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能体现出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内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能接触到日语语言文化中内与外的表达,能使我们直观了解日本人的行为、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而了解其民族文化。对此,本文对日语语言文化中的内与外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日语语言;内外文化;语言表达
引言: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文化开始交融,更多的人开始学习外国语言,以便于进行沟通。但很多的外语学习者只是学习了一些语法内容,并未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导致与日本人交流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学习日语语言时,要将文化知识带入到语言学习中,从而更好的进行沟通,不断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
一、日本内外文化的概念
内外文化是日本文化中的主要特征,对日本人的思想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其语言上还是行为上,都能体现内外文化的特点。当日本人与不同的人物进行交流时,利用内外文化能正确区分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不同人物在进行交流时,难免会存在亲疏关系,在和亲近的人进行沟通时,其表达方式会给人一种亲切感,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而对于疏远的人,在表达方式上要正式一些,彼此之间会使用敬语,并且比较注重自身的形象。这种交流方式看似彬彬有礼,但实际上是心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界线,会带给人一种冷漠的感受。因此,日语语言文化中有强烈的内外之分,单靠语言技巧并不能与日本人进行友好沟通,还需要学习对方的文化,才能真正融入到日本人的生活当中。
二、日语语言文化中内外文化的表达方式
(一)人称代词表达
在日语语言文化中,人称代词非常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人称:おのれ、われ、おれ、わたし、てあえ等。
第二人称:きみ、あなた、きさま、おまえ、そちら、かちょう、せんせい、さま等。
第三人称:かれ、あのひと、あのかた、かのじょ、あいつ、あちら、こいつ等。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称代词逐渐成为了内外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可通过使用人称代词来区分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通常情况下,在与伙伴进行交流时一般用“おれ”,能表现出朋友之间的亲近感。当与长辈进行沟通时,通常用“私”来进行表述,这个人称代词表明的是对长辈的尊敬。将“私”与“おれ”进行比较可知,前者要更正式一些,在进行交流时,无论是言语上还是行为上都要体现出尊敬之意,属于“外”在表现。而后者是与朋友进行交流,属于同辈之间的沟通,在进行沟通时则不需要在意那些细节。“おれ”的语言表达比较随意,交谈对象会感到比较亲切,属于“内”在表现。另外,根据上述第一人称表达方式可知,表明“我”的单词比较多,但并不是男女通用。其中“あたし”一般是女性自称,当与交谈对象关系非常好时,可以用“あたし”,会显得比较亲密。如果将“あたし”用作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一方面会显得不尊重对方,另一方面会使交谈对象觉得话语者不自重。因此,在使用日语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时,从选用的人称代词就可以判断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日语语言文化中内与外表达的重要方式[1]。
(二)敬语表达
日本人有较强的集团意识,主要分为内部集团和外部集团两个部分。其中,内部集团多指家人、朋友、同事、同学等亲近的人,而外部集团指的是不熟悉的人。当与外部集团的人进行交流时,常常会使用敬语,既表达了对交谈对象的尊重,又体现了自身的素养,但这种语言表达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与内部集团的人进行沟通时,通常会使用谦逊语。例如,用敬语表述“承蒙各方面指导,深感谢意”,可用いろいろご指導くださっ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进行表达。用谦逊语表达“我在大厅等您”时,可用私はロビーで御待ち致しております进行表述。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承蒙各方面指导,深感谢意”这句话表明了交谈对象的学识、身份、地位等要高于话语者。因此,应该使用敬语,但由于二者之间有教导关系,属于话语者的亲近之人,在一定程度上可将交谈对象列为内部集团,在进行交流时最好使用谦逊语来进行表达,更能体现二者之间的亲近关系。因此,上述说法存在一定的错误。但无论是哪种表达方式,都取决于话语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与交谈对象之间的关系[2]。
(三)授受关系表达
日语语言文化中,对授受关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明确区分话语者与交谈对象或第三方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可用“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来表述授受关系。但根据内外关系可划分三种情况,一是,“やる”指的是人为动物或植物做某事,但并未区分人物主体的内外关系。比如,母は花に水をやります(母亲给花浇水),虽然表述主体是母亲,是内部集团的人,但也可以将其换做任何一个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あげる”通常指的是對等之间的授受关系,一般用于“内”在表达用语,比如,王さんは李さんに本をあげました(小王给了小李一本书)。三是,“さしあげる”主要用作敬语,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通常会用在“外”在表达上,比如,恩師に記念品をさしあげます(赠送纪念品给恩师)。但这句话会产生歧义,部分人会认为老师对自己来说也属于亲近之人,不应该划分在“外”在表达上。实际上,上述表达主要体现的是对教师、长辈的尊敬,与人称代词表述相似,
三、启示及建议
首先,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内外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日语语言文化中,成为了日语语言的独特表现形式。目前,这种内外表达方式可以从单词、语句等多方面进行展现,能使日语语言学习者准确掌握所蕴含的文化特点,从而深入了解日本文化,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日语水平。
其次,笔者通过对日语语言表达方式中的人称代词、敬语表达、授受关系进行了分析可知,日语表达中主要分为内部集团和外部集团两个方面,在一定情况下,在两个集团内都可以使用敬语。比如,当与长辈进行交流时,无论是否熟悉,都会使用敬语。而为了正确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适当使用谦逊语来代替敬语,从而表达不同的心理感受[3]。
最后,日语语言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在与交谈对象进行沟通时,会根据视线、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而改变内外形式。比如,可以由内转外或由外转内。但日语语言中比较强调自己的意见,在进行表达时容易出现分歧,从而影响内部的均质性。因此,应尽量避免发表自己的意见,采用含糊的表述形式,以维护集团内部的和谐。
结束语:日语语言文化中有较强的内外意识,能通过不同的表述方式来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而很多外语学习者无法正确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模式,经常会在沟通方面出现问题。因此,要求日语学习者加强文化的学习力度,把握日语语言文化中的思想和内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日语水平。
参考文献:
[1]肖海艳,代小艳. 日语语言的内外文化探析[J]. 考试周刊,2015,(33):74.
[2]曲爽. 论日语感情表达蕴含的文化特征及形成原因[D].西南交通大学,2011.
[3]徐香君. 从日语授受动词的方向性看日本人的内外意识[J]. 考试周刊,2011,(47):98-99.
【关键词】:日语语言;内外文化;语言表达
引言: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文化开始交融,更多的人开始学习外国语言,以便于进行沟通。但很多的外语学习者只是学习了一些语法内容,并未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导致与日本人交流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学习日语语言时,要将文化知识带入到语言学习中,从而更好的进行沟通,不断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
一、日本内外文化的概念
内外文化是日本文化中的主要特征,对日本人的思想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其语言上还是行为上,都能体现内外文化的特点。当日本人与不同的人物进行交流时,利用内外文化能正确区分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不同人物在进行交流时,难免会存在亲疏关系,在和亲近的人进行沟通时,其表达方式会给人一种亲切感,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而对于疏远的人,在表达方式上要正式一些,彼此之间会使用敬语,并且比较注重自身的形象。这种交流方式看似彬彬有礼,但实际上是心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界线,会带给人一种冷漠的感受。因此,日语语言文化中有强烈的内外之分,单靠语言技巧并不能与日本人进行友好沟通,还需要学习对方的文化,才能真正融入到日本人的生活当中。
二、日语语言文化中内外文化的表达方式
(一)人称代词表达
在日语语言文化中,人称代词非常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人称:おのれ、われ、おれ、わたし、てあえ等。
第二人称:きみ、あなた、きさま、おまえ、そちら、かちょう、せんせい、さま等。
第三人称:かれ、あのひと、あのかた、かのじょ、あいつ、あちら、こいつ等。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称代词逐渐成为了内外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可通过使用人称代词来区分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通常情况下,在与伙伴进行交流时一般用“おれ”,能表现出朋友之间的亲近感。当与长辈进行沟通时,通常用“私”来进行表述,这个人称代词表明的是对长辈的尊敬。将“私”与“おれ”进行比较可知,前者要更正式一些,在进行交流时,无论是言语上还是行为上都要体现出尊敬之意,属于“外”在表现。而后者是与朋友进行交流,属于同辈之间的沟通,在进行沟通时则不需要在意那些细节。“おれ”的语言表达比较随意,交谈对象会感到比较亲切,属于“内”在表现。另外,根据上述第一人称表达方式可知,表明“我”的单词比较多,但并不是男女通用。其中“あたし”一般是女性自称,当与交谈对象关系非常好时,可以用“あたし”,会显得比较亲密。如果将“あたし”用作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一方面会显得不尊重对方,另一方面会使交谈对象觉得话语者不自重。因此,在使用日语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时,从选用的人称代词就可以判断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日语语言文化中内与外表达的重要方式[1]。
(二)敬语表达
日本人有较强的集团意识,主要分为内部集团和外部集团两个部分。其中,内部集团多指家人、朋友、同事、同学等亲近的人,而外部集团指的是不熟悉的人。当与外部集团的人进行交流时,常常会使用敬语,既表达了对交谈对象的尊重,又体现了自身的素养,但这种语言表达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与内部集团的人进行沟通时,通常会使用谦逊语。例如,用敬语表述“承蒙各方面指导,深感谢意”,可用いろいろご指導くださっ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进行表达。用谦逊语表达“我在大厅等您”时,可用私はロビーで御待ち致しております进行表述。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承蒙各方面指导,深感谢意”这句话表明了交谈对象的学识、身份、地位等要高于话语者。因此,应该使用敬语,但由于二者之间有教导关系,属于话语者的亲近之人,在一定程度上可将交谈对象列为内部集团,在进行交流时最好使用谦逊语来进行表达,更能体现二者之间的亲近关系。因此,上述说法存在一定的错误。但无论是哪种表达方式,都取决于话语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与交谈对象之间的关系[2]。
(三)授受关系表达
日语语言文化中,对授受关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明确区分话语者与交谈对象或第三方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可用“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来表述授受关系。但根据内外关系可划分三种情况,一是,“やる”指的是人为动物或植物做某事,但并未区分人物主体的内外关系。比如,母は花に水をやります(母亲给花浇水),虽然表述主体是母亲,是内部集团的人,但也可以将其换做任何一个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あげる”通常指的是對等之间的授受关系,一般用于“内”在表达用语,比如,王さんは李さんに本をあげました(小王给了小李一本书)。三是,“さしあげる”主要用作敬语,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通常会用在“外”在表达上,比如,恩師に記念品をさしあげます(赠送纪念品给恩师)。但这句话会产生歧义,部分人会认为老师对自己来说也属于亲近之人,不应该划分在“外”在表达上。实际上,上述表达主要体现的是对教师、长辈的尊敬,与人称代词表述相似,
三、启示及建议
首先,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内外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日语语言文化中,成为了日语语言的独特表现形式。目前,这种内外表达方式可以从单词、语句等多方面进行展现,能使日语语言学习者准确掌握所蕴含的文化特点,从而深入了解日本文化,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日语水平。
其次,笔者通过对日语语言表达方式中的人称代词、敬语表达、授受关系进行了分析可知,日语表达中主要分为内部集团和外部集团两个方面,在一定情况下,在两个集团内都可以使用敬语。比如,当与长辈进行交流时,无论是否熟悉,都会使用敬语。而为了正确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适当使用谦逊语来代替敬语,从而表达不同的心理感受[3]。
最后,日语语言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在与交谈对象进行沟通时,会根据视线、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而改变内外形式。比如,可以由内转外或由外转内。但日语语言中比较强调自己的意见,在进行表达时容易出现分歧,从而影响内部的均质性。因此,应尽量避免发表自己的意见,采用含糊的表述形式,以维护集团内部的和谐。
结束语:日语语言文化中有较强的内外意识,能通过不同的表述方式来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而很多外语学习者无法正确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模式,经常会在沟通方面出现问题。因此,要求日语学习者加强文化的学习力度,把握日语语言文化中的思想和内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日语水平。
参考文献:
[1]肖海艳,代小艳. 日语语言的内外文化探析[J]. 考试周刊,2015,(33):74.
[2]曲爽. 论日语感情表达蕴含的文化特征及形成原因[D].西南交通大学,2011.
[3]徐香君. 从日语授受动词的方向性看日本人的内外意识[J]. 考试周刊,2011,(4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