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修专业》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基础》中,有一节“摩擦轮传动”的教学,主要内容有四点: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摩擦轮传动的传动比及计算,摩擦轮传动的特点,摩擦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场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注重的是“循循善诱”,孔圣人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但在什么地方去启发,怎样去启发,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启发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今天着重论述教学中怎样找寻启发点,从而开始我们的教学。
在“摩擦轮传动”的教学初始,要先进行工作原理的讲解。工作原理的学习,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系统运动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在平整的桌面上放两个啤酒瓶,用手将两个啤酒瓶靠在一起,让它们接触,拨动一个啤酒瓶转动,发现另一个瓶子也可以转动,且两瓶转动方向相反。提问:第二个瓶子为什么会转动?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大家知道这是由于摩擦力的带动而引起的,由此引入教学:摩擦轮传动是利用两轮直接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机械传动。再看挂图了解摩擦轮传动机构的基本组成。第一步启发结束。下来接着演示实验,一个瓶子做主动轮转动,另一个瓶子时转时不转,为什么?进一步的启发。同学们还是运用初中物理知识,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有正压力和摩擦系数,下一个问题就可以展开讨论了。从以上的两次启发,可以看出运用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将抽象的理论很实际的反映了出来,教学效果很好。重点是两次启发的时间和方式要恰到好处,要放在学生最想知道的时候提出问题,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讲解传动比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讲清楚传动比的实际意义。略去传动比的公式推导过程,直接板书公式,在讲述了传动比公式之后进行启发,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真正含义。提问:两直径不等的摩擦轮,在传动中运动速度相同吗?如不相同,谁快谁慢?学生要调动他的思维去积极的思考问题,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得出结论:不一样。直径大的转的慢,直径小的转的快。一句话道出了传动比的本质:它是一个描述主、从动轮转速差别的比值,值越大,两轮转速差别越大,且此差别为两轮的直径的比值,从而也了解了机械传动中让机构升速和降速的秘密。
摩擦轮传动教学的结果,是让学生掌握传动特点,并进行实际应用。启发他们从传动的特点入手,自主的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并作出结论。
以上几点启发教学是我在实际中的运用体会,充分运用教具,充分利用“提问-回答”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课件、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关键是一定做到“启而有发,先启后发”。
收稿日期:2007-03-22
启发式教学注重的是“循循善诱”,孔圣人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但在什么地方去启发,怎样去启发,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启发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今天着重论述教学中怎样找寻启发点,从而开始我们的教学。
在“摩擦轮传动”的教学初始,要先进行工作原理的讲解。工作原理的学习,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系统运动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在平整的桌面上放两个啤酒瓶,用手将两个啤酒瓶靠在一起,让它们接触,拨动一个啤酒瓶转动,发现另一个瓶子也可以转动,且两瓶转动方向相反。提问:第二个瓶子为什么会转动?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大家知道这是由于摩擦力的带动而引起的,由此引入教学:摩擦轮传动是利用两轮直接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机械传动。再看挂图了解摩擦轮传动机构的基本组成。第一步启发结束。下来接着演示实验,一个瓶子做主动轮转动,另一个瓶子时转时不转,为什么?进一步的启发。同学们还是运用初中物理知识,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有正压力和摩擦系数,下一个问题就可以展开讨论了。从以上的两次启发,可以看出运用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将抽象的理论很实际的反映了出来,教学效果很好。重点是两次启发的时间和方式要恰到好处,要放在学生最想知道的时候提出问题,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讲解传动比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讲清楚传动比的实际意义。略去传动比的公式推导过程,直接板书公式,在讲述了传动比公式之后进行启发,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真正含义。提问:两直径不等的摩擦轮,在传动中运动速度相同吗?如不相同,谁快谁慢?学生要调动他的思维去积极的思考问题,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得出结论:不一样。直径大的转的慢,直径小的转的快。一句话道出了传动比的本质:它是一个描述主、从动轮转速差别的比值,值越大,两轮转速差别越大,且此差别为两轮的直径的比值,从而也了解了机械传动中让机构升速和降速的秘密。
摩擦轮传动教学的结果,是让学生掌握传动特点,并进行实际应用。启发他们从传动的特点入手,自主的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并作出结论。
以上几点启发教学是我在实际中的运用体会,充分运用教具,充分利用“提问-回答”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课件、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关键是一定做到“启而有发,先启后发”。
收稿日期:200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