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部反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电视剧《山海情》在全国各大卫视热播,这让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声名鹊起。这座由福建、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的小镇,是1997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亲自命名、亲自推动建设的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点。20多年来,在福建和宁夏的协力共建下,经过广大干部群眾驰而不息的艰苦奋斗,贫瘠荒凉的“干沙滩”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闽宁镇原隆村视察,他走进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仔细查看、详细询问,殷殷深情,令人感动。看到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高兴地说,“看到你们开始过上好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我感到很欣慰“”闽宁镇从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2021年春节前夕,记者一行来到原隆村,沿着总书记视察的足迹,看看移民群众的新生活,感受新时代“金沙滩”上的新年味。
“我可是最早来到闽宁镇的第一批移民!”说起当年的“壮举”,65岁的谢兴昌颇为自豪。谢兴昌的老家在固原市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那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极度缺水。为了寻一条活路,他带着媳妇和同村的4个人,一路北上。在红寺堡、大武口、镇北堡等地转了一圈后,1997年7月13日,他们来到了贺兰山脚下的一片戈壁滩上。谢兴昌回忆说,当时这里满眼不见绿色,他还编了一首打油诗,“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砂砾跑”。好不容易说服同伴先安顿下来,没想到沙尘暴说来就来,一阵狂风掀起了帐篷,吹跑了铺盖,幸亏谢兴昌媳妇眼疾手快按住了锅,才把一锅饭保了下来,可饭里却积了厚厚的一层沙土。
走还是留?谢兴昌犹豫了。没想到仅隔了1天,7月15日,福建和宁夏共建的移民吊庄“闽宁村”在这片戈壁滩上正式奠基了,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还专门发来贺信。谢兴昌更没想到的是,20年后他能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聊起这段往事。谢兴昌告诉总书记,那封贺信有让人心甘情愿到这儿来的那个吸引力呢。总书记笑着问:“当时条件艰苦,你为什么敢来呢?”谢兴昌说,参加完奠基仪式,他带着从玉泉营农场掰的4个玉米棒子回到西吉老家,他告诉村里人,你看人家玉米长得多好,福建省都来这里投资呢,只要黄河水引上来,那是个好地方。总书记夸赞道:“这个办法好,能吸引老百姓,也有启发意义。”
从最初自发、零散移民到后来政府有计划、有组织的整村搬迁,闽宁村的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12月,闽宁村撤村建镇。随着进一步发展,闽宁镇又划分成6个行政村,原隆村就是其中之一。
电接通了,路修好了,黄河水引上来了,新房子盖起来了,大片荒地被改造成万亩良田,渴望过上好日子的移民群众在新家园里辛勤劳动、发展生产。闽宁镇的人口从8000人发展到6.6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00元增加到14960元,这个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90%的小镇,终于在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
电视剧《山海情》里,有两个女性人物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坚强不屈、笑对生活的水花,一个是聪明乐观、敢于追梦的麦苗。在原隆村,有许许多多的“水花”和“麦苗”,她们曾经是大山的女儿,搬迁到新家园,她们深深扎根、重启人生,向阳盛开、无畏成长。
在原隆村立兰酒庄,记者见到了车间主管兼酿酒助理刘莉。深蓝色套装搭配白衬衫显得非常干练,言谈举止大方得体,怎么都看不出她是来自西海固的农村妇女。刘莉的老家在固原市隆德县温堡乡大麦沟村,因为穷,她初中毕业就不读书了。结婚后一家4口挤在不到15平方米的土房子里生活。缺水是个大难题,辛苦一年勉强能吃饱肚子。2013年8月,得益于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刘莉一家搬到了闽宁镇原隆村,住进了新砖房,用上了自来水。搬迁第二年,刘莉就到立兰酒庄当上了临时工。凭着勤奋踏实和刻苦好学,她成长很快,从除草工一直干到车间主管,工资也从最开始的每月2000元涨到了5000元。刘莉自豪地说,走出大山她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女人同样可以做很多事,在工作中她收获了自信和快乐。
“爱喝金丝黄菊配枸杞的美女们,一定要尝尝咱们宁夏特产……”在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的直播间里,海燕熟练而热情地向网友介绍枸杞、黄花菜、中药材等宁夏特色农产品。2020年2月,海燕和原隆村的5个姐妹一起组建了这个直播带货团队,在扶贫车间负责人徐美佳和福建援宁干部李辉钦的帮助和鼓励下,她们很快就在网络上打造出原隆村的网红品牌——闽宁巧媳妇儿。
“我们家这些媳妇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她们勤奋好学,刚开始时连一句开场白‘大家好,我们是闽宁巧媳妇儿’都要练习上百遍,现在却能在直播间独当一面。”徐美佳把车间员工亲切地称为家人,说起她们都是满满的骄傲。海燕告诉记者,她现在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不再是以前那个整天围着灶台转的家庭妇女了,每天出门前她都会给自己化个妆,“闽宁巧媳妇儿要美美的”。
2021年春节,原隆村与往年相比显得格外不同,因为在2020年底,村里最后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成功脱贫了。春节前夕,原隆村农贸市场里挤满了采购年货的老百姓,浓浓的年味中充满着脱贫的喜悦和奔向美好新生活的幸福。
为了让移民群众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原隆村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的产业。全村6900亩土地整合流转了6300余亩,引进企业6家,大力发展葡萄与红树莓特色种植、万头肉牛规模养殖、光伏发电与设施温棚为一体的现代科技农业、农旅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目前,原隆村种植葡萄2480亩、红树莓2700亩,发展设施温棚1245余亩,带动本村富余劳动力务工1850余人。培育劳务派遣公司2家,劳务经纪人15名,每年组织务工人员3600余人。建成了原隆村游客中心,形成了农业观光、乡村采摘、亲子游乐等旅游产品,积极打造原隆村星级景区。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新建的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尤其是留守妇女就近就业问题,共录用原隆村员工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人,90%为女性,平均月工资2400元。2020年,原隆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45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针对特殊困难群众,2020年3月,原隆村投资10余万元建成了兜底保障服务中心,集日间照料、爱心饭桌、洗衣、理发、洗浴等功能为一体,专门为村里的兜底保障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原隆村村民马希玲受聘在这里做饭,她告诉记者,每天中午和晚上,村上的25户兜底保障户都会过来吃饭,每顿饭只收取他们2元钱。“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原隆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庭说。
鳞次栉比的新居,干净宽阔的村道,配备齐全的设施,发展红火的产业……如今行走在原隆村,看到的是一幅幅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见到的是一张张心怀感恩、志在奋进的灿烂笑脸,昔日贫瘠荒凉的“干沙滩”难觅踪影,欣欣向荣、活力四射的“金沙滩”正在书写新的奇迹。G
责任编辑:李百军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闽宁镇原隆村视察,他走进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仔细查看、详细询问,殷殷深情,令人感动。看到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高兴地说,“看到你们开始过上好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我感到很欣慰“”闽宁镇从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2021年春节前夕,记者一行来到原隆村,沿着总书记视察的足迹,看看移民群众的新生活,感受新时代“金沙滩”上的新年味。
拓荒:战天斗地建设新家园
“我可是最早来到闽宁镇的第一批移民!”说起当年的“壮举”,65岁的谢兴昌颇为自豪。谢兴昌的老家在固原市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那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极度缺水。为了寻一条活路,他带着媳妇和同村的4个人,一路北上。在红寺堡、大武口、镇北堡等地转了一圈后,1997年7月13日,他们来到了贺兰山脚下的一片戈壁滩上。谢兴昌回忆说,当时这里满眼不见绿色,他还编了一首打油诗,“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砂砾跑”。好不容易说服同伴先安顿下来,没想到沙尘暴说来就来,一阵狂风掀起了帐篷,吹跑了铺盖,幸亏谢兴昌媳妇眼疾手快按住了锅,才把一锅饭保了下来,可饭里却积了厚厚的一层沙土。
走还是留?谢兴昌犹豫了。没想到仅隔了1天,7月15日,福建和宁夏共建的移民吊庄“闽宁村”在这片戈壁滩上正式奠基了,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还专门发来贺信。谢兴昌更没想到的是,20年后他能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聊起这段往事。谢兴昌告诉总书记,那封贺信有让人心甘情愿到这儿来的那个吸引力呢。总书记笑着问:“当时条件艰苦,你为什么敢来呢?”谢兴昌说,参加完奠基仪式,他带着从玉泉营农场掰的4个玉米棒子回到西吉老家,他告诉村里人,你看人家玉米长得多好,福建省都来这里投资呢,只要黄河水引上来,那是个好地方。总书记夸赞道:“这个办法好,能吸引老百姓,也有启发意义。”
从最初自发、零散移民到后来政府有计划、有组织的整村搬迁,闽宁村的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12月,闽宁村撤村建镇。随着进一步发展,闽宁镇又划分成6个行政村,原隆村就是其中之一。
电接通了,路修好了,黄河水引上来了,新房子盖起来了,大片荒地被改造成万亩良田,渴望过上好日子的移民群众在新家园里辛勤劳动、发展生产。闽宁镇的人口从8000人发展到6.6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00元增加到14960元,这个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90%的小镇,终于在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
奋斗:自强不息巾帼勇追梦
电视剧《山海情》里,有两个女性人物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坚强不屈、笑对生活的水花,一个是聪明乐观、敢于追梦的麦苗。在原隆村,有许许多多的“水花”和“麦苗”,她们曾经是大山的女儿,搬迁到新家园,她们深深扎根、重启人生,向阳盛开、无畏成长。
在原隆村立兰酒庄,记者见到了车间主管兼酿酒助理刘莉。深蓝色套装搭配白衬衫显得非常干练,言谈举止大方得体,怎么都看不出她是来自西海固的农村妇女。刘莉的老家在固原市隆德县温堡乡大麦沟村,因为穷,她初中毕业就不读书了。结婚后一家4口挤在不到15平方米的土房子里生活。缺水是个大难题,辛苦一年勉强能吃饱肚子。2013年8月,得益于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刘莉一家搬到了闽宁镇原隆村,住进了新砖房,用上了自来水。搬迁第二年,刘莉就到立兰酒庄当上了临时工。凭着勤奋踏实和刻苦好学,她成长很快,从除草工一直干到车间主管,工资也从最开始的每月2000元涨到了5000元。刘莉自豪地说,走出大山她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女人同样可以做很多事,在工作中她收获了自信和快乐。
“爱喝金丝黄菊配枸杞的美女们,一定要尝尝咱们宁夏特产……”在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的直播间里,海燕熟练而热情地向网友介绍枸杞、黄花菜、中药材等宁夏特色农产品。2020年2月,海燕和原隆村的5个姐妹一起组建了这个直播带货团队,在扶贫车间负责人徐美佳和福建援宁干部李辉钦的帮助和鼓励下,她们很快就在网络上打造出原隆村的网红品牌——闽宁巧媳妇儿。
“我们家这些媳妇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她们勤奋好学,刚开始时连一句开场白‘大家好,我们是闽宁巧媳妇儿’都要练习上百遍,现在却能在直播间独当一面。”徐美佳把车间员工亲切地称为家人,说起她们都是满满的骄傲。海燕告诉记者,她现在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不再是以前那个整天围着灶台转的家庭妇女了,每天出门前她都会给自己化个妆,“闽宁巧媳妇儿要美美的”。
蝶变:乡村振兴续写新篇章
2021年春节,原隆村与往年相比显得格外不同,因为在2020年底,村里最后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成功脱贫了。春节前夕,原隆村农贸市场里挤满了采购年货的老百姓,浓浓的年味中充满着脱贫的喜悦和奔向美好新生活的幸福。
为了让移民群众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原隆村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的产业。全村6900亩土地整合流转了6300余亩,引进企业6家,大力发展葡萄与红树莓特色种植、万头肉牛规模养殖、光伏发电与设施温棚为一体的现代科技农业、农旅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目前,原隆村种植葡萄2480亩、红树莓2700亩,发展设施温棚1245余亩,带动本村富余劳动力务工1850余人。培育劳务派遣公司2家,劳务经纪人15名,每年组织务工人员3600余人。建成了原隆村游客中心,形成了农业观光、乡村采摘、亲子游乐等旅游产品,积极打造原隆村星级景区。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新建的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尤其是留守妇女就近就业问题,共录用原隆村员工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人,90%为女性,平均月工资2400元。2020年,原隆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45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针对特殊困难群众,2020年3月,原隆村投资10余万元建成了兜底保障服务中心,集日间照料、爱心饭桌、洗衣、理发、洗浴等功能为一体,专门为村里的兜底保障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原隆村村民马希玲受聘在这里做饭,她告诉记者,每天中午和晚上,村上的25户兜底保障户都会过来吃饭,每顿饭只收取他们2元钱。“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原隆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庭说。
鳞次栉比的新居,干净宽阔的村道,配备齐全的设施,发展红火的产业……如今行走在原隆村,看到的是一幅幅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见到的是一张张心怀感恩、志在奋进的灿烂笑脸,昔日贫瘠荒凉的“干沙滩”难觅踪影,欣欣向荣、活力四射的“金沙滩”正在书写新的奇迹。G
责任编辑:李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