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人徐霞客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f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据说正是由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演绎而来。
  说起徐霞客,人们脑海中多半会浮现出一个风尘仆仆的老头形象。他天性热爱大自然,一生都在考察探险,被誉为“千古奇人”,一部《徐霞客游记》流芳百世。
  这个印象没错,但或许不是那么全面。抛开光环,他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也是一个幸运的人。勇气在于不畏流俗,敢于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幸运的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恰好都支持他的选择。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心之所向,便素履而往。
  一
  时间往前推四百多年,正是明神宗万历年间。在南直隶江阴徐家,一个小男孩诞生了。父母很高兴,给他取名“弘祖”,也就是后来的徐霞客。
  在当地,徐家是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从徐弘祖这个名字来看,长辈们同样对这个小男孩寄予了厚望。
  他也确实天资聪颖,特别喜欢看书,没多久就把家里的藏书翻了个遍,接着又到处搜集没读过的典籍,偶尔赶上兜里没钱,顺手就把衣服脱下来卖掉,换钱买书。
  只不过,他的阅读趣味有点特别:私塾同学们都看四书五经,他喜欢的是地经图志,比如大名鼎鼎的《水经注》。有一天,老师问大家有什么志向,徐霞客的回答差点把他气吐血:“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也就是说,那时候大家基本都想着如何准备考科举,他研究的却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他热衷登山、探洞等冒险活动。父亲徐有勉生性洒脱,对儿子的爱好大力支持。有一回,徐霞客因为探险被困在山里三天未归,仆人都急得不行,徐有勉挺高兴:人生原本就该这样啊,你不是立志周游天下吗?很好。
  父亲去世后,守孝期满,他想外出探寻奇山秀水的奥秘,但心里很纠结:我怎么能丢下母亲外出旅行呢?身边人也劝他,赶紧好好念书,考个功名才是正道。
  就在一群人给徐霞客泼冷水的时候,他的母亲王孺人站了出来。她给儿子缝了一顶远游冠,“好男儿志在四方,你怎么能因为我的缘故,就这么长久地困在家里呢?走吧,等你游遍名山大川,回来讲给我听。”
  在多数人都按照标配模式生活的情况下,徐霞客才是别人眼中那个不务正业的人,徐母之举需要很大勇气。可正是这种支持,才成就了后来的“千古奇人”徐霞客。所以,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也许就是对梦想恰到好处的成全。
  既然如此,那就出发!这一年,徐霞客22岁。
  二
  徐霞客的壮游经历,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由于记挂着年迈的母亲,徐霞客走得不太远,游览了太湖、泰山等地,每年春天出去,秋天就回来。
  从大约28岁时开始的20余年间,他开启第二阶段旅行,游览了黄山、嵩山、五台山、华山、恒山等名山。不同的是,这期间母亲去世了,没了牵挂的徐霞客会走得比以前更远一些。
  他的旅行很有特点。别人一般顺着前人趟出来的路走,安全系数高。徐霞客偏不,总挑人迹罕至的地方。爬山时,上山走这条路,下山就找另一条路,这样才能看到别人没见过的景致。
  有一回,徐霞客成功登上嵩山万岁峰的山顶,决定抓着野藤从嵩山西壁攀援而下。谁想到山壁太陡峭,下滑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只能死命抓住藤条硬扛。等滑到谷底,他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衣服几乎被挂成布条。
  就在此时,徐霞客看见谷底沟壑俨然,遍布奇树怪石,万道霞光从云朵中透出,他忘了喊疼,“好一派人间仙境!”这,就是嵩山奇景——西沟。
  他总能发现大自然的美。比如,登上一座叫仙阳岭的小山,没什么震撼人心的风景,他觉得也挺好:阳光灿烂,杜鹃花开得很可爱。
  苦,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徐霞客去攀登黄山,冬天很冷,就用铁棒等物在峭壁之上凿出一个个冰坑,如愿爬上山顶,只见景色壮美,顿觉身心澄澈。
  赶上大雪封路,他在山上的寺庙坐了一整天,听着下雪、化雪的声音,怡然自乐。闭上双眼,仿佛忘记了山下的人世喧囂。
  三
  听上去或许很诗意,但徐霞客的出游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带有科考意味的探险活动。
  徐霞客两次游历黄山,最早发现并记录了光明顶、鳌鱼背等处是黄山最高处的古夷平地,考证出黄山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又先后登上天都峰和莲花峰,仔细比较后,认为莲花峰是黄山最高峰。
  后来,经过科学测定,莲花峰比天都峰高了54米,徐霞客是对的。
  古书中记载,雁荡山山巅有大湖。徐霞客觉得不对头,决心亲自求证。雇来的向导知道雁荡山险峻,给他指完方向就跑路了。他只好一个人爬山,路的尽头是悬崖。徐霞客又把布带系在崖顶的岩石上,一路攀援而下,最后发现悬崖一望到底,压根没有大湖的影子。
  游历湖南麻叶洞,徐霞客好奇此类洞穴和怪石的由来。考察多个岩洞溶洞后,他认为,岩洞是因为常年流水冲刷,奇特的钟乳石是含钙质高的水滴蒸发凝聚而成。这个论断,比欧洲科学家早了一百多年。
  他的探险经常会遇到危险。正是在麻叶洞中,才走了几百米,空间越来越狭窄,他只能一手拿着火把,一步一挪地往前爬,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差点因此窒息。
  有人做过考证,徐霞客去的地方往往荒无人烟,只能靠徒步跋涉。旅店是没有的,常常粥都喝不上。在三十年的游历中,三次遭遇强盗、数次绝粮,差点饿死在深山。
  可是,无论如何艰难,如何风餐露宿,他从来没有选择放弃。
  从第二阶段旅行开始,他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不管行程多艰苦,晚上总要找机会记录下旅途的所见所闻,日复一日,不曾间断,后来取名《徐霞客游记》。气象的千变万化,山川树木的千姿百态,都在书里出现过。它不仅是地理巨著、科学巨著,也是一部难得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曾被称为“古今游记之最”。   四
  大约1636年,徐霞客踏上人生中最后一次波澜壮阔的旅程。
  这回,他多了一个伙伴:南京迎福寺僧人静闻。静闻一直想把自己用血抄成的《法华经》送到鸡足山悉檀寺。鸡足山在云南,当年比较荒凉,交通基本只能靠走。静闻听说徐霞客打算出游,便跑来要求同行。
  两人还算投缘,一路相谈甚欢。但当他们来到湖南时,在湘江上遇到一伙强盗,徐霞客侥幸躲过一劫,静闻没那么幸运,为了保护经书文稿,混乱中被砍了好几刀。
  静闻本来体质就不太好,又受了刀伤,勉强坚持走到广西,就圆寂了。他留下遗愿:若死,可以骨往。
  徐霞客放声痛哭:我答应你。料理完静闻的后事,他背上静闻的骨灰出发了。按照两人之前划定的路线,到达广西后,接下来要进入四川,最终抵达云贵。
  路上,徐霞客穷到几乎路费都拿不出,为了省钱想尽办法:没有住处,废弃的房子也能凑合一晚,实在不行露宿荒野;找不到饭馆,就吃干粮,再薅一把野菜,喝一口山泉水。
  凭着毅力,他翻越重重大山,走过西双版纳,渡过条条大江,终于抵达鸡足山。走到悉檀寺时,正好临近1639年除夕。徐霞客安葬了静闻的遗骨,把经书交给寺僧,兑现了承诺。
  只此一举,这一生,已胜却人间无数。
  五
  按常人理解,徐霞客完成朋友的心愿,就可以回家了。
  他没有。对逐渐衰老的身体,徐霞客也心知肚明,由于染上足疾,有时候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但最后,他还是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征程。
  如果生命时日无多,那就尽量走得远一些吧。在云南,他远远看见了玉龙雪山,旅途中还经过大理,见到著名的风花雪月四大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走到腾冲后,没有多久,徐霞客的身体终于撑不住了,双足俱廢,再也不能继续旅行。
  好友木增派人把他送回江阴老家。他的病情越来越重,不再过问家事,很少见外客。只是,在床前始终放着几块带回来的怪石,每日摩挲相对。数月后,徐霞客溘然长逝。
  很多年以后,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那正是《徐霞客游记》开篇的日子。
  六
  生于富庶书香之家,人又十分聪慧,有人曾替徐霞客设想过人生的多种可能,比如参加科举考试,谋个官职;或者做做生意,哪怕守着祖上留下来的田产,也能生活得很惬意。
  看上去都比跋山涉水受罪强,徐霞客却不这么认为。他在当地名声很好,病重时亲戚朋友甚至江阴的官员都来探望,有人趁机问出他们多年的疑惑:凭你的才华,完全可以求取功名,封妻荫子,为什么不呢?
  沉默良久,病榻上的徐霞客昂起头:“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但都是接受皇命去往各地。我只是个老百姓,身着布衣、拿着拐杖、脚踩草鞋,就做到了他们三人做到的事情。所以,我死而无憾。”
  梁启超给过徐霞客一个很高的评价,“盖以科学精神研治地理,一切皆以实测为基础,如霞客者真独有千古矣”。
  但对徐霞客来说,这些后世的推崇和赞许可能都不重要,他耗尽一生光阴去实践自己的兴趣,走遍大半个中国,原因只有一个,“我喜欢,我想去”,原本也不是想借此出人头地。
  他没有什么优越的物质享受,但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努力生活过,让生命最大限度绽放出光彩和温暖,为世间留下一份珍贵财富和美好回忆。单凭这些,就足够受人景仰了。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玩,是人类的天性。玩,更是小孩的全部。  “玩”这个字,你莫说,竟然与小孩有着极大关联。你看:“玩”为形声字,小篆从玉,元声。本义:以手玩弄[玉]。引申为通过获得非直接利益来娱乐自身,如:玩耍、玩弄、作乐等等,这些都充满了童性。另外,你细细把玩下“玩”这个字的读音便会觉得趣味无穷:一个儿化音,圆润俏皮,活泼机灵。你再看看“玩”的长相:圆圆的脑袋,还带着美玉的东西,惹人喜爱。  小孩从一生下来,就开
期刊
杨绛先生(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出生在北京,祖籍江苏无锡,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
期刊
听过一个笑话。有个人跑去问上司:“我都有10年工作经验了,为什么你还是不给我涨工资?”上司说:“你不是有10年工作经验,你是把1年工作经验用了10年。”  真正厉害的人,其实都赢在思维上。接触过许多行业精英,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掌握了一些高效能的“黄金定律”。总结起来,有7条。  1.蘑菇定律  我们都想在工作上大展拳脚、一战成名,但实际情况却是,默默坐在座位上,不被关注,只能做点杂事。得不到指导和提
期刊
有很多人发表过很多对于契诃夫的评语,我现在尤其看重这三句——一句是契诃夫的好友高尔基说的:“你是一个我见过的最最自由的人,对什么也不顶礼膜拜。”一句是著名作家爱伦堡说的:“如果契诃夫没有这样少有的善良,他就写不出他已经写出来的这些作品。”一句是俄国契诃夫学会主席拉克申说的:“契诃夫生活在19世纪,但他的思想属于20世纪。”  自由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欣赏  “自由”,是个常常挂在契诃夫嘴边的词,《套
期刊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
期刊
有的人能力不如你,人生阅历不如你,技巧不如你,亲和力不如你,形象不如你,但却混得比你好!究竟是什么限制了你?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惯性思维。  1.否定性思想  比如:不可能、没办法、怎么会、没想过、不知道,这些词汇会让你的大脑停止思考,不会再为结果找方法。没方法等于没能力。  2.推卸责任  比如:没看见、不知道、不是我的错,这些词汇会让一个人心安理得地让这件事情和自己没关系,损失了很多次成长的机会。
期刊
香港饶宗颐先生去世,媒体称他是国学大师,还说,他跟钱钟书先生齐名,北钱南饶。这么说,钱钟书先生也是国学大师喽。其实,季羡林先生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称为国学大师了。而钱、季两位,自己能不能接受这顶大帽子,恐怕都不好说。看起来,送帽子的人,对于什么叫国学,自己也不大清楚。  不清楚的,不仅仅是送帽子的媒体和大众,连“搞”国学的人,自己也未必能说得清。当今之世,但凡有点名气的大学,就有国学研究院。我的
期刊
王徽之是个一等一的妙人。  1600多年前的一天,山阴(今绍兴)的大雪一直下到了深夜。见窗外雪势渐止,王徽之一手扶门,一手握盏,摇摇晃晃地踏至屋外。他举头四顾,门前的竹径和远处的群山都被白雪覆盖,似水的月光洒在上面,显得格外清润可爱。一阵冷风吹面,如爽气西来,顿时困意全无。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王徽之诗兴大发。酒酣耳热之际,忽然想起住在百里之外剡县的好友戴逵,竟当即决定连夜乘舟访友,与他
期刊
藏书家韦力是一位博爱的先生,这里的“爱”特指“古书之爱”。拥有九千多部古籍善本的他,因为嗜书,进而对古书交易这个行当以及经营者倾注了不少感情,四处寻书并结交同仁,交谈中时时不忘关心店家的生存与行业的未来,最终洋洋洒洒著成三本大书:《书肆寻踪:古旧书市场之旅》《书坊寻踪:私家古旧书店之旅》《书店寻踪:国营古旧书店之旅》。  藏书之路  澎湃新闻:您以嗜书如命、藏书成癖而声名远播,您是如何爱上古旧书,
期刊
余秋雨曾说,他招研究生时出过一道“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的题,一位考生的答案是:“中国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把八大山人说成是八位隐士我倒是有所预料的,这道题目的‘圈套’也在这里。把中国所有的隐士一并概括为‘通诗文,有傲骨’,十分有趣,至于在考卷上写‘待考’,我不禁哑然失笑了。”  先来澄清一点,八大山人,真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明末清初的知名书画家朱耷。  不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