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美声教学的比较研究(二)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美音乐文化背景,指出美声唱法在这两种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产生、传承和g-)E中的差异,认识到这些差异对中美两国美声唱法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美美声教学,吸取美国美声教学中的精华,提高并完善中国的美声教学体系。
  [关键词]美声唱法;中美美声教学;差异比较
  本文是《中美美声教学的比较研究》系列文章之二:中美文化背景差异对美声教学的影响。
  一、美国音乐文化背景
  现代美国人除了极小部分为原著民后裔,其余大多为欧洲国家后裔。因此,大量的欧洲后裔也导致了美国文化基本承袭了欧洲文化。在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下,美国的美声唱法演唱风格也基本沿袭了欧洲。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意文为Bel canto。中世纪欧洲长达1千年的教会统治时期,围绕宗教教义产生并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圣咏声乐作品。此类声乐作品的风格具有十分空灵的音色。这一时期的唱法要求发声器官尽量放松,保持音乐旋律的平稳进行,讲究干净的音色。
  13世纪中期欧洲音乐进入复调音乐时期,圣咏也有了多声部合唱形式。由于圣经的古训“妇女在教堂中应保持缄默”,所以女声部全部由阉人歌手代替。阉人歌手的特性使他们的音色类似女高音或次女中音,具有女性的纯净、轻柔和精巧。这一时期的阉人歌手的唱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更趋于华丽和丰富色彩的“美声唱法”基础。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歌剧的诞生与发展促进了美声这一演唱形式的兴盛,确立和发展了美声学派的声乐技术演唱风格。宗教音乐圣咏中音量微弱的童声和阉人歌手的假女声已经不能表现出歌剧里模仿希腊悲剧的朗诵调,需要有更为充足的气息支持、更为浑厚的声音共鸣、更为清晰的咬字和更富于穿透力的音色。18世纪末叶大歌剧兴起,奠定了男唱男角,女唱女角的新形式,标志着阉人歌手时代的结束。“掩蔽(关闭)”唱法的出现使男声获得了更为稳定的高音。贝里尼、唐尼采蒂、罗西尼、威尔第等众多名家的歌剧作品使美声唱法在声音上产生了既有高超扎实的歌唱技巧,又有戏剧性的情感表现力度,更有抒情、流畅、灵活和柔美的音色,是美声唱法的全盛时期。19至20世纪,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代表人物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德奥作曲家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兴起,使歌曲创作手法得到了革新和开拓。德奥艺术歌曲的繁荣,使西方积累了大量不同于歌剧咏叹调的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的意、德、英、法语的美声唱法作品。
  二、中国的音乐文化背景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里,封建制度下祭祀程序的繁复推动了礼乐的发展。先秦时的《礼记·乐记》、战国时的《韩非子·外储说》、汉代刘安的《淮南子·缪称训》、宋代陈呖的《乐书》、南宋陈元靓的《事林广记》中《正字清浊》篇、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清代徐大椿所撰的《乐府传声》等等,从这些中国历代音乐家的著述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乐器大多为单声部旋律乐器,在此基础上衍生的例如歌唱的旋律也相应的大多为单声部旋律。音乐旋律的横向性十分复杂,和欧洲音乐的复调性的复杂和声织体有很大的区别。声乐演唱多为独唱形式,较为突出个人音色的特征,发声方式多为尖细、明亮,曲调婉转,一节三叹的表现手法,与欧洲华丽庄重的美声唱法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著述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民族声乐歌唱的技能方法和歌曲的情感表现做出了重要的探索。
  沿袭千年的中国民族民间的歌唱方法,直至20世纪初学堂乐歌逐渐兴起,才有了不同的声音。学堂乐歌,是一种在各地新式学校音乐课中大量传唱的,用国外民谣曲调加中文填词的歌曲。这一时期的学堂乐歌作品大多是富于时代特色、宣传革命思想、号召革命的主题风格。学堂乐歌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优秀声乐作品。学堂乐歌培养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人才。通过学堂乐歌的传唱,使西方的基础音乐理论和发声方法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开来。美声唱法传人中国大致是在清末民初,欧洲音乐家陆续来华,一些留洋归来的声乐家也使美声唱法进一步流传开来。如意大利留学归来的林俊卿,著有《歌唱发音的肌能状态》、《歌唱发音不正确原因及纠正方法》、《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等,将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咽音练声法引进入中国,为中国美声唱法奠定了理论基础。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在中国的美声教学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解放后沈湘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培养了诸如许晋玮、郭淑珍、金铁霖、梁宁等中国当代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和歌唱家。
  三、中美文化背景差异对美声教学的影响
  首先,现代美国人几乎大部分自欧洲迁徙移民定居,其对欧洲艺术音乐文化的传承是非常直接的。其次,美国的宗教文化十分繁荣,大约有80%的美国人有宗教信仰。教堂分布极广,几乎所有的教堂都有专门的唱诗班,圣咏的演唱形式基本使用美声唱法。因为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能够更好的使不同音色的人们的声音完美融合到一起。再次,经典歌剧作品的剧本创作从剧情到音乐都来源于欧美历史或市民生活,演员在表演和演唱上有生活体会,更容易理解而进行演绎。
  在美国的美声教学上,美国的声乐老师和学生们是传统意义上的圈内人。他们对影响了他们几百年的声乐演唱形式,是有生活基础和体会的。他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声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因此也就更容易习得和演绎正确的演唱方法和表演。
  而中国具有美声唱法的概念基本只能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早期主要以演唱具有时代意义填词的艺术歌曲和革命歌曲为主。50年代建国之初,也引进了不少西洋歌剧作品,用翻译后的中文歌词进行演唱。一批音乐家们借鉴西洋歌剧的形式,实验性地创作了一些民族歌剧作品其中优秀的有《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等,但演唱形式往往使用民族唱法。民族歌剧《江姐》和《伤逝》的演唱形式开始有了美声唱法的雏形,只是多少还带有一些民族唱法的影子。直至80年代改革开放,美声唱法这一声乐形式才真正开始在中国有了较为正规的飞速发展。
  在中国的美声唱法教学上,由于起步较晚,受民族唱法影响较深,早期的美声唱法教学并不具有专业性,更多的像是用民族唱法演唱具有西方作曲技法形态的中国歌曲。到80年代改革开放美声唱法在中国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的美声唱法教学又出现了一个矫枉过正的误区,即界限分明的划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认为美声唱法就是声音靠后的唱法,民族唱法就是声音靠前的唱法。这一时期的美声唱法,往往音色十分厚重,喉部力量使用较多,听不清楚歌词。随着近年来美声声乐人才国际化的输出输入,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正确的美声唱法概念逐渐得到确立。中国的美声唱法教学的提高一日千里,已经和早期的教学不可同日而语了。
  四、结论
  经过一年的美国访学经历,笔者深刻体会到美国的美声发展更具有文化背景的优势和大众基础,美声教学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师资、音响音像、乐谱资料资源)和设施资源(包括剧场舞台、服装等)皆可免费共享,这极大的降低了声乐学习的成本。中国在近20年的发展里,美声教学应该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培养出了一些优秀的美声表演人才。可能是物以稀为贵,不论是美声的学习成本还是社会市场效益,与美国相比都相对昂贵,远不成熟,仍然只能说是刚刚起步。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摘要]悲剧性是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最深根固柢的悲歌色彩。音乐中如歌般的旋律、广阔的气息、强烈的艺术魅力,都具有很高的深层意蕴。本文以《幻想曲集》中第一首《悲歌》为例,从调性风格、创作主题、悲歌色彩,研究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的悲歌色彩。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悲歌;悲剧性  音乐是心灵的真实写照,拉赫玛尼诺夫(以下简称拉赫)将内心世界通过音乐来抒发。年幼的他性格内向而孤僻,当
期刊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开始向多元化发展,许多作曲家将音乐与诗歌、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李斯特便是将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典型作曲家之一。本文以李斯特的《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104》为切口,试图通过对它的曲式结构、音乐情绪、和意境等方面的研究,明确诗歌在李斯特钢琴音乐中起到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李斯特钢琴作品。  [关键词]李斯特;音乐创作;诗歌;对应手段  弗朗茨·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
期刊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音乐美学观念的演变和记谱法的发展,对乐谱编订的理念也不同,从而导致同一作品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乐谱版本。演奏者在选择不同的版本时,对作品的理解以及音乐的风格也有所差异。本文试图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以肖邦奏呜曲op.35的第一乐章为例,对四个版本之间的异同进行阐述和比较。  [关键词]乐谱;乐谱版本;版本比较;肖邦奏呜曲  一、出现多种版本的原因  长期以来,肖邦音乐作品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土建项目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此项目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不仅会提高施工过程的质量,还会最大程度满足人们以后的生活需求。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既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关键词:土建工程;项目建设;技术管理  引言:正是因为经济在不断发展,所以各行各业
期刊
[摘要]本文从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形成的青春亚文化角度对风靡全球的流行歌曲的原因进行解读。青春亚文化是在以都市文化为土壤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青春亚文化有三个基本的特征即:青春的感性冲动,青春的偶像崇拜,大众文化的模式。从流行歌曲《江南style》的艺术特色、社会文化等视角用青春亚文化论及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对其进行分析流行的原因。我们应该看到青春亚文化积极的一面更要注意青春亚文化消极的一面。我国的流行音
期刊
[摘要]舒伯特的《圣母颂》是其众多声乐作品中的代表作,无论在艺术歌曲或是宗教歌曲领域都具有较高的地位。作品蕴合了舒伯特对人生苦乐的思考,体现了他在矛盾中寻求救赎的人生意向。笔者通过对歌曲的深入分析,试图了解作者的创作意韵和精神内涵,从而达到全面诠释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圣母颂  舒伯特作为欧洲浪漫主义初期的代表人物,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
期刊
[摘要]只有融入了丰富乐感的演奏才是钢琴演奏的最高水准。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把乐感教授给学生呢?本文拟以布格缪勒《叙事曲》为例,从寻找乐感、乐思两个方面来谈钢琴的教学,期望此文能对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钢琴教师以及钢琴学习者能有所启迪帮助。  [关键词]乐感;乐思;钢琴教学  乐感一音乐的情感。同样一首作品,有的学生演奏起来,生动形象,能够让听众感受到乐曲的所表达意境,而有的学生演奏起来却空洞乏味,让听众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生平简历以及对于他举世闻名的代表作品歌剧《卡门》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这部作品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音乐内容与歌剧形式上的完美结合,更主要的是作品对于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刻画与描绘,以完美的戏剧艺术表达现实世界人性的真情与激情,表达了人性的真实与可贵。  [关键词]乔治·比才;《卡门》;现实主义人性表达  谈到十九世纪经典歌剧的不朽人物,不得不提的一位大师就是乔
期刊
[摘要]通过对固定旋律变奏曲式结构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析固定旋律变奏曲式,本文对在教学中如何对固定旋律变奏曲式作品进行分析进行梳理,从曲式、和声、旋律特点等方面对格林卡《波斯人合唱》作音乐分析,进一步认识固定旋律变奏曲式结构特点和格林卡的创作思想及其作曲技法。  [关键词]变奏曲式;固定旋律变奏曲式;教学与分析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建筑企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施工技术、施工理念都在不断革新,尤其是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理念的提出、应用,打破了传统建筑施工的思路,能够在施工的各项指标提升过程中,符合建筑设计的要求。BIM技术作为当下比较流行的技术,其能够使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管理的体系更健全,在各项管理对策的落实阶段也能够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下面,本文将对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