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书代替一座图书馆,一本书支撑了一个教派。单一与独断,无论是在现实政治领域,还是思想领域,都是产生神秘和专权的温床。
读书时代,我喜欢坐在二楼向东的阅览厅,从窗口向外望,花草树木构成极平凡的风景。校园此刻很简单,若是落雨时分,天色渐渐微暗,图书馆仿佛向下沉了半截,几许大点的雨滴又加了一重向下的力。
图书馆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环境幽静雅致,加上书中的世界千姿百态,使人难免幻想读书以外的事情。不期而遇的邂逅,这是学生哥最爱做的梦;幽灵与吸血鬼的传说,扣人心弦;穿梭时空的体验,谁不曾做此妄想呢?奇遇秉烛夜谈的知音,大概是许多读书人的奢望吧。《情书》中男青年该向女管理员递交借书卡了吧;《憨豆先生》中的老憨该把剪破的书与邻座互换,拎包逃离了吧;《辣手神探》中窗明几净的图书馆中的暗杀怎么还不上演呢;《黑侠》中乔装成图书管理员的终极杀手李连杰还能装扮多久,他又该惩恶扬善了吧……
弗莱说:“大型图书馆真有语言魔力以及心灵感应的无比神通。”起初我很怀疑,待泡图书馆愈久,愈发觉置身有序排列的书籍丛林中,不仅有一种冒险的快感,还有无知的困惘。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或许要跨越不同的文化、遥远的地理、相隔的年代,一行文字清晰一个解释,却模糊了对另一行字的认知。
博尔赫斯的小说《巴别图书馆》有一段文字很能说明图书馆的神秘性:“最古老的人类最初的图书管理员,很好地利用了一种与我们今天在说的语言大相径庭的语言。”他提到的图书馆员身份实际上是古代知识垄断者与知识阐释者,他们是神秘的终结者与缔造者。电影《图书馆员》三部曲,每一部都围绕着一件历史奇物或轶事展开,命运之矛、所罗门王宝藏、圣杯等等,这些宝物蕴藏无穷力量,不能落入坏人之手,坏人会借助它毁灭世界,安放在Judson的图书馆中才是最终归宿。图书馆员Carsen正是那位冒险寻宝者,这位22个博士头衔的年轻人,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把宝物带回。三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出奇一致,场景都是图书馆。它的中庭空间的尺度与《黑客帝国》的地下之城结构形态有些相似,只是略微缩小。入口是书架模样的机关,像金庸小说里的场景,每当Carsen进入,镜头总先特写内部空間,顺着Carsen的视线,捕捉到一个巨大的空洞,随即调转方向,定格Carsen的惊讶表情。
初看时,不明白导演为何掏空这座图书馆,只是在过道旁摆设一些奇怪的古董。不过《圣经·创世记》给了我启发,世界的终极根本不需要多种语言。中世纪的基督教徒普遍认为《圣经》是唯一需要的书籍;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国王要建一座包罗万象的图书馆,他写信给“大地上所有的君主和长官”,请求寄送每一位作者的一本书,“诗人和散文家,修辞家和诡辩家,医学家和占卜家,历史学家及其他种种”。最终收集了50万卷。当《圣经》中巴别塔耸立时,它象征着宇宙的统一与神的权威。亚历山大图书馆恰恰相反,它证明了宇宙的多样性,以及蕴涵的无穷规律,我们的信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记录,每个地方可以祭拜各自的神。不幸的是,奥马尔一世在642年以胜利之师的名义下令焚毁了它。理由是人类精神只需一本经书。
一本书代替一座图书馆,一本书支撑了一个教派。单一与独断,无论是在现实政治领域,还是思想领域,都是产生神秘和专权的温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那座在魔法学校内,只准高年级学生进入的图书馆,高深莫测易于产生神秘,像中国汉代,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将儒家经典神秘化的谶纬数百年不衰,也是例证。
神定的秩序是恒定的,不适合多样化的解说与存在方式。直到1988年,埃及政府才重建了亚历山大图书馆,挪威建筑公司斯诺赫达赢得设计竞标,新馆造价2.2亿美元,高32米,藏书800万册,可谓现代辉煌巨制。■
读书时代,我喜欢坐在二楼向东的阅览厅,从窗口向外望,花草树木构成极平凡的风景。校园此刻很简单,若是落雨时分,天色渐渐微暗,图书馆仿佛向下沉了半截,几许大点的雨滴又加了一重向下的力。
图书馆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环境幽静雅致,加上书中的世界千姿百态,使人难免幻想读书以外的事情。不期而遇的邂逅,这是学生哥最爱做的梦;幽灵与吸血鬼的传说,扣人心弦;穿梭时空的体验,谁不曾做此妄想呢?奇遇秉烛夜谈的知音,大概是许多读书人的奢望吧。《情书》中男青年该向女管理员递交借书卡了吧;《憨豆先生》中的老憨该把剪破的书与邻座互换,拎包逃离了吧;《辣手神探》中窗明几净的图书馆中的暗杀怎么还不上演呢;《黑侠》中乔装成图书管理员的终极杀手李连杰还能装扮多久,他又该惩恶扬善了吧……
弗莱说:“大型图书馆真有语言魔力以及心灵感应的无比神通。”起初我很怀疑,待泡图书馆愈久,愈发觉置身有序排列的书籍丛林中,不仅有一种冒险的快感,还有无知的困惘。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或许要跨越不同的文化、遥远的地理、相隔的年代,一行文字清晰一个解释,却模糊了对另一行字的认知。
博尔赫斯的小说《巴别图书馆》有一段文字很能说明图书馆的神秘性:“最古老的人类最初的图书管理员,很好地利用了一种与我们今天在说的语言大相径庭的语言。”他提到的图书馆员身份实际上是古代知识垄断者与知识阐释者,他们是神秘的终结者与缔造者。电影《图书馆员》三部曲,每一部都围绕着一件历史奇物或轶事展开,命运之矛、所罗门王宝藏、圣杯等等,这些宝物蕴藏无穷力量,不能落入坏人之手,坏人会借助它毁灭世界,安放在Judson的图书馆中才是最终归宿。图书馆员Carsen正是那位冒险寻宝者,这位22个博士头衔的年轻人,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把宝物带回。三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出奇一致,场景都是图书馆。它的中庭空间的尺度与《黑客帝国》的地下之城结构形态有些相似,只是略微缩小。入口是书架模样的机关,像金庸小说里的场景,每当Carsen进入,镜头总先特写内部空間,顺着Carsen的视线,捕捉到一个巨大的空洞,随即调转方向,定格Carsen的惊讶表情。
初看时,不明白导演为何掏空这座图书馆,只是在过道旁摆设一些奇怪的古董。不过《圣经·创世记》给了我启发,世界的终极根本不需要多种语言。中世纪的基督教徒普遍认为《圣经》是唯一需要的书籍;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国王要建一座包罗万象的图书馆,他写信给“大地上所有的君主和长官”,请求寄送每一位作者的一本书,“诗人和散文家,修辞家和诡辩家,医学家和占卜家,历史学家及其他种种”。最终收集了50万卷。当《圣经》中巴别塔耸立时,它象征着宇宙的统一与神的权威。亚历山大图书馆恰恰相反,它证明了宇宙的多样性,以及蕴涵的无穷规律,我们的信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记录,每个地方可以祭拜各自的神。不幸的是,奥马尔一世在642年以胜利之师的名义下令焚毁了它。理由是人类精神只需一本经书。
一本书代替一座图书馆,一本书支撑了一个教派。单一与独断,无论是在现实政治领域,还是思想领域,都是产生神秘和专权的温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那座在魔法学校内,只准高年级学生进入的图书馆,高深莫测易于产生神秘,像中国汉代,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将儒家经典神秘化的谶纬数百年不衰,也是例证。
神定的秩序是恒定的,不适合多样化的解说与存在方式。直到1988年,埃及政府才重建了亚历山大图书馆,挪威建筑公司斯诺赫达赢得设计竞标,新馆造价2.2亿美元,高32米,藏书800万册,可谓现代辉煌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