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吃饭?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职业,靠年龄吃饭,又常有截然区别,有的行当因年老而兜得转(资历贵重),有的营生因年轻而吃得开(青春值钱)。
  姑姑婚后数年未育,同我生父商量:“你已有两个娃娃,给我一个吧?”生父兄弟六人,唯我姑一妹,当即应允:“你挑。”姑喜爱圆脸孩儿,我恰恰脸圆,遂入法眼。
  两岁进了姑家,成为独子,成天吃香喝辣,幸运的肠胃,填满万般宠爱。就人生“起步”而言,我是否也可算作“靠了脸蛋儿吃饭”呢?
  1960年前后,父母上班在一座大型厂区。某些工种(井下、炼焦、炼铁、炼钢),间或发放一种“营养票”,能去厂部食堂领取回锅肉一份。这在当时,属于顶级奖励,象征工作表现与人际关系的综合实力。此票金贵,斩获者往往自己不用,而当厚礼送人。我的圆脸,颇讨以貌取人的亲朋喜欢,隔上二三十天,便可盼来一张肉票。食堂验票盛肉的,是我同学的母亲。她一勺下去,总是带出一股慈爱的狠劲。到手之物,绝然超过定额的半斤之量。端回家,爸爸不吃,妈妈不吃。十来岁的我,转眼间,风卷残云,能让碗里不留一抹油痕。
  似乎是十六七岁的某天,偶然瞧见镜子里,自己的圆脸明显有点收缩。心头一紧,这等于预示我,吃饭的本钱开始降价。但听人说,少年往青年走,始终圆嘟嘟一张脸,不见得美妙,渐趋椭圆才算正路。几个同学要好,时常上街闲逛,饿了就进面馆。有这么两位,先受冷落,终被淘汰。老大愤然道:“家伙些的脸太圆了。”我猜不透这算哪门子缺点,但也窃喜,幸亏自己“变脸”在先。事后老大吐出实话,什么脸圆?就是脸厚。两只铁公鸡,白吃成性。厌烦死人。老大仅仅年长一岁,但我等无不心悦诚服。他开导弟兄,朋友要想结交久长,吃饭应该有来有往。钱多买肉沫面,钱少买素汤面;钱多多掏几次,钱少少掏几次,但不能沾钱就往后缩。一毛不拔不是不可,比方,你长得合适,让人看着舒服;你说话好耍,可以制造快乐;你满身力气,打架冲在前头;你脑壳醒豁,遇事鬼点子多……
  后来的日月,漫长二三十年,我脖子上顶着椭圆的脸型,脑子里记着老大的教诲,南来北往,花不尽的人缘,坐不完的酒席。又好像,我的长相与吃饭确有不解之缘。挪揄我的朋友,总爱在饭桌上打岔。三十来岁时,他们说我堂堂英气,不输沪上王心刚(有照片为证);四十来岁时,他们说我淡淡忧郁,超越港岛张国荣(仍有照片为证)。我的良好感觉,亦恰似水涨船高:朋友们的解读多么深情,多么准确。天哪,我如果愚蠢地固守一张缺乏內涵的圆脸,单薄、浅陋的气质,能由硬朗向忧郁的纵深挺进吗?换言之,能为朋友们心怀善意的评点,提供深邃、宽阔的背景吗?
  自然法则。无人可以抗拒。刚刚翻过“知天命”的门坎儿,我的面部,开始章法大乱,说方不方,说圆不圆,同心中与日俱增的慈祥背道而驰。线条莫名地走火入魔,不见柔和、刚毅。只剩呆板、僵硬。甚而,不再会笑。勉强笑笑,比哭难看,比不笑更难看。自打五官有碍观瞻之后,我知道,靠脸蛋吃饭的美好光景,已经一去不返。
  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实为至理名言啊。因很快发现。我这张乏善可陈的面孔,其实并不妨碍吃饭,常常反倒更为方便。如此这把年纪,你有条不紊地细嚼慢咽,你八辈子挨饿般地狼吞虎咽,旁人都懒得或无暇留意你了。因为你的“光临”,往往只是充当尊老爱幼的道具。如按年龄排位,你侥幸被礼让上席,无须过度客套。在真正主角的号令下,端杯即可。如按职务就座,便是再好不过,你已步履蹒跚,白丁一名,就该心平气和地坐在下首。下首不可小瞧,实乃黄金地段,扼守着“菜道”要津。每道新菜送来,不动声色,摁住转盘,举箸先尝,你就成为鉴赏的首席。总而言之,人到苟延残喘之际,亦并非穷途末路,依然是,危机与机遇同在。餐桌上的種种狂热与沉稳、交流与交易,实质上都与你无关了。你的本分,就是专注地对付饭菜。试试看。这与你大半辈子热爱吃饭的习惯,会吻合到天衣无缝的地步。甚而提升至天人合一的境界。
  仍回到起点,靠什么吃饭?积我数十载的心得,只要年龄在时间里还未中止,只要脸蛋在空间里还未消失,靠着这最可珍贵的两样宝贝,你就忘我地吃吧。人在世上,任何一个时段,但凡尚能将杯盘碗筷玩弄于股掌之中,不论山珍海味,不论粗茶淡饭,只要味觉惬意,入肚舒坦,恭喜你,你大可快活地沉迷于口腹之欲。将吃饭进行到底。
其他文献
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很多约定俗成的事自然形成了规则。规则有一样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的公平合理性,因为是众人认可接受的。否则就是反规则。奥运会就体现规则,没有规则就没有这样的盛会。无论什么人、什么肤色、什么国籍,都靠规则说话,完全是一种“赛马规则”(赛马论,指企业必须为其所有的员工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公平的竞争,让所有
期刊
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来看,观感大不一样。有一个段子说:如果有一个不幸流落风尘的女子,还在坚持上大学深造,那么,这是一个励志故事;但如果说一个女大学生,却暗地里操着皮肉生涯,那么,这就很伤风败俗。对于“流浪大师”、上海52岁的流浪拾荒者沈巍而言,同样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是“流浪汉读书”,还是“读书人流浪”?  本人以读书人自诩。最先在微信上看到沈巍与人侃侃而谈的影像,是一位读书人朋友发给我的
期刊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标语大国。此说内容宏阔,见仁见智,本文不去探讨,只对近年来标语里的糗事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谈点感受和看法。  下面有三个例子:一、西南某地一家公安分局制作标语牌,把“举报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奖”分作两行,横排,成了“举报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奖”(斜杠系笔者所加,下同)。二、也是西南某地,一家公安分局和一工商分局联合制作的标语牌上,将“指望传销致富生活没有出路”分作两行。竖排。成了“生活
期刊
忝列于江南一所普通高校。每年有一个固定的任务: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我发现对待毕业论文,学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态度非常认真,文字、标点都很讲究。开题报告、论文初稿发过来,你提了意见,他会不折不扣地落实。老师不小心遗漏的问题,他也顺便改正了;一种是敷衍塞责,他不在乎材料、论文本身的质量,一切以老师是否同意定稿为转移,你提出问题,他总是改得不到位,一份材料可以让你反复看上九次、十次。  人本质上是向往舒
期刊
人们为什么往往发生认识偏差或认识错误?是因为自己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或者缺乏思考,或者经不起利益诱惑,却又坚信自己的判断力。  最常见的是被利益诱惑的思维。以自己为例,前几年经常接到号称福建某茶叶公司的中奖电话。告诉我可以领取几十万元的“奖励”,他们后面的套路不用听就会明白。过些日子这样的电话又打过来了,我只是回问了一句“天上可以掉馅饼吗”?对方那个温柔的声音马上挂断了。可没过多久,我拖起行李箱刚
期刊
评价一个人的美丑,除相亲外,余者更多看心灵。心灵美丑虽隐藏在灵魂深处,他人看不见摸不到,但通过人的言行举止,都会自动曝光。笔者试举两例:  镜头一,某日傍晚,我骑自行车在马路上,见一位衣冠楚楚、模样俊俏的小伙子,叼着香烟骑着摩托从我身后掠过。见他在一辆装满废品的人力车后停下,像是在车上找什么。突然回过头来,冲我食指遮唇坏笑,继而扬长而去。我加速赶到人力车后,发现装满旧书报的编织袋被烧了一个洞冒出烟
期刊
不知始自何时,“中年油腻”“中年焦虑”等说法风靡一时。对此,本人深不以為然。在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自然排序中,中年是人生下半段的开始。相对少年的无知、青年的生涩和老年的衰朽,中年应该是人生的黄金时段。怎么就成了“中年油腻”了呢?当然,要说一点焦虑都没有,那不是事实。但相对青年的迷茫、老年的寂寞,中年的焦虑不是严重的问题。适当的焦虑,还正好刺激自己保持进取的心态,具有正面和积极的意义。而且,中年
期刊
一位富有的父亲带儿子去农家,原本是为了让儿子明白自家是多么富有,而儿子却爱上农家的田园美景,感叹自家是多么贫穷。哑口无言的父亲一定也陷入了沉思:真正的富有,到底是拥有更多的钱,还是更多的“风景”?  诚然。生活中没钱是不行的。然而,人对金钱或物质的需求实际上却是十分有限的。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苏格拉底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啊!”  今天,
期刊
“最后一招”等十四則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是据《明史。海瑞传》所说的:“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万历年间,张居正当了十年首辅,因为害怕海瑞的严厉正直,尽管朝廷内外都推荐海瑞出山,但终于没有召见他。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在乡闲居了16年的海瑞,才被明神宗朱翊钧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重新起用,可惜海瑞此时已是72岁的老翁,两年多后就病死在南京任上了。张居正闲置海瑞不用,这是清官海瑞的悲哀,也不能不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