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标准》)在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在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数学走入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一、让数学走入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正如《标准》中所说的,数学是"……过程",是"……技术",是"工具",是"……语言、思想和方法",是"文化",……可见,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教学时,要努力让数学走入生活。
1.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数学情境。《标准》在"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2.在教材使用中挖掘潜在数学资源。现行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的学习材料与环境。
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
3.从各种渠道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二、让生活走进数学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标准》的要点之一。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走进数学。
1.通过模拟活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据此,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可改变例题出现的形式,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明天中秋日,刚好是爸爸的生日,妈妈要给爸爸买一件生日礼物(屏幕上打出部分大、小商品的价格),请你为妈妈办好这件事。这时,学生一部分当营业员,另一部分当顾客,进行了模拟买卖礼品(钱是学生用纸做的)活动,最后,请学生交流各自在买卖过程中收付款的情况,并按"原有、付出、找回"这一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数学课堂,经过买卖双方的交易很自然地得出了一系列的加、减法算式,使生活常识数学化。由于算式来源于学生现实生活,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确实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标准》中强调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
如,在学习"比例尺"后,可设计这样的数学活动:请学生回家测量客厅、房间的有关数据,画出平面图形,并标出比例尺。同时,让学生帮助父母模拟计算装修客厅、房间所需的地砖及钱数。于是,学生必须对自家客厅、房间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再到市场了解地砖的尺寸规格、单价等行情,然后根据所需的地砖再进行估算。最后回到课堂合作交流。
3.用数学的角度观察认识现实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是指向真实生活的课程。从数学的本质来说,新知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完全从抽象到抽象,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太难了。实际上数学就在学生身边。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
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情境图。这一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关系密切,学生每天都要经过起床、上学和睡觉,只是没有与数学形成直接的联系。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家庭附近的商店、工厂、学校作实际调查他们上下班的时间,也可向家长了解其上下班的时间。
还可让学生把自己双休日起床、做作业、玩耍、休息等时间记下来,看谁记得准确。这样,拉近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时空利用率。又如采用寻找身边的数等方式,让学生找一找身边或家里物体的个数用数几来表示,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包含数学问题的活动,可促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河北省吴桥县铁城镇中学)
一、让数学走入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正如《标准》中所说的,数学是"……过程",是"……技术",是"工具",是"……语言、思想和方法",是"文化",……可见,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教学时,要努力让数学走入生活。
1.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数学情境。《标准》在"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2.在教材使用中挖掘潜在数学资源。现行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的学习材料与环境。
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
3.从各种渠道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二、让生活走进数学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标准》的要点之一。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走进数学。
1.通过模拟活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据此,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可改变例题出现的形式,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明天中秋日,刚好是爸爸的生日,妈妈要给爸爸买一件生日礼物(屏幕上打出部分大、小商品的价格),请你为妈妈办好这件事。这时,学生一部分当营业员,另一部分当顾客,进行了模拟买卖礼品(钱是学生用纸做的)活动,最后,请学生交流各自在买卖过程中收付款的情况,并按"原有、付出、找回"这一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数学课堂,经过买卖双方的交易很自然地得出了一系列的加、减法算式,使生活常识数学化。由于算式来源于学生现实生活,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确实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标准》中强调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
如,在学习"比例尺"后,可设计这样的数学活动:请学生回家测量客厅、房间的有关数据,画出平面图形,并标出比例尺。同时,让学生帮助父母模拟计算装修客厅、房间所需的地砖及钱数。于是,学生必须对自家客厅、房间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再到市场了解地砖的尺寸规格、单价等行情,然后根据所需的地砖再进行估算。最后回到课堂合作交流。
3.用数学的角度观察认识现实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是指向真实生活的课程。从数学的本质来说,新知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完全从抽象到抽象,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太难了。实际上数学就在学生身边。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
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情境图。这一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关系密切,学生每天都要经过起床、上学和睡觉,只是没有与数学形成直接的联系。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家庭附近的商店、工厂、学校作实际调查他们上下班的时间,也可向家长了解其上下班的时间。
还可让学生把自己双休日起床、做作业、玩耍、休息等时间记下来,看谁记得准确。这样,拉近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时空利用率。又如采用寻找身边的数等方式,让学生找一找身边或家里物体的个数用数几来表示,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包含数学问题的活动,可促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河北省吴桥县铁城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