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等诸多问题。从能源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人均可采石油储量还不到世界人均可采石油储量的10%。从环境角度来看,我国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保障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减排节能任重道远,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刻不容缓。同时,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制高点,其产业发展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2011年3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新能源汽车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除此之外,科技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等政府部门也都相继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和推广政策。中国政府持续出台的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也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令人期待。
一、外资品牌占据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地位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很好的增长潜力,然而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相比,中国还处在产业发展初期。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由于外资品牌产业链相对成熟,也拥有比较稳固的整车配套关系。
从全球范围来看,三菱i-MiEV是较早实现量产的新一代纯电动车,2009年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超过1万辆,日产聆风在2010年上市,成为目前单一车型销量最大的纯电动车,销量超过2万辆。除纯电动车外,拥有成熟技术和低成本优势的混合动力汽车现也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进入产业化。2012年,全球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量为153.8万辆,同比增长41%。预计到2015年该数据将增至300万辆,增幅约为2011年的175%。而全球混合动力车的主导品牌仍然以美国和日本为主。相对之下,虽然国内汽车厂商都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但都处于产业初期阶段,在国际市场上鲜有影响力。
二、电池技术与配套设施缺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两大难题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缺乏核心竞争技术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给动力电池市场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动力电池目前仍属于新兴行业,电池系统的成本偏高是导致电动汽车整车的价格高昂的主要原因。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电力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价值的主体部分,其价值均在整车成本的一半以上;而动力电池在电力驱动系统中的成本比例则高达50%~70%。因此,动力电池的性能和成本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然而,我国有上千家电池企业,几乎绝大部分电池企业都是本世纪初之后才成立,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以生产电动自行车电池或低价电动车电池为主,能够生产核心动力锂电池的寥寥无几。总体来看,动力电池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着力打破外资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的垄断现象,是唯一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化的先决条件。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配套设施仍显不足
为配合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进政策,国家电网公司近几年也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截至2012年,北京地区已建设完成12座充换电站,充电桩274个,同时建设了目前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最具环保示范效应的高安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在浙江省建成了跨城市的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充换电站13座、交流充电桩500个,沿杭州金华高速公路建设电池更换站4座;在山东青岛,建成了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真正实现电池与电网间的充放电:在低谷时段为更换下的电池充电,在电网用电高峰时向电网回馈电能。除此之外,各地也在规划、建设充电设施。然而,这对于中国巨大的汽车保有量来说,还远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规模应用的庞大需求。同时,充换电效率低下,也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优化充电网络的布局和提高充换电的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政府与企业双方共同努力应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突出重围的途径
(一)政府持续大力度扶持
从国家层面持续大力扶持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从市场方面来看,政府的扶持应主要体现在出台政策扩大现有的试点规模,在更多有条件的城市开展试验推广。同时,政府大幅度增加购车补贴,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鼓励消费者购买。从产业方面来看,政府应加强鼓励关键零部件研发、新车型开发等,还应在车辆配套设施建设、专利技术保护等方面上加大扶持力度。
与此同时,政府需要积极促进产、学、研的结合,通过重大科技专项推进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的发展。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政府应严格予以监督,并制定客观的研究成果评价体系。同时,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也是保障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汽车生产厂家、系统部件厂家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展开合作,着力突破技术堡垒,完善产业链,提高自主和联合研发能力。另外,也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必要的专利技术和资产进行购买利用。从人才培养方面,国家应持续在各重点高校设立完善而专业的投资基金,促使将所学技术向产品的转化,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避免人才流失。最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抓紧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产品标准,形成标准化产品体系和系列化产品。从法规角度进一步保障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和安全可靠,保障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和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二)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掌握关键技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厂商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还处在初步阶段,许多零部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依靠进口获得。因此,整车制造商必须力争逐步掌握大部分的关键技术的主动权,这样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先性,进而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占领一席之地。企业对于非关键性零件,可以选择外购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建立一个稳定的非关键性零部件供应体系,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产品外购的过程中,首先应选择具备合格资质的供应商。其次,在选定合格供应商之后,则要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供应商选择上,可选择的方式主要是对供应商的兼并收购或交叉持股等,以保障供应链体系的稳定性和共同利益。 责编/王蒙
在2011年3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新能源汽车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除此之外,科技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等政府部门也都相继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和推广政策。中国政府持续出台的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也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令人期待。
一、外资品牌占据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地位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很好的增长潜力,然而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相比,中国还处在产业发展初期。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由于外资品牌产业链相对成熟,也拥有比较稳固的整车配套关系。
从全球范围来看,三菱i-MiEV是较早实现量产的新一代纯电动车,2009年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超过1万辆,日产聆风在2010年上市,成为目前单一车型销量最大的纯电动车,销量超过2万辆。除纯电动车外,拥有成熟技术和低成本优势的混合动力汽车现也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进入产业化。2012年,全球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量为153.8万辆,同比增长41%。预计到2015年该数据将增至300万辆,增幅约为2011年的175%。而全球混合动力车的主导品牌仍然以美国和日本为主。相对之下,虽然国内汽车厂商都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但都处于产业初期阶段,在国际市场上鲜有影响力。
二、电池技术与配套设施缺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两大难题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缺乏核心竞争技术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给动力电池市场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动力电池目前仍属于新兴行业,电池系统的成本偏高是导致电动汽车整车的价格高昂的主要原因。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电力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价值的主体部分,其价值均在整车成本的一半以上;而动力电池在电力驱动系统中的成本比例则高达50%~70%。因此,动力电池的性能和成本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然而,我国有上千家电池企业,几乎绝大部分电池企业都是本世纪初之后才成立,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以生产电动自行车电池或低价电动车电池为主,能够生产核心动力锂电池的寥寥无几。总体来看,动力电池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着力打破外资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的垄断现象,是唯一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化的先决条件。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配套设施仍显不足
为配合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进政策,国家电网公司近几年也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截至2012年,北京地区已建设完成12座充换电站,充电桩274个,同时建设了目前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最具环保示范效应的高安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在浙江省建成了跨城市的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充换电站13座、交流充电桩500个,沿杭州金华高速公路建设电池更换站4座;在山东青岛,建成了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真正实现电池与电网间的充放电:在低谷时段为更换下的电池充电,在电网用电高峰时向电网回馈电能。除此之外,各地也在规划、建设充电设施。然而,这对于中国巨大的汽车保有量来说,还远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规模应用的庞大需求。同时,充换电效率低下,也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优化充电网络的布局和提高充换电的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政府与企业双方共同努力应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突出重围的途径
(一)政府持续大力度扶持
从国家层面持续大力扶持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从市场方面来看,政府的扶持应主要体现在出台政策扩大现有的试点规模,在更多有条件的城市开展试验推广。同时,政府大幅度增加购车补贴,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鼓励消费者购买。从产业方面来看,政府应加强鼓励关键零部件研发、新车型开发等,还应在车辆配套设施建设、专利技术保护等方面上加大扶持力度。
与此同时,政府需要积极促进产、学、研的结合,通过重大科技专项推进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的发展。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政府应严格予以监督,并制定客观的研究成果评价体系。同时,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也是保障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汽车生产厂家、系统部件厂家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展开合作,着力突破技术堡垒,完善产业链,提高自主和联合研发能力。另外,也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必要的专利技术和资产进行购买利用。从人才培养方面,国家应持续在各重点高校设立完善而专业的投资基金,促使将所学技术向产品的转化,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避免人才流失。最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抓紧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产品标准,形成标准化产品体系和系列化产品。从法规角度进一步保障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和安全可靠,保障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和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二)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掌握关键技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厂商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还处在初步阶段,许多零部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依靠进口获得。因此,整车制造商必须力争逐步掌握大部分的关键技术的主动权,这样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先性,进而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占领一席之地。企业对于非关键性零件,可以选择外购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建立一个稳定的非关键性零部件供应体系,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产品外购的过程中,首先应选择具备合格资质的供应商。其次,在选定合格供应商之后,则要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供应商选择上,可选择的方式主要是对供应商的兼并收购或交叉持股等,以保障供应链体系的稳定性和共同利益。 责编/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