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重视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学最明显的特点是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的数学素质层次不齐。归根结底,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数学思维能力不同造成的。因而,笔者在论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虽是笔者的管窥之见,期望能为广大一线初中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方式;中学数学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才会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学生在课堂上才有施展才智的空间,才会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来巩固和提高综合素养。一个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效的数学课堂不只是教师简简单单地讲、学生听听即可,而是需要师生间的互动。当今时代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更加看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潜能。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生树立自学观念
新课改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决策者”角色,而不是“执行者”,在授课中应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也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加强引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离开课本”,通过图书馆及网络信息获取的方式主动收集知识,应用信息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也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点。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四边形中位线”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设计一堂活动课,就“将四边形各边中点进行连线,得出的新四边形与原对角线有何联系”展开活动,可以将学生分组,并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想象,通过绘画及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分析,对这一问题学生会得出不同答案,如连线可形成菱形,前提是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要相等;连线而成的矩形要求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是相互垂直的等。这样既能引出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又使学生增强了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温故知新”,帮助学生树立自学观念,使其自主提升核心素养。
2在教师的追问中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精彩之处、错误之处应及时追问,在学生得出答案后,不要马上予以肯定或者否定,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同学也获得思考的空间.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借此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时也必然会促进主体的自我反思.在教师的追问中促进学生的反思,让学生养成对问题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和挖掘的习惯。
3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针对初中数学抽象性特点,可以采用直观展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融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或将其与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联系起来,学生会不自觉地把对生活的热情转化成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真切体会到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还能够有效开拓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4增强自主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能更好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在加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措施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在进行几何图形的讲授时,可以在相关知识讲解完毕后开展一堂“动手课”,主题为“图形的平面镶嵌”。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准备水彩笔、剪刀、纸板等工具,学生需要利用工具及几何知识,制作出能拼接成一个平面的图案,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提出几个小问题,如“几个全等三角形能拼接成一个平面吗?”“几个完全一样的四边形也可以吗?”合理设计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及创造,利用手边工具进行纸板绘制剪裁,应用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的知识点,能轻松将全等三角形及四边形拼接成一个平面。在活动中,还可以就美观进行评选,由学生投票,选出制作得最为美观的作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其敢于质疑,主动探讨。通过质疑精神的培养,学生能勇敢提出疑惑,主动探索知识,进而针对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依据。同时,在授课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应保持公平公正态度,对于每个学生的不足应及时指出,对正确的进行表扬,激励其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师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课程讲解中,可以对相关概念进行简单介绍,但不讲解具体内容,让学生自主探讨,提出概念性假设,如“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两边之差等于第三边”,根据分析进行小型辩论,学生大胆提出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指出正确观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差小于第三边,不存在等于情况”。这样学生可以掌握数学概念的正确分析方法,面对新知识时能勇于探索,大胆提出质疑,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6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在调动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促进学生对概念、定理的内涵与外延深入理解与思考。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前提下整理出不懂和似懂非懂部分,通过小组讨论来达到学习目的,如果遇到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到相应的结论。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讨论得到的知识会使学生记得更加牢固,而且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在学生理解之后再统一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學生对知识的印象,并补充一些学生“似懂非懂”的知识,弥补不足、查缺补漏。教师在课后一定要适当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做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找到自己对于知识理解的不足,以及不懂、掌握不牢的地方,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整理出来,教师统一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并通过一定的努力但没有解决,所以学生非常迫切地希望这些问题能够解决。学生在课堂上会认真听讲,课堂效率也会得到相应提高,这也正符合孔子的教育理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结合数学课程特征,在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夫强.拓展操作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J].考试周刊,2014(73):62.
[2] 黄诚标.浅析初中数学活动与数学思维的培养分析[J].课程与教学,2017(03):74.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五中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方式;中学数学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才会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学生在课堂上才有施展才智的空间,才会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来巩固和提高综合素养。一个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效的数学课堂不只是教师简简单单地讲、学生听听即可,而是需要师生间的互动。当今时代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更加看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潜能。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生树立自学观念
新课改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决策者”角色,而不是“执行者”,在授课中应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也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加强引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离开课本”,通过图书馆及网络信息获取的方式主动收集知识,应用信息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也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点。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四边形中位线”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设计一堂活动课,就“将四边形各边中点进行连线,得出的新四边形与原对角线有何联系”展开活动,可以将学生分组,并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想象,通过绘画及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分析,对这一问题学生会得出不同答案,如连线可形成菱形,前提是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要相等;连线而成的矩形要求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是相互垂直的等。这样既能引出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又使学生增强了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温故知新”,帮助学生树立自学观念,使其自主提升核心素养。
2在教师的追问中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精彩之处、错误之处应及时追问,在学生得出答案后,不要马上予以肯定或者否定,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同学也获得思考的空间.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借此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时也必然会促进主体的自我反思.在教师的追问中促进学生的反思,让学生养成对问题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和挖掘的习惯。
3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针对初中数学抽象性特点,可以采用直观展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融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或将其与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联系起来,学生会不自觉地把对生活的热情转化成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真切体会到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还能够有效开拓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4增强自主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能更好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在加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措施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在进行几何图形的讲授时,可以在相关知识讲解完毕后开展一堂“动手课”,主题为“图形的平面镶嵌”。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准备水彩笔、剪刀、纸板等工具,学生需要利用工具及几何知识,制作出能拼接成一个平面的图案,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提出几个小问题,如“几个全等三角形能拼接成一个平面吗?”“几个完全一样的四边形也可以吗?”合理设计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及创造,利用手边工具进行纸板绘制剪裁,应用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的知识点,能轻松将全等三角形及四边形拼接成一个平面。在活动中,还可以就美观进行评选,由学生投票,选出制作得最为美观的作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其敢于质疑,主动探讨。通过质疑精神的培养,学生能勇敢提出疑惑,主动探索知识,进而针对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依据。同时,在授课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应保持公平公正态度,对于每个学生的不足应及时指出,对正确的进行表扬,激励其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师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课程讲解中,可以对相关概念进行简单介绍,但不讲解具体内容,让学生自主探讨,提出概念性假设,如“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两边之差等于第三边”,根据分析进行小型辩论,学生大胆提出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指出正确观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差小于第三边,不存在等于情况”。这样学生可以掌握数学概念的正确分析方法,面对新知识时能勇于探索,大胆提出质疑,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6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在调动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促进学生对概念、定理的内涵与外延深入理解与思考。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前提下整理出不懂和似懂非懂部分,通过小组讨论来达到学习目的,如果遇到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到相应的结论。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讨论得到的知识会使学生记得更加牢固,而且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在学生理解之后再统一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學生对知识的印象,并补充一些学生“似懂非懂”的知识,弥补不足、查缺补漏。教师在课后一定要适当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做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找到自己对于知识理解的不足,以及不懂、掌握不牢的地方,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整理出来,教师统一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并通过一定的努力但没有解决,所以学生非常迫切地希望这些问题能够解决。学生在课堂上会认真听讲,课堂效率也会得到相应提高,这也正符合孔子的教育理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结合数学课程特征,在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夫强.拓展操作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J].考试周刊,2014(73):62.
[2] 黄诚标.浅析初中数学活动与数学思维的培养分析[J].课程与教学,2017(03):74.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