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培根把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这人生成长的五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阐述得十分清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真是一张白纸。不懂得怎样学习,也分不清学习与玩的关系,因此从一上学就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要坚持30天,30天是个坎。说30天是个约数,有时顺利的话20天就行了,有时不顺利50天也可能,千万不能理解成30天准成。这期间,老师千万别动摇,要坚持下来,对孩子要多多鼓励,不能放弃,一放弃又完了,又得从头来,但那已是夹生饭了,难熟。
学校教育的特点是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通过集体教育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它并非几十个学生的偶然聚合,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和要求,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实践证明:“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因而,为了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我从不放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严”字当头,持之以恒
各种不同性格的儿童组成的班级,要使松散的群体凝结成良好的班集体,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从行为习惯入手,从“严”抓起。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不断制止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到“严”字当头,当然对学生的严要注意合理性,要严得一步步提高标准,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如要求学生每次集队必须做到:静、齐、快。刚开始时确实难度较大,每当课间操铃声响完,总有几个反应慢的同学,要么还在做作业,要么干其它的事,等全班同学在教室里排好队伍,已经三、四分钟过去了,广播操也开始了。后来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当铃声一响,你手中的任何事情都要先停止,然后在半分钟内必须把队伍静静地整理好,如果每次都能按时完成的,每人加记一颗红星,只要有一人不按时完成的,全“泡汤”。从此,每次集队动作都相当快,而且很静。
在平时的教育中,还可以利用每个学期刚开学的始业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以及学校制定的“一日常规”等,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围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个中心设计主题,开展主题中队会。
如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结合本班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边学边做,从小事做起,在做中养成行为习惯。我每当接到一年级新班,我会多观察学生身上的一些好习惯,让其他同学以此为榜样,并且告诉他们那样做为什么是好的。如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打小报告,报告谁又犯错误了。犯错误的同学知道后很生气,讨厌打小报告的人,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为了培养他们具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我鼓励他们报告好人好事,结果过了不多久,班内的好人好事渐渐地多了,同学之间也和睦相处了。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教师所具有的崇高的道德形象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能形成一种“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感召力。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以身立教,重视自身的行为习惯,努力以自身的良好习惯去影响学生,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刚接一年级新班时,首先考虑和进行的工作是如何将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组织起来,但同时我一方面抓紧时间全面了解学生,寻找选择积极分子并加以培养,另一方面处处做好学生的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上课时不迟到,自己必须先做好准时到校。要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清楚,自己在上课时必须声音响亮、清楚,从不含糊。要求学生在写字时,必须在姿势端正的前提下,把字写工整、写漂亮,自己必须先做好,而且可以互相监督,老师没做好,学生也可以提出来批评,当老师的“小老师”。当小朋友们一听说可以当老师的“小老师”,在写字时姿势都坐得特别漂亮,而且姿势稍一不对,同桌又会督促他。这样久而久之,全班同学的写字姿势自然而然就非常美。
三、选好突破口,由点到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都有“求成长,求发展,求成熟”的意欲。任何儿童身上都有某种“闪光点”。这些都是促进孩子发展的“生长点”。我们抓住这一特点,激励孩子“你能行”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美国心理学家佛隆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我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卫生、劳动、纪律等之中一方面——卫生,先进行突破,以此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舞士气。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包干区”,就是自己的桌面、抽屉及座位,组与组之间的通道是当天值日生的“包干区”,选好较负责的同学当每一小组的组长,每天进行检查,并且量化,每人每天10分,一周为50分,凡是经组长检查,每周获满分的同学,可以在班内小红星表上加一颗红星,学生对这颗红星的获得,都非常重视,因而热情很高。
四、紧抓核心,垂范带头
要使班级成为一个健全的集体,有良好的班风,必须十分重视小干部的培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往往是在少数人身上先表现出来,再传递到多数人,直至影响全班的每一个成员,形成共同的行为,成为一种风气。这少数人就起带头的作用、骨干的作用。有意识的发掘、培养这部分,表彰、推广他们良好的行为,优秀的表现,有利于班级的展开,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因为在创建班集体这个过程中,班干部起着核心作用。只有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才能逐步将班级创建成一个团结和谐的、有荣誉感的,有正确政治方向的集体。他们在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工作中,起着带头作用,他们能带动中等生、后进生一起进步。同时班干部在班主任与学生群众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班主任天天跟学生见面,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但许多事情的第一手材料,还必须由班干部才能获得。由于班干部跟学生广泛的接触,听到、看到的信息很多,可以起着班主任的耳目作用。离开他们,信息失灵,判断失误,工作会带来盲目性。班干部是学生群众的同龄人,一般而言身心发展水平、认识能力的差距不会很大,他们最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全班学生的要求和欲望。班主任可以通过他们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状况,为班集体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重在开端、反复实践、持之以恒。最主要的是:非各人自己动手动脑不可,旁人一点儿也不能代劳。总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老师和家长都要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着手,教会孩子做人,适应社会。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锻炼孩子对挫折的耐受力和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毅力,培养孩子对目标追求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勇气。
学校教育的特点是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通过集体教育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它并非几十个学生的偶然聚合,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和要求,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实践证明:“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因而,为了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我从不放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严”字当头,持之以恒
各种不同性格的儿童组成的班级,要使松散的群体凝结成良好的班集体,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从行为习惯入手,从“严”抓起。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不断制止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到“严”字当头,当然对学生的严要注意合理性,要严得一步步提高标准,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如要求学生每次集队必须做到:静、齐、快。刚开始时确实难度较大,每当课间操铃声响完,总有几个反应慢的同学,要么还在做作业,要么干其它的事,等全班同学在教室里排好队伍,已经三、四分钟过去了,广播操也开始了。后来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当铃声一响,你手中的任何事情都要先停止,然后在半分钟内必须把队伍静静地整理好,如果每次都能按时完成的,每人加记一颗红星,只要有一人不按时完成的,全“泡汤”。从此,每次集队动作都相当快,而且很静。
在平时的教育中,还可以利用每个学期刚开学的始业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以及学校制定的“一日常规”等,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围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个中心设计主题,开展主题中队会。
如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结合本班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边学边做,从小事做起,在做中养成行为习惯。我每当接到一年级新班,我会多观察学生身上的一些好习惯,让其他同学以此为榜样,并且告诉他们那样做为什么是好的。如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打小报告,报告谁又犯错误了。犯错误的同学知道后很生气,讨厌打小报告的人,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为了培养他们具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我鼓励他们报告好人好事,结果过了不多久,班内的好人好事渐渐地多了,同学之间也和睦相处了。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教师所具有的崇高的道德形象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能形成一种“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感召力。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以身立教,重视自身的行为习惯,努力以自身的良好习惯去影响学生,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刚接一年级新班时,首先考虑和进行的工作是如何将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组织起来,但同时我一方面抓紧时间全面了解学生,寻找选择积极分子并加以培养,另一方面处处做好学生的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上课时不迟到,自己必须先做好准时到校。要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清楚,自己在上课时必须声音响亮、清楚,从不含糊。要求学生在写字时,必须在姿势端正的前提下,把字写工整、写漂亮,自己必须先做好,而且可以互相监督,老师没做好,学生也可以提出来批评,当老师的“小老师”。当小朋友们一听说可以当老师的“小老师”,在写字时姿势都坐得特别漂亮,而且姿势稍一不对,同桌又会督促他。这样久而久之,全班同学的写字姿势自然而然就非常美。
三、选好突破口,由点到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都有“求成长,求发展,求成熟”的意欲。任何儿童身上都有某种“闪光点”。这些都是促进孩子发展的“生长点”。我们抓住这一特点,激励孩子“你能行”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美国心理学家佛隆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我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卫生、劳动、纪律等之中一方面——卫生,先进行突破,以此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舞士气。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包干区”,就是自己的桌面、抽屉及座位,组与组之间的通道是当天值日生的“包干区”,选好较负责的同学当每一小组的组长,每天进行检查,并且量化,每人每天10分,一周为50分,凡是经组长检查,每周获满分的同学,可以在班内小红星表上加一颗红星,学生对这颗红星的获得,都非常重视,因而热情很高。
四、紧抓核心,垂范带头
要使班级成为一个健全的集体,有良好的班风,必须十分重视小干部的培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往往是在少数人身上先表现出来,再传递到多数人,直至影响全班的每一个成员,形成共同的行为,成为一种风气。这少数人就起带头的作用、骨干的作用。有意识的发掘、培养这部分,表彰、推广他们良好的行为,优秀的表现,有利于班级的展开,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因为在创建班集体这个过程中,班干部起着核心作用。只有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才能逐步将班级创建成一个团结和谐的、有荣誉感的,有正确政治方向的集体。他们在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工作中,起着带头作用,他们能带动中等生、后进生一起进步。同时班干部在班主任与学生群众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班主任天天跟学生见面,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但许多事情的第一手材料,还必须由班干部才能获得。由于班干部跟学生广泛的接触,听到、看到的信息很多,可以起着班主任的耳目作用。离开他们,信息失灵,判断失误,工作会带来盲目性。班干部是学生群众的同龄人,一般而言身心发展水平、认识能力的差距不会很大,他们最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全班学生的要求和欲望。班主任可以通过他们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状况,为班集体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重在开端、反复实践、持之以恒。最主要的是:非各人自己动手动脑不可,旁人一点儿也不能代劳。总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老师和家长都要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着手,教会孩子做人,适应社会。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锻炼孩子对挫折的耐受力和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毅力,培养孩子对目标追求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