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正团体”理论是科尔伯格德育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是科尔伯格根据其“道德两难讨论”方法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进行矫正的实践理论。该理论作为西方人格自律理论中的经典理论,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将从《闻香识女人》这部脍炙人口的电影谈起,对“公正团体”理论进行解读并探讨该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公正团体;学生管理;民主权利
“公正团体”理论是科尔伯格针对他早期实施的道德讨论策略的局限而提出的。伴随对道德讨论模式的进一步研究,科尔伯格发现,尽管这种模式和策略对促进学生道德判断的发展是有效的,对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成熟也有一定作用,但从整体上看,他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首先,该教育模式不是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其次,道德讨论模式通过提高道德判断的发展来间接地促进道德行为的成熟,但它不能从总体上解决道德判断与道德行动的关系问题,道德决策和行为的对与错又无法得到最后的判定。鉴于以上“道德两难两点”德育方式的缺陷,科尔伯格经过努力探究,总结出了“公正团体”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很好的弥补了“道德两难”德育模式的缺陷。著名的好莱坞电影《闻香识女人》就反映了“公正团体”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该电影对美国高校学生生活进行了细致的写照,成功地获得了奥斯卡四项大奖,赢得了众多好评。
一、透过电影对“公正团体”理论的解读
(一)电影故事情节回顾
《闻香识女人》是好莱坞著名电影,影片以博德学院内发生的一起学生违反校纪“戏弄舍监”的事件为线索。该舍监在学校内对于学生苛刻严厉,对领导阿谀奉承,一直为学生们痛恨,于是几名爱出风头的同学在一天早晨戏弄了舍监。故事的主人翁查理•西门是一位品学兼优但又家境贫困的学生,他和同学乔治•威利斯是事件发生的目击者,而戏弄舍监的同学又恰恰是查理•西门的几位同窗好友。舍监为了查明该事件的违纪学生,私下与查理•西门进行了交谈,并承诺只要查理说出制造事件的违纪学生的姓名就帮助他获取奖学金。但查理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决定不出卖朋友以求自己的前程。学校管理部门决定召开学生大会对查理和乔治进行审问,并组成师生委员会根据审问的情况对事件进行处理。在学生大会上,乔治在父亲的陪同下说出了事件制造者的名字,因而得到免于处分的优待。而查理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表示沉默,舍监一怒之下恳请师生委员会对查理进行纪律处分。这时陪同查理出席学生大会的弗兰克上校愤然站起身义正言辞地为查理辩护,他激昂演说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支持。最后师生委员会迫于广大学生们的舆论压力,经过认真的商讨,最后决定对查理免予处分。
(二)电影情节理论分析
《闻香识女人》的故事情节正是科尔伯格“公正团体”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体现。查理•西门在面对这起学校违纪事件时,陷入了“道德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不想出卖自己的朋友以换取奖学金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作为如此恶性事件的目击人,基于西方“良好公民”的教育理念,又不能将此恶性事件置之不理。按照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理论,通过“道德两难”的洗礼,学生在道德认知方面可以迈入一个阶梯。在他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模型里面,将道德水平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查理的经历恰恰是后习俗水平中从阶段5过渡到阶段6的过程。处于后习俗水平的个体,道德决策取决于权利、价值或原则,而这些必须是组成或创造这个社会的所有成员所赞同的。在阶段5中,个体所认为对的,就是维护基本权利、价值和合法的社会契约,个体有必要遵守法律或规则。阶段6称为普遍伦理原则阶段,这个阶段的个体认为,道德决策和行动必须依照作为理性者所树立的原则,这个个体原则必须基于人权平等和尊重的普遍公正原则。只要这时的法律或规则违背了普遍公正原则,个体应当坚持个体道德原则进行决策和行动。这正如电影里面的弗兰克上校台词所描绘的那样“查理今天的缄默是对是错,我不是法官或者陪审团。但我可以告诉你,他绝不会出卖别人以求前程!而这,朋友们,就叫正直!这就叫勇气!”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查理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提升了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道德认知水平也达到了阶段6。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电影中师生委员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最后对查理道德行为对与错的最终的判决机构。这里师生委员会和学生大会恰恰充当了科尔伯格德育理论中的“公正团体”角色。所谓公正团体法,是指根据集体教育原则形成的,旨在影响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发展的道德教育方法。它通过一个公正的生活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在老师和学生民主参与的团体氛围下,提升团体成员的道德判断水平和道德认知能力。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公正团体法”所要求的学生人数一般在60-100人之间,同时要求有至少5名教师成立议事委员会、顾问小组集体会议和纪律委员会。这种会议大约每周召开一次,在实施中,师生通过民主参与活动,以创造一种公正的集体氛围,帮助个人的道德获得发展,并且制定相关的纪律和规则,违反纪律和规则的学生将受到处罚。
影片中的师生委员会是由舍监,有威望的老师和学生会干部共同组成,以召开学生大会的形式和学生们共同对“戏弄舍监”事件进行了审理。虽然在团体人数和运行机制与理论中实施情况不符,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影片中这种集体形式的审理过程和“公正团体法”的核心思想和取得的德育效果是一致的。“公正团体”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参与,最终目的是实现团体成员共同的道德认知进步。影片中的学生大会上,学生们通过乔治父亲和弗兰克的辩护词能够了解到乔治和查理不同的道德思想。最终查理所坚持的原则最终赢得了学生们的支持,他们用热烈地掌声回应了弗兰克上校激昂的演讲,他们的道德认知和查理坚持的原则实现了共鸣,在思想上一同提升了道德认知能力,并且最后师生委员会的判决也肯定了他们此时所坚持的道德原则。
通过以上对电影情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正团体”理论应用到高校的德育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查理和其他学生在道德认知上一同取得了进步。因而,“公正团体”理论对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二、公正团体理论对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公正团体”理论是科尔伯格道德认知阶段论的延续,《闻香识女人》这部影片正是该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的表现,我们通过这部影片也可以看到,该理论对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正团体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发展,科尔伯格认为学校应当建立积极的道德环境,并且为学生提供各种角色承担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对民主和集体的理解,由此进一步促进团体中大多数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
其次,“公正团体法”可以使学生通过民主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感,民主参与是集体意识的表现,它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角色承担机会和较高的道德判断水平[1]。通过民主决定和公正地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学生的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最后,“公正团体法”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道德责任和道德行为履行。公正团体方法通过赋予学生一种集体的民主权利意识加强了他们的道德责任感,力图达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1]。公正团体方法就是努力改进个人要在其中作出道德决策的环境或团体的道德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有责任维护自己达成的规则和纪律,有责任从集体利益的角度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做出判断并躬身践行。实践证明,公正团体中的学生愿意以集体的思维模式考虑集体事务及其规章制度,对学校的集体利益表现出更大的责任心和行为。
20世纪60年代,在多元化价值冲击和美国高校过度重视“智力”忽视“德育”情况下,高校学生产生了普遍道德滑坡现象。在这种时代环境下,科尔伯格的德育思想应运而生,而“公正团体”理论正是他德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反观我国高校目前的道德教育现状,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弊端日益明显,笔者认为“公正团体”理论对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三、“公正团体”理论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树立现代道德教育理念,提高高校德育的活力
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多元化价值观冲击,高校学生是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影响的,因此我们更要树立现代道德理念,借鉴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以人为本,从人的发展观来讲,突出学生主体,高校的道德教育更应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与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主题为现代道德教育观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注重发挥“隐秘课程”的作用
在我国高校的道德教学工作中,一直延续着传统的“道德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向高校学生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制西方不良价值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道德灌输”形式同样给学生造成了枯燥道德学习氛围,因而在坚持“道德灌输”教育方式的同时,有必要发挥“隐秘课程”的作用,创造一种集体道德氛围。公正团体法则为如何实施隐性道德教育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隐性课程指在课程教育和学校规政策之外,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学校道德行为管理制度和方法;教师的品德及学校领导风格等等能够无形的影响学生道德认知的各种因素[2]。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是一个充满民主的道德气氛,注重培养集体价值观的场所。在这个团体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民主参与者,每个人都能对道德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达到一种道德认知的氛围,这种氛围成为一种文化,继而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我国高校的德育实践中,可以借鉴“公正团体法”的思想,创造合适道德环境,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道德认知上的实现共鸣,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的发展。
(三)设立角色承担机会,实现高校道德教育德与行的统一
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法创立是为了弥补“道德两难”模式出现的缺陷,一种道德教育如果脱离生活实践容易把学生引向空谈高论,言行不一。“公正团体法”核心思想是民主参与,充分给予学生角色承担。角色承担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了道德实践的环境,强调的是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获得道德认知,在实践中促进道德发展。面对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发生的道德失范现象像“李刚门事件”、“药家鑫事件”等,人们也不得的不反思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我们看到高校少数大学生出现了知行不一现象,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存在双重价值标准。一方面表现出对公认的伦理道德的认可、接受,另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上表现出诚信不足,践踏公共道德。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法”要求学校给予学生不同的角色承担,使学生自己获得道德认知,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高校德育最终目的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上,就是使学生在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基础上形成个体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一致。
综上所述,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理论对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步入社会转型期,在多元化价值冲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涌入学校,对我国高校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产生恶劣的影响。因而这就更加要求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突破瓶颈,积极创新,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海涛.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对我国当前高校德育的现实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3]李海凤.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4]唐红洁.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策略及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长廊,2009,2.
本文受贵州省教育厅大学生项目课题《高校学生道德和法治教育中人格自律理论的应用》资助(项目编号:11DXS013)。
作者简介:
胡朝通(1987—),男,山东嘉祥人,遵义医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
伦丽(1985—),女,河南郑州人,遵义医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公正团体;学生管理;民主权利
“公正团体”理论是科尔伯格针对他早期实施的道德讨论策略的局限而提出的。伴随对道德讨论模式的进一步研究,科尔伯格发现,尽管这种模式和策略对促进学生道德判断的发展是有效的,对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成熟也有一定作用,但从整体上看,他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首先,该教育模式不是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其次,道德讨论模式通过提高道德判断的发展来间接地促进道德行为的成熟,但它不能从总体上解决道德判断与道德行动的关系问题,道德决策和行为的对与错又无法得到最后的判定。鉴于以上“道德两难两点”德育方式的缺陷,科尔伯格经过努力探究,总结出了“公正团体”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很好的弥补了“道德两难”德育模式的缺陷。著名的好莱坞电影《闻香识女人》就反映了“公正团体”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该电影对美国高校学生生活进行了细致的写照,成功地获得了奥斯卡四项大奖,赢得了众多好评。
一、透过电影对“公正团体”理论的解读
(一)电影故事情节回顾
《闻香识女人》是好莱坞著名电影,影片以博德学院内发生的一起学生违反校纪“戏弄舍监”的事件为线索。该舍监在学校内对于学生苛刻严厉,对领导阿谀奉承,一直为学生们痛恨,于是几名爱出风头的同学在一天早晨戏弄了舍监。故事的主人翁查理•西门是一位品学兼优但又家境贫困的学生,他和同学乔治•威利斯是事件发生的目击者,而戏弄舍监的同学又恰恰是查理•西门的几位同窗好友。舍监为了查明该事件的违纪学生,私下与查理•西门进行了交谈,并承诺只要查理说出制造事件的违纪学生的姓名就帮助他获取奖学金。但查理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决定不出卖朋友以求自己的前程。学校管理部门决定召开学生大会对查理和乔治进行审问,并组成师生委员会根据审问的情况对事件进行处理。在学生大会上,乔治在父亲的陪同下说出了事件制造者的名字,因而得到免于处分的优待。而查理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表示沉默,舍监一怒之下恳请师生委员会对查理进行纪律处分。这时陪同查理出席学生大会的弗兰克上校愤然站起身义正言辞地为查理辩护,他激昂演说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支持。最后师生委员会迫于广大学生们的舆论压力,经过认真的商讨,最后决定对查理免予处分。
(二)电影情节理论分析
《闻香识女人》的故事情节正是科尔伯格“公正团体”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体现。查理•西门在面对这起学校违纪事件时,陷入了“道德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不想出卖自己的朋友以换取奖学金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作为如此恶性事件的目击人,基于西方“良好公民”的教育理念,又不能将此恶性事件置之不理。按照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理论,通过“道德两难”的洗礼,学生在道德认知方面可以迈入一个阶梯。在他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模型里面,将道德水平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查理的经历恰恰是后习俗水平中从阶段5过渡到阶段6的过程。处于后习俗水平的个体,道德决策取决于权利、价值或原则,而这些必须是组成或创造这个社会的所有成员所赞同的。在阶段5中,个体所认为对的,就是维护基本权利、价值和合法的社会契约,个体有必要遵守法律或规则。阶段6称为普遍伦理原则阶段,这个阶段的个体认为,道德决策和行动必须依照作为理性者所树立的原则,这个个体原则必须基于人权平等和尊重的普遍公正原则。只要这时的法律或规则违背了普遍公正原则,个体应当坚持个体道德原则进行决策和行动。这正如电影里面的弗兰克上校台词所描绘的那样“查理今天的缄默是对是错,我不是法官或者陪审团。但我可以告诉你,他绝不会出卖别人以求前程!而这,朋友们,就叫正直!这就叫勇气!”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查理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提升了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道德认知水平也达到了阶段6。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电影中师生委员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最后对查理道德行为对与错的最终的判决机构。这里师生委员会和学生大会恰恰充当了科尔伯格德育理论中的“公正团体”角色。所谓公正团体法,是指根据集体教育原则形成的,旨在影响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发展的道德教育方法。它通过一个公正的生活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在老师和学生民主参与的团体氛围下,提升团体成员的道德判断水平和道德认知能力。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公正团体法”所要求的学生人数一般在60-100人之间,同时要求有至少5名教师成立议事委员会、顾问小组集体会议和纪律委员会。这种会议大约每周召开一次,在实施中,师生通过民主参与活动,以创造一种公正的集体氛围,帮助个人的道德获得发展,并且制定相关的纪律和规则,违反纪律和规则的学生将受到处罚。
影片中的师生委员会是由舍监,有威望的老师和学生会干部共同组成,以召开学生大会的形式和学生们共同对“戏弄舍监”事件进行了审理。虽然在团体人数和运行机制与理论中实施情况不符,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影片中这种集体形式的审理过程和“公正团体法”的核心思想和取得的德育效果是一致的。“公正团体”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参与,最终目的是实现团体成员共同的道德认知进步。影片中的学生大会上,学生们通过乔治父亲和弗兰克的辩护词能够了解到乔治和查理不同的道德思想。最终查理所坚持的原则最终赢得了学生们的支持,他们用热烈地掌声回应了弗兰克上校激昂的演讲,他们的道德认知和查理坚持的原则实现了共鸣,在思想上一同提升了道德认知能力,并且最后师生委员会的判决也肯定了他们此时所坚持的道德原则。
通过以上对电影情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正团体”理论应用到高校的德育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查理和其他学生在道德认知上一同取得了进步。因而,“公正团体”理论对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二、公正团体理论对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公正团体”理论是科尔伯格道德认知阶段论的延续,《闻香识女人》这部影片正是该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的表现,我们通过这部影片也可以看到,该理论对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正团体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发展,科尔伯格认为学校应当建立积极的道德环境,并且为学生提供各种角色承担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对民主和集体的理解,由此进一步促进团体中大多数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
其次,“公正团体法”可以使学生通过民主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感,民主参与是集体意识的表现,它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角色承担机会和较高的道德判断水平[1]。通过民主决定和公正地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学生的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最后,“公正团体法”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道德责任和道德行为履行。公正团体方法通过赋予学生一种集体的民主权利意识加强了他们的道德责任感,力图达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1]。公正团体方法就是努力改进个人要在其中作出道德决策的环境或团体的道德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有责任维护自己达成的规则和纪律,有责任从集体利益的角度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做出判断并躬身践行。实践证明,公正团体中的学生愿意以集体的思维模式考虑集体事务及其规章制度,对学校的集体利益表现出更大的责任心和行为。
20世纪60年代,在多元化价值冲击和美国高校过度重视“智力”忽视“德育”情况下,高校学生产生了普遍道德滑坡现象。在这种时代环境下,科尔伯格的德育思想应运而生,而“公正团体”理论正是他德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反观我国高校目前的道德教育现状,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弊端日益明显,笔者认为“公正团体”理论对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三、“公正团体”理论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树立现代道德教育理念,提高高校德育的活力
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多元化价值观冲击,高校学生是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影响的,因此我们更要树立现代道德理念,借鉴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以人为本,从人的发展观来讲,突出学生主体,高校的道德教育更应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与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主题为现代道德教育观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注重发挥“隐秘课程”的作用
在我国高校的道德教学工作中,一直延续着传统的“道德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向高校学生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制西方不良价值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道德灌输”形式同样给学生造成了枯燥道德学习氛围,因而在坚持“道德灌输”教育方式的同时,有必要发挥“隐秘课程”的作用,创造一种集体道德氛围。公正团体法则为如何实施隐性道德教育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隐性课程指在课程教育和学校规政策之外,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学校道德行为管理制度和方法;教师的品德及学校领导风格等等能够无形的影响学生道德认知的各种因素[2]。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是一个充满民主的道德气氛,注重培养集体价值观的场所。在这个团体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民主参与者,每个人都能对道德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达到一种道德认知的氛围,这种氛围成为一种文化,继而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我国高校的德育实践中,可以借鉴“公正团体法”的思想,创造合适道德环境,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道德认知上的实现共鸣,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的发展。
(三)设立角色承担机会,实现高校道德教育德与行的统一
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法创立是为了弥补“道德两难”模式出现的缺陷,一种道德教育如果脱离生活实践容易把学生引向空谈高论,言行不一。“公正团体法”核心思想是民主参与,充分给予学生角色承担。角色承担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了道德实践的环境,强调的是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获得道德认知,在实践中促进道德发展。面对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发生的道德失范现象像“李刚门事件”、“药家鑫事件”等,人们也不得的不反思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我们看到高校少数大学生出现了知行不一现象,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存在双重价值标准。一方面表现出对公认的伦理道德的认可、接受,另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上表现出诚信不足,践踏公共道德。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法”要求学校给予学生不同的角色承担,使学生自己获得道德认知,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高校德育最终目的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上,就是使学生在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基础上形成个体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一致。
综上所述,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理论对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步入社会转型期,在多元化价值冲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涌入学校,对我国高校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产生恶劣的影响。因而这就更加要求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突破瓶颈,积极创新,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海涛.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对我国当前高校德育的现实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3]李海凤.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4]唐红洁.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策略及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长廊,2009,2.
本文受贵州省教育厅大学生项目课题《高校学生道德和法治教育中人格自律理论的应用》资助(项目编号:11DXS013)。
作者简介:
胡朝通(1987—),男,山东嘉祥人,遵义医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
伦丽(1985—),女,河南郑州人,遵义医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