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主性发挥为目标的初中语文复习方法引导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1988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复习引导工作做好,对于促进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其学习能力,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知识既多且杂,因此,复习的过程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复习起来难度非常大,成为很多教师难以把握的一个环节。为了改善当前复习引导的状况,教师需要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力争让复习课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下面所提到的课堂总结、知识巩固与灵活应用几个步骤,均是教师应当认真加以把握的。
  一、对教学内容的初次总结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时间,对这一时间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可以说是复习的必备过程。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自主性发挥为前提,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总结,从而起到梳理相关知识的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上课时摘录的笔记进行整理,以便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内容,接下来指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精细化梳理,使各项知识点清晰化,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将单字、词汇、重点句子等标识出来。一旦学生的复习方向清晰了,接下来的工作便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并从此过程中产生新的感悟,实现新的突破。通常情况下,语文考试中的内容均会在课堂上与教材中有所涉及,因此对这些内容的总结,还需要将之与可能的考试内容相联系,像背诵教材中出现的名言,明确经典篇章的作者,了解文本重点字词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主要体现于勤动手、勤动脑上,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需要随时敦促学生完成任务,并做好检查工作。
  二、对基础知识的适度训练
  依靠课后练习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以自主的姿态对基础知识进行适度的练习。在初中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引导方法,把学生带入以练习为形式的复习氛围中来,让学生得以更加有效地处理目标字、词等项知识内容。在训练中重点指向的复习内容为语文教材的配套练习,尤其是语文教材里经常出现的常用易错点,像多音字、近义词等,均可以成为配套练习的良好素材。比如在学习了《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以后,教师即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题,用以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复习:“这篇课文所采用的是清代的白话,里面的一些词语,在字面上同现代汉语并没有区别,可是其意思却迥异,试着找出这些词语,并进行古今意思的对照分析。”这样的问题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特点,在语文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很快得到答案。同样的例子还有《沁园春·雪》一课的练习题,教师要求学生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进行分析,指出“今朝”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特殊意义,它与现在的含义有何不同。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可以明确其所展现的是当时的国情,是大革命的时代背景,用那样的特殊背景来烘托作者毛泽东所处的历史环境与时代使命。再比如学习了《木兰诗》以后,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练习问题:翻译下面所列出的句子,并分析上下句相互补充的表达方式与效果,其一,“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其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其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学生在自主思考以后,可以明确这些句子同样都是对互文手法的应用。对于这些基础性内容,学生易于出现理解上的偏失,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出现的可能性,应当加强自主训练。总之,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复习充分发挥训练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应用中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处理相应的问题提供良好的方法,提高语文能力、改善学习效果。
  三、对复习过程的灵活运用
  个性化与灵活化是相依相存的关系,只有保证复习过程的灵活化,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得到更为合理的发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保证经典题型不缺位的前提下,不断给学生提供更有利于其灵活处理各类问题的契机,避免墨守成规,或者仅对基本题型进行讲解的问题。从本地近些年出现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灵活化的问题供给也是一个趋势,对复习过程的灵活应用也恰恰因应了这个趋势,有助于学生同步掌握基础知识与解题技巧,帮助大家看到题目便有与之相对应的思维产生。比如曾经有一次中考语文的阅读材料是《中国结》,并附有下面的问题:“文章引用了《周易·系辞》以及梁武帝所创作的《有所思》诗,这样的引用为了说明什么?”该问题往往使学生无所适从,而当学生在语文复习中了解了“引用资料”的文章创作手法以后,问题是会迎刃而解的,其关键的一点在于了解“引用资料”的文章创作手法知识,而且对于这类知识的了解,应当是灵活的了解,而非僵化的背诵,知道其在具体问题中的灵活形式,才是真正把握所学内容的最终旨趣所在。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复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几乎是每次课堂的必要延伸。因此教师应当用心揣摩,将复习构建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配套环节,并在此环节中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发挥,用以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與知识、品格素养。在此过程中,对课堂的总结、对知识的巩固,以及灵活性应用几个步骤应当是循序上升的,这几个步骤有条理的推动,对于学生自主性复习的引导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他文献
江苏省第十二届“蓝天杯”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会课活动在徐州市新沂钟吾中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并参与会课。  钟吾中学始建于2002年,共有61个班,学生3328人,教师251人。通过2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此次活动中,有来自全省各市的67位优秀教师参与比赛。其中语文参赛教师25人,分成三组赛课,我分在第二组,共有8名教师同台竞技。其中八年级《阿里山纪行》3节,九年级《与朱元思书》5节。我上
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诗歌是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它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与感情是它的基础。与其他体裁不同,诗歌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当如何如何,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形中给教师的“讲”课增加了难度。为了将“意会”之意弄清道明,许多教师殚精竭虑,多方推敲、挖掘,结果却是想讲的似乎有千言万语,可真正说清楚却并不容易,于是乎,只能来个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学生们往往也就囫囵吞枣,观其大略而已。  优秀的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得到应用普及,在网络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本文对网络时代利用互联网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探讨网络时代完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网络的普及,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关系,学校和家庭都应正视心理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网络有着无穷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世界”在初中生的眼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局限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在网络环境下,他们看到了更为广阔多姿的奇光异彩,领略到了更为新颖丰富的空间。课堂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再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这样的画面:一个老师站在一群孩子面前,手中拿着一本书和一支粉笔,背对着一块黑板。于是,“慕课”“翻转课堂”“微课”这样的新词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它们凭借其“短小”“
为了改变写作教学备受批评的现状,长期以来,好多语文人在讨论构建写作知识序列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仍然莫衷一是。许多一线语文教师也认为,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差,是写作教学的随意性大,没有构建相应的写作知识序列造成的。实际上,写作知识细微而复杂,究竟以哪方面的知识为起点,一时很难有定论,就是有写作知识序列作为参考,学情基础无论如何都会存在差别,学生对写作知识的掌握也存在差异,所以应该把学情状况作为写作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至少阅读两三部名著”。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基石,阅读又是前提、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石,要特别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又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目前,很多语文老师只重视课内阅读,忽视了课外阅读,那是极其错误的做法。因为课内阅读
1960年,钱穆先生撰成《读诗经》一文,就《诗经》研究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不同于先哲时贤的看法,其中对“孔门之诗教”问题的阐发,引人深思:  今果认《诗经》乃古代王官之学,为当时治天下之具,则其书必然与周公有关,必然与周公制礼作乐有关,必然与西周初期政治之大措施有关,此为讨论《诗经》所宜首先决定之第一义。……孔子论诗,与周公之创作雅颂,用意已远有距离。毋宁孔子之于诗,重视其对于私人道德心性之修
语文教学自教改以来,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不断革新,从“单篇课文阅读教学”到“单元组织阅读教学”,教学思路在不断拓展,但改革的步伐仍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专题教学应运而生。语文专题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开展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活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另一方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教育作为社会活动重点,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点所在。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化学课堂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課堂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之中都有广泛运用,教育领
《北京四合院》是一篇新增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教材的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课文大概由这几个部分组成:总体介绍并引出说明对象——北京四合院;介绍北京现存的四合院的特点,包括大小、数量、分布、形式、结构布局等;分别从人们的居住感受(正面)、高层建筑的缺陷(反面)以及北京四合院带给人们精神需求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社会功能;提出对现代城市住宅建筑的建议与希望。网络上关于这篇新课文的教学资源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