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以及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关乎学生的一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决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种教育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可能更大,更好。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用一颗爱心,换一种方式教育--"反思",唤醒学生的心智,努力实现"教育无痕"的目的。
【关键词】培养学生学习反思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关乎学生的一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教会学生学习,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决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种教育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可能更大,更好。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用一颗爱心,换一种方式教育--"反思",唤醒学生的心智,努力实现"教育无痕"的目的。
1.学生写"反思"--剖析自己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经常的。面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多数教师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又错了?该如何去评讲呢?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遇到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必惊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为什么会出错"。指导学生在学习作业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是否抓住题目所给的每一个信息条件与要求来有效解决问题,变"听"为"写",让学生写"反思",写出自己作业时的方法、步骤、思路,找到错误的根源,以防再发生类似的错误。还要要求和引导学生变换角度重新审视问题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与最优方案,透彻地剖析自己正确与错误的全过程。反思的形式也要灵活,要求不宜太高,也不应"一刀切",要"按异质分类要求",让学生提高对反思习惯的认识,它可以"逸而功倍",可以避免"二次失误"。做到"持之以恒",要让它成为学生作业中的一种惯性习惯。
2.给学生以"支点"--发展自己
知识的形成要经历"概化--辨析--理解"的认知过程。小学生在作业中多表现为"怕多"、"图快"等心理,特别是学生对动手操作类学习,学习能力表现更差。例如:用量角器画角。学生容易把钝角(120°)画成锐角(60°)或锐角画成钝角。遇到这类问题,教师要注重以往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教学起点。学生在练习画角之前,直角的概念已经形成,只要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角与900进行直观的比较,学生自己就会去找原因。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苦口婆心"来得快。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能力。小学数学知识虽然很简单,但要教会学生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想办法让学生弄懂。在教学中找准"支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使它与学生思维形成碰撞,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3.学生做"诊断"--审视自己
学生作业错误的形式是多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有一次在办公室里,老师们边批改作业,边把"错"题念给大家听。我停下手中的活,仔细听着,不时地给他们说这些同学当时做题时的想法。其中一位老师开玩笑道:你当时读书时也是这样的吧?一句话让我想到有必要让学生对作业做"诊断"。每次批完作业后,将带普遍性的或典型的错误归类,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当"医生"。首先找出"病理",再提出"治疗"方案。在给别人做诊断的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作业作反思,反省自己,切忌自己犯类似的错误。逐步把这一方法改良成"照镜子"--看自己的作业。每次老师批完作业后发下来时,学生都要花几分钟看自己的作业。
①反思自己的失误点,诊断自己,改正不足。
②领悟成功点,理解知识,再接再厉。
③寻找创意点,肯定自己,提高自己。
学生利用镜子原理,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欣赏自己,获得精神与情感的体验。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成绩的优劣,虽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学习其实只是一个过程而已,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耿耿于怀,要想如何把失败作为一个教训、一笔财富,从逆境中走出;也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要想如何在成功的基础上再取得更大的成功。诊断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可将学生按质分层,让成绩接近的同学互评;让成绩稍好的同学评成绩稍差同学的作业。这样,从评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帮助他人。能在别人的作业中发现和看到自己的不足会让学生记忆深刻,随时提醒自己注意,从而使缺点得到改正。
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反思、探索思维过程,让这种反思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疑问、自觉调控思维进程、自我评价解题思路或方法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引导学生解题反思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出一般规律,才能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只有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应采取简单的否定或不加理睬,要乐于为学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机会,耐心听学生讲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把思维过程展现出来,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把这些错误变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弄清学生疑惑的症结,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支撑点,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纵横联系,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使他们知其然,更使他们知其所以然。从而让学习走向有效、深刻和灵活,不断提高实践性智慧。
有意识地开展"基于作业"的反思,使主动性学习真正落实,让学会学习成为自觉行动的指南。弄清隐藏在"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在往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克服和避免它,从而提高作业和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长此以往,在后续的学习中,方法会越来越合理,习惯会越来越良好,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学习的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升。
【关键词】培养学生学习反思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关乎学生的一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教会学生学习,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决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种教育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可能更大,更好。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用一颗爱心,换一种方式教育--"反思",唤醒学生的心智,努力实现"教育无痕"的目的。
1.学生写"反思"--剖析自己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经常的。面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多数教师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又错了?该如何去评讲呢?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遇到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必惊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为什么会出错"。指导学生在学习作业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是否抓住题目所给的每一个信息条件与要求来有效解决问题,变"听"为"写",让学生写"反思",写出自己作业时的方法、步骤、思路,找到错误的根源,以防再发生类似的错误。还要要求和引导学生变换角度重新审视问题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与最优方案,透彻地剖析自己正确与错误的全过程。反思的形式也要灵活,要求不宜太高,也不应"一刀切",要"按异质分类要求",让学生提高对反思习惯的认识,它可以"逸而功倍",可以避免"二次失误"。做到"持之以恒",要让它成为学生作业中的一种惯性习惯。
2.给学生以"支点"--发展自己
知识的形成要经历"概化--辨析--理解"的认知过程。小学生在作业中多表现为"怕多"、"图快"等心理,特别是学生对动手操作类学习,学习能力表现更差。例如:用量角器画角。学生容易把钝角(120°)画成锐角(60°)或锐角画成钝角。遇到这类问题,教师要注重以往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教学起点。学生在练习画角之前,直角的概念已经形成,只要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角与900进行直观的比较,学生自己就会去找原因。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苦口婆心"来得快。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能力。小学数学知识虽然很简单,但要教会学生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想办法让学生弄懂。在教学中找准"支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使它与学生思维形成碰撞,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3.学生做"诊断"--审视自己
学生作业错误的形式是多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有一次在办公室里,老师们边批改作业,边把"错"题念给大家听。我停下手中的活,仔细听着,不时地给他们说这些同学当时做题时的想法。其中一位老师开玩笑道:你当时读书时也是这样的吧?一句话让我想到有必要让学生对作业做"诊断"。每次批完作业后,将带普遍性的或典型的错误归类,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当"医生"。首先找出"病理",再提出"治疗"方案。在给别人做诊断的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作业作反思,反省自己,切忌自己犯类似的错误。逐步把这一方法改良成"照镜子"--看自己的作业。每次老师批完作业后发下来时,学生都要花几分钟看自己的作业。
①反思自己的失误点,诊断自己,改正不足。
②领悟成功点,理解知识,再接再厉。
③寻找创意点,肯定自己,提高自己。
学生利用镜子原理,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欣赏自己,获得精神与情感的体验。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成绩的优劣,虽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学习其实只是一个过程而已,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耿耿于怀,要想如何把失败作为一个教训、一笔财富,从逆境中走出;也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要想如何在成功的基础上再取得更大的成功。诊断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可将学生按质分层,让成绩接近的同学互评;让成绩稍好的同学评成绩稍差同学的作业。这样,从评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帮助他人。能在别人的作业中发现和看到自己的不足会让学生记忆深刻,随时提醒自己注意,从而使缺点得到改正。
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反思、探索思维过程,让这种反思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疑问、自觉调控思维进程、自我评价解题思路或方法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引导学生解题反思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出一般规律,才能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只有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应采取简单的否定或不加理睬,要乐于为学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机会,耐心听学生讲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把思维过程展现出来,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把这些错误变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弄清学生疑惑的症结,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支撑点,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纵横联系,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使他们知其然,更使他们知其所以然。从而让学习走向有效、深刻和灵活,不断提高实践性智慧。
有意识地开展"基于作业"的反思,使主动性学习真正落实,让学会学习成为自觉行动的指南。弄清隐藏在"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在往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克服和避免它,从而提高作业和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长此以往,在后续的学习中,方法会越来越合理,习惯会越来越良好,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学习的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