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强调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没有文言语感,文字生疏,也没有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读”摆在首位,在教学中要突出朗读教学。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诵读)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怎么才能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呢?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值得商榷的问题。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学,并把其作为重中之中,要从以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把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因此,本文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谈几点看法。
初中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原因是教法简单,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学生弄懂每个字的意思,还要掌握名词做状语、定语后置、倒装句等语法知识,教师尽管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效果很差。再有就是背诵内容多,学生感到压力太大,还认为背诵文言文今后无多大用处。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老师先串讲,疏通文意,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艺术手法。其实,学生如果在讲解前没有熟读课文,即使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深刻透切,学生也留不下多少深刻印象,效果不佳。如果让学生事先对课文进行熟读,甚至达到成诵的程度,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课文内容。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话很有道理,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和领悟的过程。所以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学,并把其作为重中之中,要从以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把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综上所述,笔者想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谈几点看法。
1.要重视教师的范读,我们有些教师怕辛苦,往往省略了这一环节
范读很重要,教师范读能使学生更直接更真切的感受到文本的思想内涵,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听出文章的节奏感。好的范读往往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开始教新的文言课文时,老师要先范读课文,读课文时应对学生提出要求,注意文中语音的异读破读、通假字的读法、重音停顿、节奏韵律等等。
2.教师范读之后就是学生的自读,盲目的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加以科学的指导,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要求读第一次就读准确。如果开始读错了,以后很难改正,以后考试的默写极有可能出错。文言文中常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词,又间有通假字和破读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及时地予以纠正。其次,要读准句子的节奏,也就是分清句读。要让学生分清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如果停顿错了,对课文意思的理解就会发生错误。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特别是长句中的小的停顿非常重要。自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自读不必要求整齐,可以散读,可以尽情地放声去读,可以一边读,一边去理解语音和语义。这自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自己去感受课文,去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环境。自读的时间一定要保证,一定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用来读课文。这种读应是朗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读非常重要,可是学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一定会完成的很好,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引入竞争机制,分组朗读,可分大组朗读,也可分男女同学朗读,借助男女生音色的不同、音调、音高及语气的变化,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光是准确诵读,不是我们最终目的,我们要求读懂词义、句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读懂词义、句意的关键,还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对新课文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如果说读的第一步要做到"若出吾口"的话,那么这一步就要做到"若出吾心"。
3.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文章的主旨、感情及蕴含的意义
这一步是对文章的总体理解,是学生的认识在前面阅读基础上的升华。读出文章的感情,就是要求读出文章的语气和语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同时,要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喜悦等语气,还有就是读出那些结构齐整、运用对比、对称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文言文阅读应该能够把一些东西读通,读得很顺畅,学生自己去感受。周振甫先生曾说:“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书的全部装进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进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如何达到“立体”的效果昵?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大量的熟读、背诵,让学生“入乎其内”,如入无人之境地诵读,学会摇头晃脑地尽情朗读,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筛选出课文的相关信息,从而达到“立体”的效果。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诵读教学,创设文言语境,进行“立体”的学习,就能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文言文上取得满意的成绩。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怎么才能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呢?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值得商榷的问题。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学,并把其作为重中之中,要从以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把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因此,本文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谈几点看法。
初中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原因是教法简单,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学生弄懂每个字的意思,还要掌握名词做状语、定语后置、倒装句等语法知识,教师尽管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效果很差。再有就是背诵内容多,学生感到压力太大,还认为背诵文言文今后无多大用处。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老师先串讲,疏通文意,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艺术手法。其实,学生如果在讲解前没有熟读课文,即使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深刻透切,学生也留不下多少深刻印象,效果不佳。如果让学生事先对课文进行熟读,甚至达到成诵的程度,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课文内容。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话很有道理,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和领悟的过程。所以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学,并把其作为重中之中,要从以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把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综上所述,笔者想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谈几点看法。
1.要重视教师的范读,我们有些教师怕辛苦,往往省略了这一环节
范读很重要,教师范读能使学生更直接更真切的感受到文本的思想内涵,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听出文章的节奏感。好的范读往往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开始教新的文言课文时,老师要先范读课文,读课文时应对学生提出要求,注意文中语音的异读破读、通假字的读法、重音停顿、节奏韵律等等。
2.教师范读之后就是学生的自读,盲目的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加以科学的指导,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要求读第一次就读准确。如果开始读错了,以后很难改正,以后考试的默写极有可能出错。文言文中常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词,又间有通假字和破读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及时地予以纠正。其次,要读准句子的节奏,也就是分清句读。要让学生分清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如果停顿错了,对课文意思的理解就会发生错误。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特别是长句中的小的停顿非常重要。自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自读不必要求整齐,可以散读,可以尽情地放声去读,可以一边读,一边去理解语音和语义。这自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自己去感受课文,去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环境。自读的时间一定要保证,一定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用来读课文。这种读应是朗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读非常重要,可是学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一定会完成的很好,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引入竞争机制,分组朗读,可分大组朗读,也可分男女同学朗读,借助男女生音色的不同、音调、音高及语气的变化,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光是准确诵读,不是我们最终目的,我们要求读懂词义、句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读懂词义、句意的关键,还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对新课文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如果说读的第一步要做到"若出吾口"的话,那么这一步就要做到"若出吾心"。
3.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文章的主旨、感情及蕴含的意义
这一步是对文章的总体理解,是学生的认识在前面阅读基础上的升华。读出文章的感情,就是要求读出文章的语气和语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同时,要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喜悦等语气,还有就是读出那些结构齐整、运用对比、对称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文言文阅读应该能够把一些东西读通,读得很顺畅,学生自己去感受。周振甫先生曾说:“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书的全部装进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进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如何达到“立体”的效果昵?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大量的熟读、背诵,让学生“入乎其内”,如入无人之境地诵读,学会摇头晃脑地尽情朗读,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筛选出课文的相关信息,从而达到“立体”的效果。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诵读教学,创设文言语境,进行“立体”的学习,就能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文言文上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