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内容。新时代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内涵,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任务、新的视角、新的要求。本文重点讨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意义和培养路径。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
一.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在语文中包含着许多人文知识和基础知识。语文在各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思政教育的功能,为保证这一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需要不断挖掘语文教学资源,使其能够有效发挥出育人的功能,促进思政教育不斷进步。
尽管语文是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还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高校并没有对语文这一学科进行精准的定位,教师不重视语文的教育,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忽视大学语文的学习。语文在大学教育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常常被教师和学生误认为是一门并不重要的基础课程,语文教育的价值被忽视。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虽然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但却忽视语文的其他功能,这样就会导致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的政治素养也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了改变现状,必须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地位,了解语文的多元化功能,既要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还要使学生具备完善的人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深入挖掘《大学语文》课程的德育内涵,明确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编制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与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培养一支“有德”的教师团队,要以党总支及系部或教研室的专题讨论为载体,用党的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武装教师头脑,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运用于教学实践,紧紧围绕在党的方针政策背景下做科研,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举行教研活动“习语近人”,由思政教师解读政策要领,大学语文教师进行经典释义,使优秀文化和政策方针共同呈现在学生眼前,多种学科教师良性互动、共同商讨、相互促进,有效解决《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大学语文教师要联系当下,深入挖掘《大学语文》课程的德育内涵,既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注重学生的价值引导,培育学生崇高尚善的文化素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课程组制定符合德育目标的教学大纲、编制教案及课件、建设资源库,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教学要突破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有机融入成果展示法、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从课堂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实现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核课程知识和能力,二是考核德育方面,把学生日常行为(课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质量、承担班级事务、尊师爱友情况等)纳入考核范围,并适当加重比例,引导学生注重平时考核,打破“轻平时,重考试”局面。
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良性互动,如微课、慕课、APP等网络教学资源被广泛运用于高校课程,且一定程度上受到学生的喜爱。课程组拍摄微课视频、制作慕课、收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十二全集等资料上传于超星网络平台,学生通过平台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反馈学习效果,教师予以指导,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
四.结束语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样才能保证大学语文教学更加多元化。语文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具有很大的帮助。需要积极发挥出大学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重视语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开拓教学思路,提高语文教学价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8.
[2] 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 北京物资学院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
[3] 郭海军,张旭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作者简介:高琳(1995.02-),女,汉,山东,硕士在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马克思哲学专业。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
一.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在语文中包含着许多人文知识和基础知识。语文在各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思政教育的功能,为保证这一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需要不断挖掘语文教学资源,使其能够有效发挥出育人的功能,促进思政教育不斷进步。
尽管语文是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还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高校并没有对语文这一学科进行精准的定位,教师不重视语文的教育,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忽视大学语文的学习。语文在大学教育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常常被教师和学生误认为是一门并不重要的基础课程,语文教育的价值被忽视。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虽然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但却忽视语文的其他功能,这样就会导致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的政治素养也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了改变现状,必须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地位,了解语文的多元化功能,既要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还要使学生具备完善的人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深入挖掘《大学语文》课程的德育内涵,明确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编制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与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培养一支“有德”的教师团队,要以党总支及系部或教研室的专题讨论为载体,用党的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武装教师头脑,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运用于教学实践,紧紧围绕在党的方针政策背景下做科研,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举行教研活动“习语近人”,由思政教师解读政策要领,大学语文教师进行经典释义,使优秀文化和政策方针共同呈现在学生眼前,多种学科教师良性互动、共同商讨、相互促进,有效解决《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大学语文教师要联系当下,深入挖掘《大学语文》课程的德育内涵,既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注重学生的价值引导,培育学生崇高尚善的文化素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课程组制定符合德育目标的教学大纲、编制教案及课件、建设资源库,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教学要突破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有机融入成果展示法、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从课堂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实现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核课程知识和能力,二是考核德育方面,把学生日常行为(课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质量、承担班级事务、尊师爱友情况等)纳入考核范围,并适当加重比例,引导学生注重平时考核,打破“轻平时,重考试”局面。
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良性互动,如微课、慕课、APP等网络教学资源被广泛运用于高校课程,且一定程度上受到学生的喜爱。课程组拍摄微课视频、制作慕课、收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十二全集等资料上传于超星网络平台,学生通过平台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反馈学习效果,教师予以指导,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
四.结束语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样才能保证大学语文教学更加多元化。语文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具有很大的帮助。需要积极发挥出大学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重视语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开拓教学思路,提高语文教学价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8.
[2] 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 北京物资学院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
[3] 郭海军,张旭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作者简介:高琳(1995.02-),女,汉,山东,硕士在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马克思哲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