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班集体的建设中,纪律是班级生活的重要保障。处理学生大大小小的违纪行为是班主任时常要面对的问题。本文试从小学生违纪行为的原因分析出发,探索干预、解决小学生违纪行为的策略,认为尊重学生作为不断成长的生命个体,提升其责任感是引导学生行为转变的关键。
【关键词】尊严 责任 行为 纪律 策略
在班集体生活中,纪律主要指维系班级正常运转的规定、规则和规范,是对师生班级生活和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行为规范。处理学生大大小小的违纪行为是班主任时常要面对的问题。轻了,学生依然我行我素;重了,会招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都达不到教育效果。学生违纪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学生违纪,有哪些有效的解决策略呢?笔者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进行反思,逐步认识到尊重学生作为不断成长的生命个体,创设条件提升其责任感是引导学生行为转变的关键。
一、小学生违纪行为归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些父母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认为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孩子好的行为规范,殊不知过于严厉容易在孩子心中埋下叛逆的种子。一些忙碌的父母很少有时间能陪伴孩子。有的孩子被祖父母带大,宠溺无度,毫无规则意识。还有的孩子放学后被托管机构接走,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缺乏专业的行为习惯引导。另外,不断变化的家庭模式和教养方式,都会导致孩子出现纪律问题,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二胎” 家庭……除此之外,每个孩子的学习负担本就不轻,家长过高的期望无疑又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不堪重压的孩子需要一个出口,有时违反纪律可能是一种不知所措的发泄。
除了家庭环境的因素,也有学校环境的因素。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认知能力、分辨能力都比较弱,对规则的界限没有清晰的认识。当规则是模糊的或是价值观的代名词时(如诚信、友善、尊重、团结、安全等),学生很难会把他们的行为和后果联系起来。“未经允许,禁止碰其他同学的物品”是规则,“因为我们必须尊重他人”是价值观。然而,在很多班级中没有这样的具体规则,或是直接套用一些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等,学生得不到有效的行为指导。
二、干预、解决小学生违纪行为的策略
只要班集体存在,纪律问题就一定存在。管理学生的行为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在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与满足个体学生的独特需求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笔者认为,最好的管理学生行为的方法,应基于在所有情况下都维护每个学生的尊严。“负责任”的行为比“顺从”的行为更有价值。鼓励“负责任”的行为需要重视学生在想什么,该怎么做。因此,班主任所使用的策略在班集体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充分尊重,个别会谈,聆听协商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是班级各项活动和人员关系的协调者。在班集体建设中,让学生明白教师会永远维护他们的尊严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教师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态度往往比较严厉,然而,当教师愿意放下身段,做一个倾听者,事情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对于违规的学生,班主任可以约其单独聊一聊,聆听孩子的心声,当学生诉说时,教师就可以发现学生违纪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就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教会学生如何遵守纪律。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也可能有不当的地方,要敢于聆听学生对自己的不满或建议,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请他们为班集体建设出谋划策。
2.明确要求,询问需要,因材施教
每一个纪律程序都包括“规则”“执行”“评估”三个元素。班主任需要让学生明白,当规则被破坏时,会发生什么事,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以课堂规则为例,“请举手获得允许再发言”“上课前准备好书和学习用品”“铃声一响就坐到座位上”等,这些规则都是关于行为的,没有讨论或協商的余地。而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不仅要告诉学生自己需要什么,也要询问学生需要什么。班主任可以在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后,增设几条针对教师行为的规则,如“不占用体育课”“无特殊情况不拖堂”等,班主任协调各科教师认真执行。当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他明白老师对自己的体谅和尊重,自然会遵守班级的规则。
3.惩罚适度,使用幽默,转变课堂
班级纪律的制定需要具有合理性,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社会性成长需要,要基于班级工作的“育人”实质。一方面,当学生违纪时,教师应更多地关注违纪的原因及引导的策略,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因此,惩罚必须是适度的,应考虑学生的接受度,而不是班主任自己操作的便利性。当惩罚产生,无论师生关系如何,学生对教师始终存在一些戒备心理,而有幽默感的班主任,会尽快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惩罚是针对自己违纪的行为表现,教师本身是尊重自己的。因此,教师的幽默还需是正面的,带有鼓励性的。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追求教学水平的提升,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当课堂很精彩,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了,违纪的行为也会相应减少。
4.自我反思,指导行为,赋予责任
班集体建设是一劳永逸的吗?教师可以完全消除学生的违纪行为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是成长中的儿童,儿童常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的。纪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负责,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服从。教师应时常进行自我反思,优化教育手段。班主任应以耐心相伴,具体指导学生的行为:强化社交技能,教给学生控制情绪的方法,设计“行为调整记录卡”,通过每日记录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获得信心……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班集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个性化的过程,纪律是班集体建设的保障。维护学生的尊严,引导学生自信、快乐地在班集体中生活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基础,这需要每一位班主任结合本班的特点,进一步以智慧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海德北岸分校)
【关键词】尊严 责任 行为 纪律 策略
在班集体生活中,纪律主要指维系班级正常运转的规定、规则和规范,是对师生班级生活和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行为规范。处理学生大大小小的违纪行为是班主任时常要面对的问题。轻了,学生依然我行我素;重了,会招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都达不到教育效果。学生违纪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学生违纪,有哪些有效的解决策略呢?笔者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进行反思,逐步认识到尊重学生作为不断成长的生命个体,创设条件提升其责任感是引导学生行为转变的关键。
一、小学生违纪行为归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些父母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认为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孩子好的行为规范,殊不知过于严厉容易在孩子心中埋下叛逆的种子。一些忙碌的父母很少有时间能陪伴孩子。有的孩子被祖父母带大,宠溺无度,毫无规则意识。还有的孩子放学后被托管机构接走,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缺乏专业的行为习惯引导。另外,不断变化的家庭模式和教养方式,都会导致孩子出现纪律问题,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二胎” 家庭……除此之外,每个孩子的学习负担本就不轻,家长过高的期望无疑又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不堪重压的孩子需要一个出口,有时违反纪律可能是一种不知所措的发泄。
除了家庭环境的因素,也有学校环境的因素。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认知能力、分辨能力都比较弱,对规则的界限没有清晰的认识。当规则是模糊的或是价值观的代名词时(如诚信、友善、尊重、团结、安全等),学生很难会把他们的行为和后果联系起来。“未经允许,禁止碰其他同学的物品”是规则,“因为我们必须尊重他人”是价值观。然而,在很多班级中没有这样的具体规则,或是直接套用一些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等,学生得不到有效的行为指导。
二、干预、解决小学生违纪行为的策略
只要班集体存在,纪律问题就一定存在。管理学生的行为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在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与满足个体学生的独特需求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笔者认为,最好的管理学生行为的方法,应基于在所有情况下都维护每个学生的尊严。“负责任”的行为比“顺从”的行为更有价值。鼓励“负责任”的行为需要重视学生在想什么,该怎么做。因此,班主任所使用的策略在班集体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充分尊重,个别会谈,聆听协商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是班级各项活动和人员关系的协调者。在班集体建设中,让学生明白教师会永远维护他们的尊严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教师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态度往往比较严厉,然而,当教师愿意放下身段,做一个倾听者,事情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对于违规的学生,班主任可以约其单独聊一聊,聆听孩子的心声,当学生诉说时,教师就可以发现学生违纪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就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教会学生如何遵守纪律。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也可能有不当的地方,要敢于聆听学生对自己的不满或建议,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请他们为班集体建设出谋划策。
2.明确要求,询问需要,因材施教
每一个纪律程序都包括“规则”“执行”“评估”三个元素。班主任需要让学生明白,当规则被破坏时,会发生什么事,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以课堂规则为例,“请举手获得允许再发言”“上课前准备好书和学习用品”“铃声一响就坐到座位上”等,这些规则都是关于行为的,没有讨论或協商的余地。而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不仅要告诉学生自己需要什么,也要询问学生需要什么。班主任可以在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后,增设几条针对教师行为的规则,如“不占用体育课”“无特殊情况不拖堂”等,班主任协调各科教师认真执行。当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他明白老师对自己的体谅和尊重,自然会遵守班级的规则。
3.惩罚适度,使用幽默,转变课堂
班级纪律的制定需要具有合理性,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社会性成长需要,要基于班级工作的“育人”实质。一方面,当学生违纪时,教师应更多地关注违纪的原因及引导的策略,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因此,惩罚必须是适度的,应考虑学生的接受度,而不是班主任自己操作的便利性。当惩罚产生,无论师生关系如何,学生对教师始终存在一些戒备心理,而有幽默感的班主任,会尽快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惩罚是针对自己违纪的行为表现,教师本身是尊重自己的。因此,教师的幽默还需是正面的,带有鼓励性的。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追求教学水平的提升,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当课堂很精彩,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了,违纪的行为也会相应减少。
4.自我反思,指导行为,赋予责任
班集体建设是一劳永逸的吗?教师可以完全消除学生的违纪行为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是成长中的儿童,儿童常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的。纪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负责,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服从。教师应时常进行自我反思,优化教育手段。班主任应以耐心相伴,具体指导学生的行为:强化社交技能,教给学生控制情绪的方法,设计“行为调整记录卡”,通过每日记录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获得信心……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班集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个性化的过程,纪律是班集体建设的保障。维护学生的尊严,引导学生自信、快乐地在班集体中生活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基础,这需要每一位班主任结合本班的特点,进一步以智慧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海德北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