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三个通道,化解“应对危机”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w961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缺失的“应对口才”
  江苏电视台优漫卡通频道的主持人兔子姐姐来学校做节目,这档节目安排三年级学生录制,孩子们欢呼雀跃。可是,在接受兔子姐姐采访时,出现了令人意外的情况:部分孩子面对话筒不敢抬头,回答兔子姐姐提出的问题时支支吾吾,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这种情况还不是偶然。接下来学校又承办了几次大型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玩得很开心,极大丰富了自己的体验。可是每当到了有记者采访的环节,有一些孩子就眼神躲闪,回答记者提问词不达意,或者就用一两个“碎片化”的词语应对采访。还有一些平时在口头表达上比较优异的孩子,在主持或采访中一旦出现意外,往往也表现得手足无措。
  这种现象有些令人费解。因为学校非常注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口才与表现”,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开发课程资源,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朗读、讲述的能力,除了语言表达的训练,还有专门的形体训练,学习用体态辅助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表现力。这批孩子到了三年级,正在训练的项目是“主持与演讲”,其中恰好有与主持人或嘉宾互动的训练,为什么在大部分孩子身上成效不大呢?
  成因:三个“不足”引发“应对危机”
  回头看课堂上和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大部分孩子已具备较好的“朗读与讲述”能力,低年级口才与表现的训练目标已达成。进入中年级后,通过近一学期的训练,孩子们“主持与演讲”的能力也有了雏形。可孩子们面对临时采访和主持时却仍然表现得无措,这是因为孩子们遭遇了“应对危机”,主要表现在无材料无准备的情况下无法发挥应有的口才与表现力,“应对”口才缺失。通过观察与调查,我发现孩子们的“应对危机”源于三个“不足”。
  1. 胆量的不足。在朗读与讲述中,孩子们一般都习惯“打有准备之仗”,而遇到临时的采访,来不及细细准备,不少孩子顿时紧张起来,眼里只看到镜头,心理上的恐慌无限放大,好口才不翼而飞。有孩子说:“兔子姐姐采访我,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看到扛着摄像机的叔叔跟在后面,我的大脑一下就空白了。”大多数孩子都是如此,临场应对的经验都为零,所以先胆怯了,畏惧了。胆量不足,口自然就难开。
  2. 知识的不足。除了胆量不足之外,孩子还缺乏“应对”知识。孩子们也许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文章,会声情并茂地做一次演讲,知道怎样抑扬顿挫地说一段主持词,可是却不知道场上有了突发情况怎样处理,不知道脱离了讲稿怎样组织语言应对采访。小瑞是我们学校小有名气的主持人,舞台经验算是非常丰富了。有一次舞台上正在进行双胞胎的才艺展示,几次彩排时双胞胎表演都很成功。可偏偏正式演出时,表演失败了。小瑞准备好的台词用不上了,她在台上愣了半分钟,什么话也说不上来。事后她说,感觉应该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可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毕竟是在台上,怕自己说错。所以,知识储备不足,口也难开。
  3. 思维的不足。有人说,口才看起来是舌头的功夫,骨子里却是思维的力量,表现在“应对”上尤为如此。在交际中,一旦遇到临时的、突发的情况,最先启动的是思维。问题的核心是什么,该做怎样的反应,如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无不考验孩子的思维能力。中年级孩子,思维方式较单一,思维层次也较浅,逻辑性就更不强了。思维不足,表达力有限,所以口还是难开。
  对策:打开三个通道,走向“从容应对”
  找到了问题所在,我们对口才与表现的教学时间、内容、方式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努力帮孩子打开心理、知识、思维三个通道,解决“应对危机”。
  一、情境实践打开心理通道
  提高“应对能力”,首先要练胆量。口才与表现课上,我们增加了克服胆怯、慌张心理的小训练。如练习深呼吸,握紧拳头再迅速放松;练习微笑,多跟别人进行目光交流;积极进行心理暗示——我能行,我能把我的想法在大家面前说清楚……
  此外,对于儿童来说,练胆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情境中实践。我们在每节口才与表现课上,都创设一个需要“应对的情境”,如消防演练过后,怎样采访消防员叔叔;科技节上观看了无人机表演,记者采访你,请说出你的感受;舞台上,和你搭档的小主持人不小心摔跤了,怎么救场等等,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台词,鼓励孩子们在小组内讨论、演示,人人参与,让每个孩子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实践得多了,孩子慢慢就有了临危不乱的胆量和气度。
  二、资源赏析打开知识通道
  我们还在口才与表现课上增加了部分“应对知识”的教学。针对中年级儿童特点,我们搜集了大量赏析资源,如名家名嘴机智应对、著名主持人巧妙救场、嘉宾现场妙语点评、新闻人物接受采访有序表达等各种文字和音像材料。课上加大赏析力度,从优秀的视听材料中,体会他们组织语言时是如何快速构思、搭骨架、丰血肉的,感受他们的应对技巧。赏析之后有时进行模仿,有时创设类似情境再次实践,一次次赏析,一次次揣摩,让儿童从中学习到丰富的应对知识。
  三、头脑风暴打开思维通道
  想要拥有应对口才,核心任务还是要提升儿童思维品质。进行思维训练,单凭每周一次的口才与表现课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所以,我们借助语文课、晨会课等阵地,开发各种微课程,用头脑风暴打开儿童思维通道,提高儿童的应对能力。
  1. 训练思维速度
  想要应对口才好,反应要快。为了训练思维速度,我们每天晨会课拿出5分钟进行小游戏。游戏内容有时是脑筋急转弯;有时是“我问你答”,提问者或应答者都是临时抽学号产生,提问者要快速进行有价值的提问,而应答者要不假思索立即给答案;还有时是“词语打水漂”,即由一个词快速说出与之相关的其它词语,词语越多就代表打出的“水漂”越多。诸如此类的小游戏,活跃儿童思维,训练思维的速度和灵活度。
  2. 训练思维广度
  为了拓宽学生思维,我们开发了“一段话口头微作文”的课程。每天语文课上,用5分钟时间进行口头微作文训练。由老师或孩子临时给出三个不相关不同类的词语,思考半分钟后,要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一段话。孩子要迅速展开联想,创设情境,把本不相关的三个词语都安放进去,并组织语言表达出来。同一组词语,抽两三名孩子来说,孩子的思路经常截然不同,孩子们体会到“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路”的奇妙。
  我们还常和孩子一起玩“故事开火车”的游戏,一个孩子讲故事开头,后面的孩子开火车续编故事,每个孩子都要换一个新地方,添加一个新人物,跟前面的故事还要有连续性。孩子们只能脑洞大开,不断产生新联想,不断发散思维。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儿童“应对”时不仅思维活跃,思路也逐渐开阔。思路开阔,话匣子就容易打开了。
  3. 训练思维深度
  深度思维包括整体把握的能力、辨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作文课也成了我们训练的阵地。写作前孩子要先口头说说自己的写作思路,梳理写作提纲。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指向写作,更指向于訓练孩子完整地、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整体把握局面的思维能力。这样,遇到突然情况时,孩子才能快速搭建起“应对框架”。
  我们在口才与表现课上,创设了很多需要辩证思考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辨析中解决问题。如“你在比赛中失败了却有记者来采访你,你接受吗,会说什么?”孩子们在讨论中发现,要应对此时的采访,得先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有的同学已经很努力但发挥失常,有的同学自己荒废了训练,有的失败是因为对手太强大,有的失败却是因为比赛的不公平。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这样的情境,让儿童养成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并学会根据情况调整“应对的语言”。
  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要训练思维的深度,最主要的还是依赖于实践。除了口才与表现课,在所有的课程学习中,在学校里,在家庭生活里,我们都鼓励孩子多观察,多思考,积极寻找沟通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思维能力,丰富“应对语言”。多种方式的训练下,儿童思维的速度、广度、深度才能不断发展。
  打开胆量、知识、思维三个通道,“应对口才”也就随之而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散文的内容丰富着儿童的情感体验,散文的形式磨练着儿童的情感知觉,散文教学能培育儿童的情感理解与认知,具有丰富的情感教育价值。当前,散文阅读教学存在“智德分离”“知行分离”“知情分离”的问题,忽视了散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教育价值。重新审视散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聚焦“这一篇”散文,感受作者的独特情调,触摸作者的情思脉络,提升儿童的情感认知能力,构建儿童生命的情感价值观念,实现散文阅读教学认知教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汉字的有关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准确地使用汉字,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刻感悟,又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中国悠久的文化。本文主张从感知汉字入手,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汉字文化 策略 素养提升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性格的精灵。”优美的汉字中蕴藏着丰富
期刊
【摘要】英语绘本作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多模态文本,成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多模态资源的充分利用、多模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运用与整合,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赋予了学生积极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多模态 英语绘本 资源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多模态运用于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多模态资源,利用多模態创设语境,设计活
期刊
【摘要】基于课改背景与专家引领,遵循新课标要求,结合学校英语学科研究主题与教学困惑,笔者在中年级英语教学中实施“自然拼读法”,通过三个教学实例的分析,凸显出自然拼读与书本Sound time版块教学、单元词汇教学和绘本阅读的有效融合,夯实了词汇教学,提高词汇识记能力和拼写能力;扫清了阅读障碍,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自然拼读 融合 有效 英语教学  核
期刊
【摘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依据农村小学生亲近自然、融于生活的特点,设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快乐体验、快乐习作。逐步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整体提高,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独特感受、真切体验的文章,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体验式 习作教学 探究  一、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与分析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语文总课时的六分之一,师生都认识
期刊
《小飞侠彼得·潘》是一本享誉世界的经典童话,它主要讲述了一个晚上,彼得·潘来到小姑娘温迪的家,教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在空中飞行,并把他们带到了永无岛(也称梦幻岛)。在岛上,他们遇到了善良的印第安人、凶残的海盗和漂亮的美人鱼,惊险的事情接连不断。由于邪恶的海盗头子胡克作恶多端,战争不断爆发,海岛没有宁静之日。尽管不幸的事件一个接一个,但彼得·潘总能大显身手,想出巧妙的办法搭救小伙伴。这本书人物形象鲜明
期刊
文本解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长相思》是纳兰性德的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之词,表现了羁旅怀乡的主题。词作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描写出将士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行军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夹杂着词人颇多无奈情绪。下阕“风一更,雪一更”与上阕“山一程,水一程”两相映照,表现出夜晚风雪交加,搅碎了词人的乡梦,词人倍觉惆怅的情景。从“夜深千帐灯”
期刊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紹了笔者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及尝试。  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形成个人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所指的“习惯”是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养成的习惯。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几种不良习惯:不套鞋套进机房;刚上完课的机
期刊
一、情境导入,关注写法  师:尊敬的各位小游客,欢迎来到秦兵马俑博物馆。我们知道,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生: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生:西安以东30多千米的临潼),被誉为(生:“世界第八大奇迹”)。  师:哟,各位小游客知道的挺多。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  师:那我们今天这节课继续跟着课文走近秦兵马俑,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秦兵马俑的特点?  生: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期刊
作家安武林有本随笔集,书名就叫《爱读书》,大大方方,开宗明义。我常常想,安先生是读书人,自然“爱读书”,那么,对我们教书人,“爱读书”是否也应成为一种追求呢?  说到“爱读书”,就会想到宋代思想家、理学家朱熹,他写的《观书有感》,但凡做老师的,大概没有不熟悉这首诗的。清浅、朴实的诗行告诉所有人,读书是多么好的一件事。而我尤其觉得,教书的人更应该从这首诗中汲取到读书的好处。“一鉴开”,书是一面镜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