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从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学院里都市史论述展现的写作活力,质疑取向保守的形式主义建筑史论述的认识论预设,为都市史写作清理表现的场地.百花齐放的都市史成就展现在出版上,包括了社会与文化取向的都市史、在通史写作之外对都市形式课题与对城市设计的历史研究、威尼斯学派的批判史学,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理学、社会学与史学等方面的杰出学术贡献.其次,在这种时势之下都市历史写作翻页.笔者指出面对21世纪网络社会的挑战,工业社会崛起时的都市化方法论预设必须通过理论的检验,才能面对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大陆都市现实中浮现的悖论性空间与社会,以及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城市的普世价值,即城市,作为物质上根植于空间集中的人类聚落,是在社会组织与文化表现上的特殊空间形式的普世价值,不仅不易区分中国城市的政治性格与繁华市井的都市氛围,而且面对新的信息技术冲击,在研究分析上显得过时,在实践上难接地气.所以,值得从比较的角度重建亚洲的都市史写作,而规划史则是其中重要的现代专业者反思空间实践的历史环节."移植"则是殖民现代性空间再现中不能忽略的经验.最后,吾人得以重构历史写作的疑旨,重新界定都市史,面对村落史,以及了解在当前网络都市化开展的新的城乡关系中浮现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淘宝村镇和遂昌赶街等的网络市民,以至于他们的组织与协会,他们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他们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及其历史根源,而他们就是全球都会区域里新浮现的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