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性学科。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现今的物理实验教学,有许多内容还是事先统一规定的,如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甚至连实验报告单都是统一印制的,这种模式的实验教学与“培养素质,提高能力,勇于创新”的教育思想是格格不入的。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尤其在物理教学中更为突出。下面,笔者结合教材、教学与学校实际,从物理实验出发,就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精心搞好实验教学设计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就实验内容而言,既可是验证性的,也可以是探究性的。在探究性实验中,实验的各个环节,如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实验方法、数据收集及处理以及实验结论都可以是开放的,这样设计实验教学可以还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创造发挥的余地。
  布置实验课题,学生就可以自由发挥或创造性地完成这些实验。为了便于指导和管理每个学生,要求学生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要求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写。
  2、需要哪些器材?要求学生选择所需仪器以及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3、怎样安排实验步骤?要求实验步骤的设计能体现自己的创新思想及对相关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
  4、实验结果如何?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目的要明确
  
  一个实验的目的可能包括若干方面,我们应该强调抓住最关键的一个。有明确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比如:在做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时,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及实验方法、分析、结论都是我们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但最关键、最重要的实验目的还是由实验结论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
  
  三、正确应用物理规律、原理
  
  在做实验前,应结合所学的物理规律、原理,针对实验的关键目的,从理论上分析、设计好实验的步骤,使实验切实具有可行性。如:在做用量筒和天平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时,先从密度公式p=m/v分析,m可以用天平一次测出。但v不可能由量筒一次测出,必须借助其他器材间接测出v2-v1,这样操作时才能清楚明白。
  
  四、合理装配实验器材
  
  实验中的器材大多数比较好用,也有部分器材不好使用。由于制造的厂家不一样,装配起来也不太合理,有时还需自制一些实验器材。这样,首先应吸取所需器材和所见器材的优点。其次。这些器材必须原理正确,操作简便而且有效。再次,自制的实验仪器的器材、元件容易找到,加工、配置不难,便于教学。例如:在做焦耳定律的实验中,涉及到实验器材比较多(如烧杯、电阻丝、电源、温度计等),装配起来可能不容易,在选择器材时就应考虑到这个器材的作用、大小范围等因素。
  
  五、规范实验操作
  
  在实验教学中,师生要互相配合,要避免教师实验、学生只是看,或者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操作时一定要分清先后顺序,千万不能任意更改操作顺序,如果需要更改操作顺序,必须先认真分析可能造成的副作用,改动需合理。例如:做电路实验时,连线之前开关必须断开,电路未经检查不能接通电源,否则可能损坏元件。又如:在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先调天平底板水平,再调节空载平衡,然后才是称量物体——如果顺序弄错了,就失去了称量的作用。
  
  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实验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对物理实验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辅助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实验课件,可以起到完善和补充物理实验的作用。它可以开放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动手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发挥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的优势,弥补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足。例如:结合《电阻》这一节的学习。我要求学生上网搜索“半导体、超导现象”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涉及到半导体材料在我们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我国在超导体领域研究的情况和研究的前景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很多在书本上都没有。课后要求学生在互相交流信息的基础上。写一篇“假如有了实用的超导体”的文章,利用身边的半导体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等。这样,在这一全新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内容开放,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上网搜索,课后做一些小实验,形成了对半导体、超导体较为完整的认识。
  
  七、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
  
  我们学习物理实验的目的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理性的知识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总结,而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分析、结合、归纳、演绎、类比等抽象的思维而得到的物理知识规律,它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规律。
  惯性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早有体会。例如:汽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坐在车上的人就会向后或向前倒。而亚里士多德关于“马不拉车,车就不动”的错误结论却流传了近2000年,它忽视了摩擦力的存在,没有全面地去分析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八、认真总结、反复实验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但它毕竟是一个个的实验,是实践中的一少部分,不能代表所有的实验。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需要我们每做一个实验后去认真总结、扬长避短、相互补充、相互比较,使物理实验更加完备、更加有实效。
  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教师持之以恒,摸索好的教学方法寓于实验教学之中,让学生真正能够独立完成一个个质量高、效果好的实验,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研究的热情,给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土壤,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和亲身体验中培养创新实验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后进生”这一名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最关注的焦点。后进生成绩的提高,也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才能转化后进生呢?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它既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在每一个班级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后进生存在,但能否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后进生置之不理,甚至挖苦、打击,并希望他们退学、转学等。
期刊
求曲线方程是高中解析几何部分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我们常见的曲线一共有五种类型,即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或其中一部分)。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又分为定义法、直接法、参数法、相关点法。其中最为简单的是定义法。所谓定义法,就是我们知道曲线的形状,然后根据定义直接写出曲线方程即可。椭圆是高考中考察曲线方程最重要的内容。在求曲线方程的问题中。
期刊
三角函数的值域和最值是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是三角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学习中的难点之一。下面,笔者对三角函数的求最值问题略作归纳,供大家借鉴。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因此,应重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在以
期刊
物理教学是一门基础教育,它使受教育者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学生怕学物理的状况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怎样面对这一现实。如何迎接这一挑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一个好的例子,一个好的实验,一个发人深省的提问,或者是一句恰当的鼓励话语,都能引起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在此我想谈一谈自己在提高学生
期刊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己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
期刊
初中生在实验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如:尽管大多数的初中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也乐于动手实践,在实验中表现得积极主动,但总体上来说,由于受到备方面因素的制约,再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较低,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往往并不理想。这也是很多教师不愿做实验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实验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推进器呢?    一、做导游,引导明确目的,弄清原理和方法    导游
期刊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作文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中比较难耕的一块地。初中英语作文不仅检查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而且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大多数的学生非常害怕写作文。农村学生普遍认为,能认得一些英语单词、说出几个简单的英语句子就很不错了。在以往的作业中,学生写作文时,普遍是从书本中抄袭或从同学处拷贝,要么随便写一两个句子应付老师。问其原因后,学生说:“我不知道怎么写,不会写的词太多,也写
期刊
一、素质    人的素质高低应可用个体行为表现进行推测,高素质者能对各种环境和事物(尤其是对意料之外的或未从事的事物与环境)进行正确或较好的处理,这一结论与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的核心观点——“学会生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与日常生活认识是一致的。在自己学过的专业领域取得成绩被称为“能力强”,而在相当广的领域中取得成果被誉为“素质高”。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经过调查、研究,人们
期刊
21世纪是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的世纪,我们需要大批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科学人才。那么,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创新意识    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推动人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我在教学中,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