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础、影响最深远的学科之一,对小学生的德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方法进行了论述,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 方法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教材本身具有优美的语言文本、生动的训练、丰富高尚的感情,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生的心灵和道德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在塑造学生品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实施德育。
一、利用阅读使学生进行自我品德教育
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尽力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缩小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进行自我品德教育,这有利于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品德问题的习惯和自我品德教育的能力。因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限,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评价水平,增强阅读效果。
如在讲授三年级语文《争吵》这篇课文时,我对阅读指导深有体会。《争吵》写的是克莱谛和安利柯因为墨水滴在笔记本上,弄脏本子,而引起的争吵。教完这课后,我针对“争吵”一词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而理解文章的主题,问题如下:(1)在争吵这件事中到底谁做错了?是克莱谛还是安利柯?(2)这两个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有一位学生说:我认为克莱谛做得很棒,我最喜欢他。他不但原谅了安利柯对自己的报复行为,而且主动要求与他和好,继续做好朋友,我应该向克莱谛学习。还有一位同学说:老师,我喜欢的也是克莱谛。我觉得他是一个孝顺父母,很勤劳的人。因为他经常帮助父母干活,而且服侍生病的妈妈,我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他们的发言使我思考:语文课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陶冶孩子的性情,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做人。
二、利用榜样人物的力量影响学生的品德
多数小学生经常会将名人领袖作为自己人生的榜样。运用榜样人物教育学生,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可以使榜样人物的形象深深刻在学生的头脑里,成为激励他们前进的力量。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首先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然后开始学习这篇《孔子拜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再次比较形象地了解到:孔子虽然是个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却非常勤学好问,三十多岁还拜老子为师,可见孔子的谦虚、孜孜以求。于是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形象总是在学生脑海中,孔子成了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从学生写读后感《读“孔子拜师”有感》这篇作文可看出: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榜样人物的力量很大,它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基本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要因材施教
结合教材进行德育教育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一篇好的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在教育时也必须使用不同的语汇与表达形式。例如,在教二年级古诗《草》时,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生理、智力、心理特点,只能讲“野草的生命力顽强,它能破土而出,破石而生”,激发同学们去学习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就不能再讲了。但在讲五年级《种子的力》时,就可以讲到“小草能推翻石头”的更深刻的意义,它不仅表现为自己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象征中华民族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必胜的力量和民族精神,从而让学生学习革命前辈不畏环境恶劣,顽强抗击敌人和决心抗战到底的革命精神和力量。
在指导朗读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不同,选择与他们适合的材料,并为他们确定不同的标准。如慷慨激昂的,要多叫性格开朗、办事果断的学生来读;而感情平和的,则适合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来读;至于说明文,则由稳重、冷静的同学来读会更好。还要特别注意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男生适合读感情比较深沉的,女生则更适合读比较欢快的。在指导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适当加以升华。
四、联系实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认识和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并运用具体生动的事实和亲切可感的形象进行教育,以使学生获得有关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方面的经验和感化熏陶,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认识和情感。
实践活动直观性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大,既可以用事实弥补语言说理的不足,又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吸取丰富的思想营养。
有一次班级组织学生去部队参观,看到解放军的被子叠得像豆腐块,日常用品都摆放成一条线时,他们不住地羡慕和惊叹。我从同学们的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惊叹的神情,还有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决心。
语文实践活动结束后,布置学生的作业是写一篇关于参观部队后的观后感。当看到同学们写的作文时,我十分感动,有同学写道:“当我看到解放军叔叔的被子叠得像豆腐块,日常用品都摆放整齐,我想到了自己每天早上起床都是妈妈给我叠被子,把牙膏挤好,我才会刷牙。参观完部队,我决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孩子。”通过这样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接受了实际的生活教育,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和形象进行感染,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德育教育,真正达到了教书与育人的和谐完美统一。
五、利用课后延伸适机渗透学生思想教育
德育工作在课后也要适当地加以延伸。学生的作业不仅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而且能真实反映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课后延伸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依靠作业或作文进行延伸。例如学完《第一次抱母亲》后,让学生回家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并写一篇日记。其二,依靠课外阅读进行延伸。例如学了《军神》,可指导学生看有关刘伯承的传记,使学生对刘伯承同志用兵如神、意志坚强、有着超乎一般人的钢铁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批改作业及与学生的课后交流中,要关注德育。我在批改学生的日记时,看到有位同学写道:他看见同学的爸爸开车来接,心里非常羡慕,于是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一下子有了许多钱,买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醒来后才知是一场梦,在日记结尾他写道:“美梦成真该多好啊!”很显然,日记流露出他的真情实感,但这种思想的苗头是不正确的。看完,我写下了这样的批语:“美梦会成真吗?世界上有不劳而获的吗?”这之后我又开了以此为主题的班会,使全体同学都受到教育。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课,天天接触,时时训练,对学生所产生的熏陶作用是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和审美的情操。德育要从小抓起,要不间断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夏家发,杨再隋.小学语文教育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 方法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教材本身具有优美的语言文本、生动的训练、丰富高尚的感情,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生的心灵和道德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在塑造学生品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实施德育。
一、利用阅读使学生进行自我品德教育
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尽力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缩小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进行自我品德教育,这有利于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品德问题的习惯和自我品德教育的能力。因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限,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评价水平,增强阅读效果。
如在讲授三年级语文《争吵》这篇课文时,我对阅读指导深有体会。《争吵》写的是克莱谛和安利柯因为墨水滴在笔记本上,弄脏本子,而引起的争吵。教完这课后,我针对“争吵”一词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而理解文章的主题,问题如下:(1)在争吵这件事中到底谁做错了?是克莱谛还是安利柯?(2)这两个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有一位学生说:我认为克莱谛做得很棒,我最喜欢他。他不但原谅了安利柯对自己的报复行为,而且主动要求与他和好,继续做好朋友,我应该向克莱谛学习。还有一位同学说:老师,我喜欢的也是克莱谛。我觉得他是一个孝顺父母,很勤劳的人。因为他经常帮助父母干活,而且服侍生病的妈妈,我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他们的发言使我思考:语文课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陶冶孩子的性情,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做人。
二、利用榜样人物的力量影响学生的品德
多数小学生经常会将名人领袖作为自己人生的榜样。运用榜样人物教育学生,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可以使榜样人物的形象深深刻在学生的头脑里,成为激励他们前进的力量。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首先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然后开始学习这篇《孔子拜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再次比较形象地了解到:孔子虽然是个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却非常勤学好问,三十多岁还拜老子为师,可见孔子的谦虚、孜孜以求。于是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形象总是在学生脑海中,孔子成了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从学生写读后感《读“孔子拜师”有感》这篇作文可看出: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榜样人物的力量很大,它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基本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要因材施教
结合教材进行德育教育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一篇好的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在教育时也必须使用不同的语汇与表达形式。例如,在教二年级古诗《草》时,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生理、智力、心理特点,只能讲“野草的生命力顽强,它能破土而出,破石而生”,激发同学们去学习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就不能再讲了。但在讲五年级《种子的力》时,就可以讲到“小草能推翻石头”的更深刻的意义,它不仅表现为自己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象征中华民族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必胜的力量和民族精神,从而让学生学习革命前辈不畏环境恶劣,顽强抗击敌人和决心抗战到底的革命精神和力量。
在指导朗读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不同,选择与他们适合的材料,并为他们确定不同的标准。如慷慨激昂的,要多叫性格开朗、办事果断的学生来读;而感情平和的,则适合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来读;至于说明文,则由稳重、冷静的同学来读会更好。还要特别注意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男生适合读感情比较深沉的,女生则更适合读比较欢快的。在指导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适当加以升华。
四、联系实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认识和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并运用具体生动的事实和亲切可感的形象进行教育,以使学生获得有关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方面的经验和感化熏陶,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认识和情感。
实践活动直观性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大,既可以用事实弥补语言说理的不足,又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吸取丰富的思想营养。
有一次班级组织学生去部队参观,看到解放军的被子叠得像豆腐块,日常用品都摆放成一条线时,他们不住地羡慕和惊叹。我从同学们的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惊叹的神情,还有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决心。
语文实践活动结束后,布置学生的作业是写一篇关于参观部队后的观后感。当看到同学们写的作文时,我十分感动,有同学写道:“当我看到解放军叔叔的被子叠得像豆腐块,日常用品都摆放整齐,我想到了自己每天早上起床都是妈妈给我叠被子,把牙膏挤好,我才会刷牙。参观完部队,我决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孩子。”通过这样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接受了实际的生活教育,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和形象进行感染,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德育教育,真正达到了教书与育人的和谐完美统一。
五、利用课后延伸适机渗透学生思想教育
德育工作在课后也要适当地加以延伸。学生的作业不仅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而且能真实反映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课后延伸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依靠作业或作文进行延伸。例如学完《第一次抱母亲》后,让学生回家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并写一篇日记。其二,依靠课外阅读进行延伸。例如学了《军神》,可指导学生看有关刘伯承的传记,使学生对刘伯承同志用兵如神、意志坚强、有着超乎一般人的钢铁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批改作业及与学生的课后交流中,要关注德育。我在批改学生的日记时,看到有位同学写道:他看见同学的爸爸开车来接,心里非常羡慕,于是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一下子有了许多钱,买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醒来后才知是一场梦,在日记结尾他写道:“美梦成真该多好啊!”很显然,日记流露出他的真情实感,但这种思想的苗头是不正确的。看完,我写下了这样的批语:“美梦会成真吗?世界上有不劳而获的吗?”这之后我又开了以此为主题的班会,使全体同学都受到教育。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课,天天接触,时时训练,对学生所产生的熏陶作用是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和审美的情操。德育要从小抓起,要不间断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夏家发,杨再隋.小学语文教育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