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要求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性质,充分体现了新语文教学对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的尊重……
新课改形势下,我们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想办法,出点子,明确要求,找准方向,坚持探索,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首先,全体老师明确课改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紧扣八词四项策划教学。其次,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握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深入钻研教材。上每篇课文之前总要学习3-4篇相关的教辅资料,有时还上网看一些教学案例和课堂实录,这样有助于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有了大量的信息储备,便于对知识取舍和整合,为设计较合理的教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2.精心布置每一次课前预习。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体现,更是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很好的举措。预习的过程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比如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桌之间就可以相互合作,某个同学通过查做找工具书做好了,另外一个同学则可以撷取他的成果。还有给课文的一些文段和词句做批注,这对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平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如网上下载的一些优秀案例课文朗读等,组内教师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4.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比如,我在上必修1的诗歌单元和必修2的散文单元,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应的音乐,指导学生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朗读的兴趣。每次改完作文后,我总推选几篇佳作展示(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可作适当的点评。
5.尊重学生独特的解读和情感体验,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课堂上我努力创设一种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我毫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表扬。对学生的大胆质疑问难的精神,我大加鼓励和表扬。
滥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化。现在,上公开课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必须用多媒体。其实,真正的新课程改革是凸显教师的个人风采,突出文本特色,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的探究过程。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然而,时下多媒体的运用差不多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花样翻新的图片引入——教师预设的整体感悟——肢解文本的精读赏析——文本某点的拓展延伸。教师教学离不开电脑,学生思维紧绕着课件。
当然,在改革中出现些不和谐的或者偏激的教学手段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在新课改中能少“剑走偏锋”应是教育工作者致力追求的。
针对以上一些现象,为了探寻新课改中高中语文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倡导语文教师上出有个性特色的语文课。
我认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以下“六度”。
一、重视语文知识的“实度”。“实度”,此处指语文知识的落实程度
自《新课标》(实验稿)中出现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后,不少老师就“因噎废食”,淡化语文知识的传授。其实,语文知识是学习理解母语掌握祖国语言的必备工具,是新课标的三大板块之首——“知识与能力”——的最重要的内容,不应该淡化更不能废弃!
语文知识的内容很多,如“常用字”“常用词”“名言名句”“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等。在教学中,语法知识要把它放到具体实在的语言环境,在“情境效应”的影响下,轻松而又牢固地掌握它;人文类知识要尊重学生个性,良性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去熏陶感染。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好语文知识是一个广阔的研究课题,有待同仁探究。
二、重视教学中的效度
一堂课好坏与否,我认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效率的高低。一堂课上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效率的高低情况怎样?这完全可以通过课堂学生回答问题、课堂学生的情绪反应、课后作业反馈表现出来。
一堂有效的课,就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新的知识,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确实有了认识上或思想上的变化。
在课堂中重视效度,就不能“偏大求全”,一堂课下来,落实了几个或一个知识点,也比满堂灌下来学生一无所获好。
三、重视教学中的信度
信度,就是课堂的真实程度,一堂真实的课是尽量避免作秀的课。公开课,特别是语文公开课,最容易走进作秀的泥潭。课堂上热热闹闹,师生互动,声、影、画齐聚;听讲学生愉悦非凡,听课教师激情澎湃;可下课问问学生,这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除了答高兴外,就说不出什么了。
其实,有信度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在课堂这个师生互动的空间,质疑问难、相互讨论、思维碰撞……师生间相互会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是非预设性的,有很多不完美的,甚至是与教师预设效果相反的,这都是正常的。真实的有信度的课就应该是有缺陷的、有待完善的课。
虽然一堂课下来,还有不少需要弥补的地方,但我恰恰认为这是一种真正把教师还给了教师、学生还给了学生的,求真务实的值得提倡的有信度的课。
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永恒的内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作出判断的。不过,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落实到每一堂课,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憧憬课程改革远景时,上好每一堂课。我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时时以以上“六度”为标准,要求自己上出真实的、有效的、有意义的课,那我们的课程改革就会生机盎然。
(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
新课改形势下,我们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想办法,出点子,明确要求,找准方向,坚持探索,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首先,全体老师明确课改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紧扣八词四项策划教学。其次,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握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深入钻研教材。上每篇课文之前总要学习3-4篇相关的教辅资料,有时还上网看一些教学案例和课堂实录,这样有助于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有了大量的信息储备,便于对知识取舍和整合,为设计较合理的教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2.精心布置每一次课前预习。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体现,更是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很好的举措。预习的过程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比如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桌之间就可以相互合作,某个同学通过查做找工具书做好了,另外一个同学则可以撷取他的成果。还有给课文的一些文段和词句做批注,这对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平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如网上下载的一些优秀案例课文朗读等,组内教师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4.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比如,我在上必修1的诗歌单元和必修2的散文单元,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应的音乐,指导学生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朗读的兴趣。每次改完作文后,我总推选几篇佳作展示(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可作适当的点评。
5.尊重学生独特的解读和情感体验,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课堂上我努力创设一种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我毫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表扬。对学生的大胆质疑问难的精神,我大加鼓励和表扬。
滥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化。现在,上公开课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必须用多媒体。其实,真正的新课程改革是凸显教师的个人风采,突出文本特色,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的探究过程。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然而,时下多媒体的运用差不多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花样翻新的图片引入——教师预设的整体感悟——肢解文本的精读赏析——文本某点的拓展延伸。教师教学离不开电脑,学生思维紧绕着课件。
当然,在改革中出现些不和谐的或者偏激的教学手段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在新课改中能少“剑走偏锋”应是教育工作者致力追求的。
针对以上一些现象,为了探寻新课改中高中语文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倡导语文教师上出有个性特色的语文课。
我认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以下“六度”。
一、重视语文知识的“实度”。“实度”,此处指语文知识的落实程度
自《新课标》(实验稿)中出现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后,不少老师就“因噎废食”,淡化语文知识的传授。其实,语文知识是学习理解母语掌握祖国语言的必备工具,是新课标的三大板块之首——“知识与能力”——的最重要的内容,不应该淡化更不能废弃!
语文知识的内容很多,如“常用字”“常用词”“名言名句”“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等。在教学中,语法知识要把它放到具体实在的语言环境,在“情境效应”的影响下,轻松而又牢固地掌握它;人文类知识要尊重学生个性,良性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去熏陶感染。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好语文知识是一个广阔的研究课题,有待同仁探究。
二、重视教学中的效度
一堂课好坏与否,我认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效率的高低。一堂课上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效率的高低情况怎样?这完全可以通过课堂学生回答问题、课堂学生的情绪反应、课后作业反馈表现出来。
一堂有效的课,就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新的知识,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确实有了认识上或思想上的变化。
在课堂中重视效度,就不能“偏大求全”,一堂课下来,落实了几个或一个知识点,也比满堂灌下来学生一无所获好。
三、重视教学中的信度
信度,就是课堂的真实程度,一堂真实的课是尽量避免作秀的课。公开课,特别是语文公开课,最容易走进作秀的泥潭。课堂上热热闹闹,师生互动,声、影、画齐聚;听讲学生愉悦非凡,听课教师激情澎湃;可下课问问学生,这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除了答高兴外,就说不出什么了。
其实,有信度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在课堂这个师生互动的空间,质疑问难、相互讨论、思维碰撞……师生间相互会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是非预设性的,有很多不完美的,甚至是与教师预设效果相反的,这都是正常的。真实的有信度的课就应该是有缺陷的、有待完善的课。
虽然一堂课下来,还有不少需要弥补的地方,但我恰恰认为这是一种真正把教师还给了教师、学生还给了学生的,求真务实的值得提倡的有信度的课。
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永恒的内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作出判断的。不过,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落实到每一堂课,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憧憬课程改革远景时,上好每一堂课。我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时时以以上“六度”为标准,要求自己上出真实的、有效的、有意义的课,那我们的课程改革就会生机盎然。
(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