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夏孝感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与诊断

来源 :暴雨灾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_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气象卫星、自动站、加密雨量站资料等,对2008年5月3日湖北省孝感市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辐合是造成此次过程第一段强降水的主要原因,西风槽、西南涡和低空西南急流是其第二段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温度露点差〈4℃、K指数≥36℃、Δθ700-850〈0℃与两段暴雨过程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整个过程主要是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所致,云团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强度变化及其移动,与两段强降水的强度及落时、落区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均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的突变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防耐药突变能力.方法
山东省兖州市民政局张伟认为,五保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在满足五保对象的多重需求上下功夫。今后的五保工作应在“一保二享三奉献”上出思路,定方针、保障五保对象三个层次的需求。
语感是个体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语感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个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理解效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语感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感形成的关键期,只有把握好这一黄金时期,才能有效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在人们日常应用的语言中,看似普通的表达方式往往蕴含着多种信息,而对于这些潜在信息的感知则需要通过语感来实现。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
利用安徽省71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冬半年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以及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寒潮频次和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越冬作物的影响。
笔者的居住地是土葬区,总的感觉丧葬的场面越来越气派,丧葬的用品越来越丰富,丧葬的费用越来越高,建造的坟墓越来越好。尤为突出的是占用耕地越来越严重,墓地从山上往山下移,墓穴由
使用多普勒雷达速度场等资料,对2004—2005年发生在武汉附近五次灾害性大风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雷达风廓线产品(VWP)计算的0~1、O~3km的风垂直切变和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等物理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已被广泛采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我结合专题研究实践,梳理了以下几个策略:  一、激发探究欲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那么,如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创设情境化、生活化的动态教学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