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与书店的趣事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与书店之间,趣事何其多也!
  陈寅恪在其著作《柳如是别传》提到,他年少时住在江宁,和他的伯舅两家衡宇相望,他的伯舅俞先生藏书虽然不多,但是也有不少精本。如四十年前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钞八十回石头记,这是俞先生官至翰林之日,以三十金在京师海王村书肆购得。这里提到的书肆,类似于今天的书店,关于书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寻到西汉时期。
  杨雄在其所著《法言·吾子》中说:“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这里最早提到了书肆。书肆自然有书卖,古人读书又不能像现在一样网购,因此好读书的古人就和书肆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论衡》的作者王充,是东汉有名的哲学家,他能学有所成,多得益于书肆。王充年少时家贫,买不起书,他就在洛阳的书肆中看里面卖的书,王充记忆力很不错,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在洛阳书肆中流连忘返中读完了诸子百家的著作。
  书肆起源于西汉,到了唐朝时期发展最为完善,李肇在《东林寺经藏碑铭(并序)》)中说:“五都之市,十室之邑,必设书写之肆”,这并不夸张,而且书肆也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贫苦人家的孩子买不起书,靠着到书肆中浏览学习。
  如徐文远,如吕向,徐文远的兄弟徐休,以抄书为生,而徐文远每日在书肆中读书,博览五经。吕向也是如此,志在读书,利用在闹市卖药的时机,在书肆中读书,最终博古通今。
  书肆能让贫苦人家的孩子看书,更重要的功能是能买书,但是买书也要注意用途,《大唐新语》中就记载了一件趣事。
  唐代的一个李姓秀才,拿着二十年前他在京城书肆用百钱买来的行卷,去拜谒郎中李播。不料他购得的行卷,是李播昔日应举时所作,言语应对之间,尽显李秀才种种窘态。
  除了书肆,还有书船,书船是我国古代流行于江苏、浙江一代的一种特殊的流通方式。书船往来于藏书家、刻书家和读书人之间,乾隆在修《四庫全书》时候就有意通过湖州书船去找藏书家寻书。而书船不仅有书肆的功能,又因为其流动性比较好,因而方便收书。贫苦人家最容易典当变卖书籍。“结社僧因秋朔吊,买书船近葬时归。”一诗映出多少贫苦读书人的辛酸,生时费劲心力收集书籍,死后却容易被儿孙变卖,一生藏书尽毁一旦,买书船近葬时归。
  书肆寄托着古代读书人的希望,家贫无书可读时可以让他们流连忘返,给书肆抄书也可以借此谋生,老来看书船悠悠而过,又会担心谁家的不孝儿孙又将书籍典当变卖。而通过古人和书肆之间发生的趣事,也可以了解古代的都市文化,感受到文化的脉动。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若是有人间:你会害羞吗?很多人都会说:害羞,谁不会呀。羞耻心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之一,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懂得害羞。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里,就有人偏偏就恬不知耻。比如,在我们身边,不难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乱吐口水乱扔垃圾,踩踏绿地花草,小偷小摸,行贿受贿,等等。做出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者,不就是不会害羞吗?  羞愧心,是“人的良心受到谴责”这一心理状态赖以产生的基础,是维护人自尊、自重
期刊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愛好广泛,博学多才,对琴、棋、书、诗、画这文人“五友”无所不通。从他的生活细节中,不仅可以读懂其人生的追求,还可以感悟其善于养生的高深智慧。  欧阳修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是“劳其形”、“任其自然”,极力倡导自然之道。他提倡“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意思是应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应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
期刊
在福鼎市一百公里左右就是神仙之山武夷山。主编能够有幸来到心中渴望已久的武夷山,真的是人生最喜乐大事,能够在武夷山的茶山、茶人中感受与众不同的相遇、相知,那也许就是武夷山天心禅寺给我的加持和召唤吧!  武夷山大红袍:岚青茶业的周女士,是一位温婉大器的武夷山茶人,淡定、自在,仁义,好客。周女士跟我们说:正岩肉桂茶是乌龙茶之一,茶色乌润,有着浓郁的花香味道。似兰花般清香,总能给人一种高扬、辛锐之感。周女
期刊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廬别有春。   ——[明代]于谦《观书》
期刊
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就算是智慧之书也读不完,何况愈到后代,书的累积也愈大。一个人没有读过的书永远多于读过的书,浅尝之作也一定多于精读之作。不要说陌生人写的书了,就连自己朋友写的书,也没有办法看完,不是不想看完,而是根本没有时间,何况历代还有那么多的好书,早就该看而一直没有看的,正带着责备的眼色等你去看!对许多人说来,永远只有很少的书曾经精读,颇多的书曾经略读,更多的书只是道听途说,而绝大多数的书根本
期刊
史书记载,北魏学者李谧,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下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于是,后世多以“摊书傲百城”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一人藏书往往有限,也难以及时更新收集。真正能够“摊书傲百城”的地方,唯有书店。中国的书店又名书肆,指的是旧时中国民间出售书籍的店铺或市场,亦指售书行业集中的店铺和街
期刊
少年时构想爱情,神往你侬我侬的状态。后来自己有了爱人,在甜蜜快意时,把所有写意的情话开心收纳,在忧郁纠结的时候,又发现那些写意的话不能治愈我。我的先生见招拆招,将爱情里的约定从虚渺的“海枯石烂”具体到一种行为。  我说,“如果你惹我难过了,我就离家出走。”他默认了婚姻中有这种可能性,问我,“哈哈,你出走去哪里?”  “我去24小时书店。”  “好,那我就去书店找你。”  说的高深一点,用莎翁的语气
期刊
书店是爱书人的精神庇护所,也是传奇发生的地方。在很多城市,书店曾经是地标性建筑,逛书店也是读书人的一种享受,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须,不少人甚至还因而改变了命运。但阅读能否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要,成为每个人的生命需求,却关乎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和文明的传承,闲暇时,看名人与书店的故事,在为人们增添了情趣的同时,更让人思考现在书店的命运。  内山书店:中日友谊的见证  1927年鲁迅来到书店,见到内山完造,
期刊
那么,对庄子来说,谁是至人呢?他的生活方式是如何的呢?至人所做的,不过是静观宇宙。他不采取任何绝对的立场。“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对外在的事物他顺其自然。没有一样物质的东西能够损伤他;没有一样精神的东西能够使他感到痛苦。他的心智的平衡使他获得了世界的帝国。他从来不是客观存在的奴隶。他知道,“至言无言,至为无为。”他是被动的,并接受生命的规律。他在无为中休息,静观这世界自然地为善。他不“刻
期刊
随着电商和电子书的发展,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实体书店,到今天可以说有些日薄西山了。那么,书店是如何产生的?最早的书店又是啥样?里面可以买到什么书?书又是什么样子的?别急,大家随我穿越到汉朝,去看看当时的书店。  等等,为什么只是去汉朝,不是去更早的时代?因为在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贵族子弟们在官府学习,或者氏族内部进行传承,总之学习环境是封闭的,读书书单是指定的。春秋末年血缘氏族解体,孔子兴起私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