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肥是全国最早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城市之一,2007年6月,合肥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以下简称创建市)。经过两年的努力,合肥市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考核组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创建历程
被确立为创建市之后,合肥市委、市政府以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等综合能力建设为核心,认真组织实施《合肥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创建工作总体目标实现。
合肥市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领导协调统筹全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研究制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大政策和措施,自上而下,将工作思路贯彻到各个县区。各个县区都设立或明确了主管知识产权的工作机构,并安排相应经费。经过细致工作,合肥全市范围内形成了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基础扎实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科学、完善的制度。合肥市有完善的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两次定期召开由市政府牵头、26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研究落实创建和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合肥市真正做到了“集全民之力、集全部门之力”。
作为和知识产权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合肥市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局、工商局等单位加强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合肥市每年用于专利的专项工作经费逐年增加,自创建示范市以来共安排751.3万元用于专利工作,2008年专项经费达到550万元,是创建前的3倍。合肥市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明年合肥市还将投入更多的资金,为知识产权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合肥市加快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通知》专门提出,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咨询代理、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市场规范和政策引导,引进高水平的专利代理机构,大力提高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水平。从人才培养、办公条件改善、业务工作开展等方面,支持本地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目前,合肥市已有国家专利局合肥代办处1个、专利代理机构7家、商标代理机构8家,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多家,建成了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从事专利大力服务人员70多人,具有专利代理资质26人,基本满足了该市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
合肥市从健全政策规范体系、科学编制实施发展规划、加大工作考核力度等方面完善了政策激励机制。先后出台了《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合肥市出版物市场管理办法》、《合肥市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等文件,以地方法规形式激励创造、保护知识产权。合肥市政府将知识产权作为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工业立市、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农村经济四个政策体系中均有充分体现。
合肥市在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围绕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目标,抓住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中小学校,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在创建期间,合肥市每年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世界知识产权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这些宣传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公众发明创造的积极性,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最终会以产业创造力的形式体现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中。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合肥市加强对汽车制造、家用电器、机械装备三大支柱产业的专利信息的研究和利用,帮助和引导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切实提高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合肥市已初步形成以江汽集团为主体的汽车产业集群;以美的、海尔、长虹、格力为主体的家电产业集群;以合力叉车、日立挖掘机为主体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科大讯飞、四创电子、科大立安、安科生物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
“江淮汽车”作为合肥专利申请量最大的企业,销售收入连续17年保持30%的增长,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奇迹;百胜科技拥有70多项专利,牵头起草了行业技术标准,奠定了在轧机导卫行业的龙头地位。在合肥市,由于正确应用知识产权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类似企业数不胜数,“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合肥企业界的普遍共识。在创建示范城市期间,合肥市新注册商标2587件,新增软件著作权登记265件。全市新增驰名商标10件,安徽省注明商标47见,“长丰草莓”品牌取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8年合肥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较创建前的2006年分别增长87.9%和72.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805件和302件,创造了历史新高。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这个地处长三角纵深腹地的创新之城,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中国创新型城市的“排头兵”。我们期待着合肥市更精彩的表现。
创建历程
被确立为创建市之后,合肥市委、市政府以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等综合能力建设为核心,认真组织实施《合肥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创建工作总体目标实现。
合肥市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领导协调统筹全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研究制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大政策和措施,自上而下,将工作思路贯彻到各个县区。各个县区都设立或明确了主管知识产权的工作机构,并安排相应经费。经过细致工作,合肥全市范围内形成了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基础扎实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科学、完善的制度。合肥市有完善的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两次定期召开由市政府牵头、26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研究落实创建和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合肥市真正做到了“集全民之力、集全部门之力”。
作为和知识产权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合肥市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局、工商局等单位加强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合肥市每年用于专利的专项工作经费逐年增加,自创建示范市以来共安排751.3万元用于专利工作,2008年专项经费达到550万元,是创建前的3倍。合肥市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明年合肥市还将投入更多的资金,为知识产权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合肥市加快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通知》专门提出,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咨询代理、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市场规范和政策引导,引进高水平的专利代理机构,大力提高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水平。从人才培养、办公条件改善、业务工作开展等方面,支持本地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目前,合肥市已有国家专利局合肥代办处1个、专利代理机构7家、商标代理机构8家,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多家,建成了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从事专利大力服务人员70多人,具有专利代理资质26人,基本满足了该市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
合肥市从健全政策规范体系、科学编制实施发展规划、加大工作考核力度等方面完善了政策激励机制。先后出台了《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合肥市出版物市场管理办法》、《合肥市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等文件,以地方法规形式激励创造、保护知识产权。合肥市政府将知识产权作为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工业立市、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农村经济四个政策体系中均有充分体现。
合肥市在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围绕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目标,抓住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中小学校,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在创建期间,合肥市每年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世界知识产权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这些宣传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公众发明创造的积极性,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最终会以产业创造力的形式体现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中。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合肥市加强对汽车制造、家用电器、机械装备三大支柱产业的专利信息的研究和利用,帮助和引导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切实提高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合肥市已初步形成以江汽集团为主体的汽车产业集群;以美的、海尔、长虹、格力为主体的家电产业集群;以合力叉车、日立挖掘机为主体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科大讯飞、四创电子、科大立安、安科生物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
“江淮汽车”作为合肥专利申请量最大的企业,销售收入连续17年保持30%的增长,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奇迹;百胜科技拥有70多项专利,牵头起草了行业技术标准,奠定了在轧机导卫行业的龙头地位。在合肥市,由于正确应用知识产权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类似企业数不胜数,“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合肥企业界的普遍共识。在创建示范城市期间,合肥市新注册商标2587件,新增软件著作权登记265件。全市新增驰名商标10件,安徽省注明商标47见,“长丰草莓”品牌取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8年合肥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较创建前的2006年分别增长87.9%和72.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805件和302件,创造了历史新高。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这个地处长三角纵深腹地的创新之城,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中国创新型城市的“排头兵”。我们期待着合肥市更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