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是一种动态和谐的自然和人工互补的生态系统。构建一个符合生命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生态课堂的前提。教学环境的生态化和教学要素的生态化都会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4-0024-03
生态化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树立一种和谐理念,使课堂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任何生态系统都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课堂生态系统是教师、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这些基本要素在特定空间的组合。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整体。
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就是要焕发师生生命活力,使信息技术学习在课堂中呈现勃勃生机。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通过学习经验的积累与积极的反思,达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协调提升,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浸润着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
一、教学环境生态化
1.课堂情境:和谐自然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情境中,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教参的规定、预设的知识目标规范学生的学习,课堂气氛严肃。信息技术生态课堂要彻底改变单一的“科学”情境,强调信息技术课堂的情感性、创造性、独特性、复杂性,以体验、感悟、审美、创造为核心,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体验中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生态课堂要摒弃以前那种老师一言堂的情况,而构建一种和谐自然的课堂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综合处理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适当的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学习“初识Photoshop”这节课时,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展示几幅图片,这几幅图片分别是教师和奥巴马的合影、教师站在长城上的图片、教师在金字塔前的图片、教师在授课教室里的照片。这几张图片一展示,马上引来学生的热议,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那这些图片怎么来的呢?最后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初识Photoshop》。巧设教学情境,积极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让信息技术课充满乐趣。只有让学生打开思路,勤于动脑,敢于探索,才能使互动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2.课堂交互环境:多维互动
课堂生态的动态平衡性告诉我们:课堂是师生和环境等生态因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合作的活动过程。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就要建立共享与对话的交互环境。学生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过程是在人与人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种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首先,信息技术生态课堂要求教师成为信息技术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学习,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行为的霸权控制,敢于承认自己有不如学生的地方,要乐于向学生学习,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互动,构建充满生命力、和谐发展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共同体”。通过平等对话、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敞开心扉,将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积极主动交往的过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师生互为主体关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其次,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信息技术生态课堂要求传统的个体学习让位于更富有生态性的合作学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当代学习渠道的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活的文化资源,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能够便捷、有效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创造教学环境,提供学生之间传授知识的机会,把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融入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学习是以学生制作《作文选》的探究过程为活动主线,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把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学习任务的布置按照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化难为易,分层次安排,让学生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探究学习。最后把全体同学排好的版面汇集起来,形成《作文选》, 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也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二、教学要素生态化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元素,信息技术生态课堂重点考察的就是三个基本元素在课堂教学中的样态及其相互关系。
1.教学内容呈现生命态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命的繁衍生长是靠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和互生来支撑的。教学中的相互作用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而且应该包括教师与教材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式教育视野中,教材不只是“材料”,教材本身也应该成为一个“对话者”。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而不是按照教材死板地去讲。在笔者拿到《初识Photoshop》课题的时候,根据教材和教参,从体现新课标的思路出发,精心设计了教学设计第一稿《精彩瞬间,快乐体验Photoshop之旅》,自己也颇下了一番功夫,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接着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分别进入快乐之旅的第1、2、3站和终点站,最后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总结,笔者用这个自认为很满意的教学设计提前进行了上课,结果课后评价却很不理想。通过查找原因,笔者抛开教材,抛开教参,真正从这个课题的本身出发,从教学需求出发,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初识Photoshop”,定位是“初识”,那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很明确了,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1)了解Photoshop。(2)认识Photoshop功能和界面。(3)通过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来加深对Photoshop的了解。教学内容简洁明晰,只有在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好的教学设计。正是在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上跳开了束缚,创造性地完成教学设计,让教学内容呈现生命态,信息技术课堂才能呈现生命态。
2.彰显学生个性的课堂生态
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传统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等待被灌输的“瓶子”,学生独特的实践体验被剥夺了。而在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一团待燃的火”,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理解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应提倡勇于质疑、乐于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风气,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气氛,使学生焕发生命活力,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江苏省信息技术教材为例,其中信息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体验实践。信息技术课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有其他的方法吗?比如对于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这一知识点的处理,站在初中生的角度介绍了种种的可行方法,突破了以往动辄要上网获取信息的片面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由“学会”到“会学”。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从而分析问题,继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审美能力自主进行信息加工和处理。由于课堂上的任务是学生自己发现继而要去解决的,所以学生的主动性特别高,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程度不均的问题。
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生态个体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保护其自主性”,注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要承认并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3.教师树立课堂生态意识
我们的许多教师生态意识还比较薄弱,在教学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是老师口若悬河,一讲到底,成为绝对的课堂权威和课堂学习的控制者;而学生保持极度的沉默,“虚心听讲”,不懂得更懒于反思和创新,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湮灭。所以,要建立生态化课堂,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树立生态意识。信息技术新课程中,教师作为“人的因素”,不再是教科书被动消极的执行者,而是课程主动积极的开发者,教师要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展示自身的生命智慧。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帮助者,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育的研究者以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信息技术活动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业务技术水平要过硬,“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你才有可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把握知识的精髓,教学时才会轻松应对,收放自如。信息技术教师要敢于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强烈的爱心,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把教学当成一件崇高的事业去对待。
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允许学生多元的、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要释放自己的创造性潜能,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和体验。同时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教学设计。无论你的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多么细致,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所以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针对不同的学生,自己应该有多个备案,根据课堂的情况来进行教学,做到井然有序。
总之,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改变观念,从传统的教师为主体改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潜力与活力,使信息技术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2]卢谦.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
[3]黄忆春. 生态主义课堂教学观的再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1).
[4]孙芙蓉.国外课堂生态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10).
[5]江苏省信息技术指导纲要[S].2007.
(编辑:郭桂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4-0024-03
生态化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树立一种和谐理念,使课堂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任何生态系统都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课堂生态系统是教师、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这些基本要素在特定空间的组合。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整体。
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就是要焕发师生生命活力,使信息技术学习在课堂中呈现勃勃生机。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通过学习经验的积累与积极的反思,达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协调提升,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浸润着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
一、教学环境生态化
1.课堂情境:和谐自然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情境中,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教参的规定、预设的知识目标规范学生的学习,课堂气氛严肃。信息技术生态课堂要彻底改变单一的“科学”情境,强调信息技术课堂的情感性、创造性、独特性、复杂性,以体验、感悟、审美、创造为核心,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体验中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生态课堂要摒弃以前那种老师一言堂的情况,而构建一种和谐自然的课堂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综合处理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适当的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学习“初识Photoshop”这节课时,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展示几幅图片,这几幅图片分别是教师和奥巴马的合影、教师站在长城上的图片、教师在金字塔前的图片、教师在授课教室里的照片。这几张图片一展示,马上引来学生的热议,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那这些图片怎么来的呢?最后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初识Photoshop》。巧设教学情境,积极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让信息技术课充满乐趣。只有让学生打开思路,勤于动脑,敢于探索,才能使互动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2.课堂交互环境:多维互动
课堂生态的动态平衡性告诉我们:课堂是师生和环境等生态因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合作的活动过程。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就要建立共享与对话的交互环境。学生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过程是在人与人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种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首先,信息技术生态课堂要求教师成为信息技术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学习,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行为的霸权控制,敢于承认自己有不如学生的地方,要乐于向学生学习,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互动,构建充满生命力、和谐发展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共同体”。通过平等对话、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敞开心扉,将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积极主动交往的过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师生互为主体关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其次,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信息技术生态课堂要求传统的个体学习让位于更富有生态性的合作学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当代学习渠道的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活的文化资源,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能够便捷、有效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创造教学环境,提供学生之间传授知识的机会,把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融入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学习是以学生制作《作文选》的探究过程为活动主线,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把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学习任务的布置按照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化难为易,分层次安排,让学生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探究学习。最后把全体同学排好的版面汇集起来,形成《作文选》, 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也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二、教学要素生态化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元素,信息技术生态课堂重点考察的就是三个基本元素在课堂教学中的样态及其相互关系。
1.教学内容呈现生命态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命的繁衍生长是靠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和互生来支撑的。教学中的相互作用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而且应该包括教师与教材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式教育视野中,教材不只是“材料”,教材本身也应该成为一个“对话者”。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而不是按照教材死板地去讲。在笔者拿到《初识Photoshop》课题的时候,根据教材和教参,从体现新课标的思路出发,精心设计了教学设计第一稿《精彩瞬间,快乐体验Photoshop之旅》,自己也颇下了一番功夫,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接着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分别进入快乐之旅的第1、2、3站和终点站,最后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总结,笔者用这个自认为很满意的教学设计提前进行了上课,结果课后评价却很不理想。通过查找原因,笔者抛开教材,抛开教参,真正从这个课题的本身出发,从教学需求出发,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初识Photoshop”,定位是“初识”,那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很明确了,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1)了解Photoshop。(2)认识Photoshop功能和界面。(3)通过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来加深对Photoshop的了解。教学内容简洁明晰,只有在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好的教学设计。正是在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上跳开了束缚,创造性地完成教学设计,让教学内容呈现生命态,信息技术课堂才能呈现生命态。
2.彰显学生个性的课堂生态
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传统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等待被灌输的“瓶子”,学生独特的实践体验被剥夺了。而在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一团待燃的火”,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理解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应提倡勇于质疑、乐于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风气,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气氛,使学生焕发生命活力,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江苏省信息技术教材为例,其中信息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体验实践。信息技术课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有其他的方法吗?比如对于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这一知识点的处理,站在初中生的角度介绍了种种的可行方法,突破了以往动辄要上网获取信息的片面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由“学会”到“会学”。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从而分析问题,继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审美能力自主进行信息加工和处理。由于课堂上的任务是学生自己发现继而要去解决的,所以学生的主动性特别高,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程度不均的问题。
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生态个体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保护其自主性”,注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要承认并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3.教师树立课堂生态意识
我们的许多教师生态意识还比较薄弱,在教学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是老师口若悬河,一讲到底,成为绝对的课堂权威和课堂学习的控制者;而学生保持极度的沉默,“虚心听讲”,不懂得更懒于反思和创新,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湮灭。所以,要建立生态化课堂,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树立生态意识。信息技术新课程中,教师作为“人的因素”,不再是教科书被动消极的执行者,而是课程主动积极的开发者,教师要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展示自身的生命智慧。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帮助者,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育的研究者以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信息技术活动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业务技术水平要过硬,“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你才有可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把握知识的精髓,教学时才会轻松应对,收放自如。信息技术教师要敢于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强烈的爱心,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把教学当成一件崇高的事业去对待。
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允许学生多元的、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要释放自己的创造性潜能,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和体验。同时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教学设计。无论你的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多么细致,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所以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针对不同的学生,自己应该有多个备案,根据课堂的情况来进行教学,做到井然有序。
总之,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改变观念,从传统的教师为主体改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潜力与活力,使信息技术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2]卢谦.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
[3]黄忆春. 生态主义课堂教学观的再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1).
[4]孙芙蓉.国外课堂生态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10).
[5]江苏省信息技术指导纲要[S].2007.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