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川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中教学几经改革,随着2008年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在中国出现了诸如山西新绛中学、山东昌乐二中和江苏洋思中学等一些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课改模式。作为四川,今年仅是推行课改的第三年,诚然我们可以从全国各地借鉴的课改方式很多,但我们应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呢?本文仅就从历史课程改革这一学科出发,谈如何在改革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的这种人文素养既具有普遍性,又不失四川特色。
  一、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及历史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传统的观点告诉大多数学生,学了历史没用,不实用也不好找工作,而在高中课程设置中也能明显感觉到历史不如某些学科重要。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首先得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而我国在2000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毋庸置疑,历史教育在人文素养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学科体现的是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而不是直接的工具性的功利价值。历史是对人类以往实践的一种总结和记录,它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全面、综合的价值理性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历史也是教人做人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体验其中蕴含的做人的道理。著名的历史学家白寿彝就曾把学习历史的首要任务界定为:帮助人们从青少年起一直到老死为止学习如何做人,帮助人们理解做人的道理。人文教育功能,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本质的功能。因此历史是人文培养的关键。
  二、如何在历史课程改革中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培养
  首先,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无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环。有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爱国情怀: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有自强不息、精进不止的积极态度;有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有温良恭俭、推己及人的人间关爱;有坤德载物、谦下若水的博大胸襟;有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更有允公允能、以德帅才的用人标准和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这些内容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是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通过对历史教材的挖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和超越自我,形成完美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其次,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思维与智慧的拓展。
  1、重视历史学习的批判性。高中学生习惯把老师和教科书当权威,不习惯甚至不敢去批判。而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背诵历史,而是鉴古察今,发展思维。因此批判性学习精神是历史学习所必需的,而目前高考也慢慢在渗透一种观念:要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学习历史。
  比如:2010年全国文综1第15题
  1913年,某身着日是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于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但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答案是C,解释里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虽说已日渐深入人心,但对农村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这道题死记书本的大多数同学都不会选C,因此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的学习思维。
  2、重视历史的反思和比较学习。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对过往历史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实,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古今相通的,而对现实社会了解得越深刻,对历史的洞察力和反思力就会越精密。同时在历史教学中还要运用比较方法,通过比较方法揭示历史现象、发展阶段及其在宏观发展趋势中的共性和个性,引导学生找出不同历史事件的特点和本质,从而使学生养成一种宏观历史比较思维。
  3、重视历史的实践性。历史无用思想以及纯文本的学习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减弱,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到图书馆查阅历史文献,上网下载有关历史信息,参观本地的历史古迹,举办历史故事演讲比赛等,促使其走近历史、感受历史。同时请历史事件的经历者讲述历史,或请历史专家诠释历史,打破书本和课堂界限,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亲自感受历史。
  最后,作为历史教师也应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发挥好载体作用。作为历史教师,除了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批判的精神变革已有的思维方式,建立起统一完整的思维模式。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身先示范的人格魅力,不仅对历史教学要投入巨大的热情,而且要能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在历史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体现四川特色
  随着自主命题的推行,地方特色成为历史教学和高考的一大亮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地方特色。比如为辛亥革命发生创造条件的四川保路运动以及最先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四川都体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都江堰等历史工程的修建体现了四川人民的智慧;蜀锦、瓷器和美食等显示出四川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伟人对中国历史的贡献等等。通过这些别具特色的地方教学,不仅可以增强作为四川人的自豪感,而且还可以从四川特色历史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到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性的东西一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
其他文献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通过阅读鉴赏诗歌,可以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所以诗歌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而也理所当然成为当前语文教改和课改的重点之一。  一、诗歌的特点  1 抒情性  西汉《毛诗序》中指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说明了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抒情性。写诗不管是用来绘景、咏物,还是
期刊
法律援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扶助贫弱、保障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保障制度,也是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法律援助工作非
期刊
高中物理现在使用的是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改革的成败。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实施,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学、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教师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里困惑。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
期刊
一、初中阅读教学现状  1、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不够重视  作为阅读教学开展的指导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针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前,许多语文教师仍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开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往往忽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阅读教学开展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而且其效果往往在短期内难以收获,因此造成许多语文教师以为阅读教学开展与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关系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