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于中小学教材改革问题,邓小平同志认为,教材要“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做到“从中小学抓起”。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断,是我国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1985年以来,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指导,加速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推动了义务教育教材内容现代化和教材版本多样化的改革。1991年,调整普通高中教学计划和实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是国家教委对普通高中教育的两项重大改革。1993年全国大面积正式使用义务教育教材,国家教委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2001年国务院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阐明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2001年正式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2004年以来,义务教育课程实验全面推广,高中课程改革进入实验阶段。
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浪潮积极推进,地理教学大纲、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教材都经历了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过程。自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颁布以来,学校地理课程经历了五次大的改革,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目的过渡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地理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以能促知,知能合一,促进学生知能的协调发展;“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对过程的参与,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国家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地理课程改革融合学生中心课程观、学科中心课程观和社会中心课程观中的积极因素,创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发展为基础,以社会需要为方向”的地理课程新体系。地理课程标准基于社会发展、时代需要和教育改革,“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改革开放以来,地理教材编写也经历了多次创新与突破,重构地理知识体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关注学生能力培养,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目前,各阶段学校地理教材都呈现“一纲多本”、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伴随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步伐,《地理教育》杂志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为促进地理教育事业发展服务,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服务的宗旨,从地理科学发展、地理教育发展两个层面,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改、教研提供精神食粮和成果展示平台,为中学地理教育推进新课程实验、实施素质教育、探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添砖加瓦。《地理教育》也与地理课程改革一同成长,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坚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人们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育》也将为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浪潮积极推进,地理教学大纲、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教材都经历了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过程。自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颁布以来,学校地理课程经历了五次大的改革,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目的过渡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地理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以能促知,知能合一,促进学生知能的协调发展;“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对过程的参与,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国家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地理课程改革融合学生中心课程观、学科中心课程观和社会中心课程观中的积极因素,创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发展为基础,以社会需要为方向”的地理课程新体系。地理课程标准基于社会发展、时代需要和教育改革,“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改革开放以来,地理教材编写也经历了多次创新与突破,重构地理知识体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关注学生能力培养,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目前,各阶段学校地理教材都呈现“一纲多本”、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伴随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步伐,《地理教育》杂志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为促进地理教育事业发展服务,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服务的宗旨,从地理科学发展、地理教育发展两个层面,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改、教研提供精神食粮和成果展示平台,为中学地理教育推进新课程实验、实施素质教育、探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添砖加瓦。《地理教育》也与地理课程改革一同成长,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坚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人们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育》也将为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