《大连海洋大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开展第二轮和第三轮学院评估工作。评估主要通过学校自主开发的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综合评价系统,运用网络数据采集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
1.3 学院评估的主要特点
(1) 注重基本单位的质量评审。一般的评估工作都是从学校层面对质量保障体系各方面进行考察。而学院评估工作是从人才培养最基本单位——学院进行考察评审,所反映的质量状态更真实、更直接。
(2)评估指标科学、周期固定。学院评估指标体系除符合审核评估范围外,指标体系和设计的简况表对能反映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的具体细节也设计考察点,考察的内容更全面,反映各学院办学状况更真实。另外,学院评估每学年开展一次,周期相对固定,有利于学校和学院及时对一学年以来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从而能够及时作出改进。
(3)定量评估比重大,结果客观。一般的评估工作主要采用根据现场考察、查阅材料等方式进行评分,主观的因素较大。学院评估参考辽宁省专业综合评价的方式,专门设置了定量和定性两种评分方式,并逐步提高定量部分的比重,其中定量部分为系统根据公式自动赋分,定量部分的比重大可使评估结果更为客观公正。2013年首次评估时定量与定性部分之比为1.33∶1,2014年比值增至1.46∶1,2015年比值增至1.63∶1,大大增强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4)评估方法多样,体现现代化和信息化。在评估过程中除采用材料评审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外,还借鉴了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信息填报和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形式,开发了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教学综合评价系统。通过运用网络数据采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以定性分析为辅的方式,开展学院评价工作。这样提高了评估效率,避免了人为干扰因素,使评估产生的结果更有说服力。
2 学院评估开展的效果和作用
通过实施学院本科教学评估,使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年检机制,有效促使各学院查找自身问题、凝练特色、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把评估作为推动教学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从而实现教学质量自我评估、教学信息有效利用、质量问题持续改进的目标。
2.1 提升了全员质量意识
学院评估有效促进了质量意识的提高,2015年学校开展了第三轮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在前两轮评估中,各学院存在材料撰写不认真、不规范,数据错填、误填等现象,给评审工作也造成很大困难。2015年这一情况有明显改善,不仅填报内容更加准确,提交的毕业论文、教学记载簿、教案、实习报告、实验报告等相关支撑材料也更加认真规范。这说明通过评估,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得到了提高。
2.2 教学基本建设得到加强
学院评估是对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成绩的总结和展现,也有力督促了学院教学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评估,各学院都能够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教学基本建设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方面,各学院加强校内外交流,深入调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从前两轮学院评估结果中找不足、找差距,切实制定整改措施。在教学大纲制订、实验报告批改、教学记载簿记录等工作都有较明显的改善。 2.3 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学院评估是学校对学院进行宏观管理、检查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衡量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学院评估,可以促进学院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管理手段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开展学院评估以来,各学院普遍加强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2.4 完善了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在2014年学院评估中,很多学院对质量标准建设和执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学质量信息的利用等问题仅仅停留在执行国家或学校规定的层面上,在通过自身评价、监控和保障来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问题上认识不深刻、不到位。通过评估反馈,各学院认识到在这一问题上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不断加强自我监控和反馈,对完善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3 学院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思路
经过三年的运行,学院评估已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工作机制,在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方面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评估过程中,也发现评估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改进。
3.1 以审核评估为导向,不断完善评估工作方案和方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审核评估国家不提供统一标准,由高校根据评审内容,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目标,自主开发适应内部质量需要,自行制定教学质量标准。而目前开展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主要参考了高等学校水平评估的方式,建立了指标体系,并设置了指标权重和得分,并根据评估得分对各学院进行排序,这种方式固然对督促二级学院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与即将开始的审核评估还是存在重大区别。
3.2 优化评估指标体系,使指标体系更科学合理
根据三年来的评估经验,发现存在各学院评估最终得分比较接近、区分度不高,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两个学院连续3年排序不变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还是在于指标体系设置和评分方式方面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论证指标体系间的相关性,以及各指标所赋予权重的合理性,不断改进评分方式,同时设计更加合理的评估简况表,增加定量评分的比重,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3.3 避免评估方式单一化,建立多样化的自我评估机制
学院评估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形式,但存在评估时间长、规模大、不易组织的特点,而且由于评估范围广泛,对一些具体支撑材料难以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在学院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践教学评估、学院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估,是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形成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
3.4 整合校内资源,建立评估信息共享平台
高等学校目前开展的各类评估较多,评估之间存在交叉的情况。在今后的评估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评估资源,建立移动数据平台,建立一个涵盖学生、教学、科研、师资、教研等多方面教学信息的数据库,形成信息共享机制,避免重复性工作造成的人力和资源浪费,也方便评估工作的开展,充分提升评估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3.5 加强队伍建设,培育一支相对稳定的评估专家队伍
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是教育部的明确要求,而自我评估制度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多项内容。开展自我评估,需要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的评估专家队伍。但由于开展教学评估工作目前仅仅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小部分,各个学校开展情况不一致,重视程度不一样,评估队伍存在管理人员偏多、专业教师偏少、人员不稳定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加强评估专家的队伍建设,提升专家的评审能力,不断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3.6 转变评估观念,引入学生参与评估机制
目前开展的评估工作,主要是评估专家进行评分,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逐步引入学生参与评估的机制。对部分指标和打分点,如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实验室条件、授课效果等,由学生进行评分,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积极性,并针对学生的需求做出教学方面的改进。这对提高学生满意度和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战军.以自我评估为抓手完善校内质量保障体系[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1),1-5.
[2]王丽娜.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53-54.
关键词:学院评估;指标体系;实施方案;评估效果
0 引 言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院本科教学评估(以下简称学院评估)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完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提升内涵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学院评估可以检查学院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办学优势和薄弱环节,促进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督促学院提高对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教学质量建设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实施情况
1.1 开展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动因
(1) 外部要求:2011年10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 教高[2011]9号),文件要求将学校自我评估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并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根据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多项内容。” 2013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要求各高校根据审核评估实施办法和审核评估内容及上一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自我评估。
(2)内部需要: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质量意识,是学校在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需求。开展学院评估是满足这种内部需求的具体行为。它既有利于学校对各学院的教学状况有更清晰的了解,也可以帮助学院更直观地认识自身状况,明晰专业办学定位,突出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以此有效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1.2 学院评估的开展情况
大连海洋大学于2013年制定了学院评估工作办法和评估方案,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专门的学院评估指标体系,于2013年开启了首轮评估。2014年和2015年,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文件精神,结合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等形势背景,对《大连海洋大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开展第二轮和第三轮学院评估工作。评估主要通过学校自主开发的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综合评价系统,运用网络数据采集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
1.3 学院评估的主要特点
(1) 注重基本单位的质量评审。一般的评估工作都是从学校层面对质量保障体系各方面进行考察。而学院评估工作是从人才培养最基本单位——学院进行考察评审,所反映的质量状态更真实、更直接。
(2)评估指标科学、周期固定。学院评估指标体系除符合审核评估范围外,指标体系和设计的简况表对能反映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的具体细节也设计考察点,考察的内容更全面,反映各学院办学状况更真实。另外,学院评估每学年开展一次,周期相对固定,有利于学校和学院及时对一学年以来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从而能够及时作出改进。
(3)定量评估比重大,结果客观。一般的评估工作主要采用根据现场考察、查阅材料等方式进行评分,主观的因素较大。学院评估参考辽宁省专业综合评价的方式,专门设置了定量和定性两种评分方式,并逐步提高定量部分的比重,其中定量部分为系统根据公式自动赋分,定量部分的比重大可使评估结果更为客观公正。2013年首次评估时定量与定性部分之比为1.33∶1,2014年比值增至1.46∶1,2015年比值增至1.63∶1,大大增强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4)评估方法多样,体现现代化和信息化。在评估过程中除采用材料评审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外,还借鉴了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信息填报和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形式,开发了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教学综合评价系统。通过运用网络数据采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以定性分析为辅的方式,开展学院评价工作。这样提高了评估效率,避免了人为干扰因素,使评估产生的结果更有说服力。
2 学院评估开展的效果和作用
通过实施学院本科教学评估,使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年检机制,有效促使各学院查找自身问题、凝练特色、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把评估作为推动教学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从而实现教学质量自我评估、教学信息有效利用、质量问题持续改进的目标。
2.1 提升了全员质量意识
学院评估有效促进了质量意识的提高,2015年学校开展了第三轮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在前两轮评估中,各学院存在材料撰写不认真、不规范,数据错填、误填等现象,给评审工作也造成很大困难。2015年这一情况有明显改善,不仅填报内容更加准确,提交的毕业论文、教学记载簿、教案、实习报告、实验报告等相关支撑材料也更加认真规范。这说明通过评估,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得到了提高。
2.2 教学基本建设得到加强
学院评估是对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成绩的总结和展现,也有力督促了学院教学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评估,各学院都能够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教学基本建设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方面,各学院加强校内外交流,深入调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从前两轮学院评估结果中找不足、找差距,切实制定整改措施。在教学大纲制订、实验报告批改、教学记载簿记录等工作都有较明显的改善。 2.3 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学院评估是学校对学院进行宏观管理、检查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衡量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学院评估,可以促进学院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管理手段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开展学院评估以来,各学院普遍加强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2.4 完善了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在2014年学院评估中,很多学院对质量标准建设和执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学质量信息的利用等问题仅仅停留在执行国家或学校规定的层面上,在通过自身评价、监控和保障来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问题上认识不深刻、不到位。通过评估反馈,各学院认识到在这一问题上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不断加强自我监控和反馈,对完善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3 学院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思路
经过三年的运行,学院评估已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工作机制,在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方面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评估过程中,也发现评估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改进。
3.1 以审核评估为导向,不断完善评估工作方案和方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审核评估国家不提供统一标准,由高校根据评审内容,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目标,自主开发适应内部质量需要,自行制定教学质量标准。而目前开展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主要参考了高等学校水平评估的方式,建立了指标体系,并设置了指标权重和得分,并根据评估得分对各学院进行排序,这种方式固然对督促二级学院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与即将开始的审核评估还是存在重大区别。
3.2 优化评估指标体系,使指标体系更科学合理
根据三年来的评估经验,发现存在各学院评估最终得分比较接近、区分度不高,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两个学院连续3年排序不变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还是在于指标体系设置和评分方式方面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论证指标体系间的相关性,以及各指标所赋予权重的合理性,不断改进评分方式,同时设计更加合理的评估简况表,增加定量评分的比重,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3.3 避免评估方式单一化,建立多样化的自我评估机制
学院评估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形式,但存在评估时间长、规模大、不易组织的特点,而且由于评估范围广泛,对一些具体支撑材料难以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在学院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践教学评估、学院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估,是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形成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
3.4 整合校内资源,建立评估信息共享平台
高等学校目前开展的各类评估较多,评估之间存在交叉的情况。在今后的评估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评估资源,建立移动数据平台,建立一个涵盖学生、教学、科研、师资、教研等多方面教学信息的数据库,形成信息共享机制,避免重复性工作造成的人力和资源浪费,也方便评估工作的开展,充分提升评估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3.5 加强队伍建设,培育一支相对稳定的评估专家队伍
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是教育部的明确要求,而自我评估制度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多项内容。开展自我评估,需要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的评估专家队伍。但由于开展教学评估工作目前仅仅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小部分,各个学校开展情况不一致,重视程度不一样,评估队伍存在管理人员偏多、专业教师偏少、人员不稳定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加强评估专家的队伍建设,提升专家的评审能力,不断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3.6 转变评估观念,引入学生参与评估机制
目前开展的评估工作,主要是评估专家进行评分,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逐步引入学生参与评估的机制。对部分指标和打分点,如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实验室条件、授课效果等,由学生进行评分,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积极性,并针对学生的需求做出教学方面的改进。这对提高学生满意度和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战军.以自我评估为抓手完善校内质量保障体系[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1),1-5.
[2]王丽娜.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