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关键词】拓展 阅读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讀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紧紧抓住文本,以文本为中心,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一本教材的阅读带动几本、几十本乃至更多的课外读物的阅读。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
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一些中外伟人与书的故事;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事例和其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成功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学生图书馆定时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二、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
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阅读的出发点不一样。课外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自由的,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所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
1、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我们在进行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如: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已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对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
2、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文本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进行拓展性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即使文章再美,如果所选材料的阅读训练达不到教学目的或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统一,也要忍痛割爱。
(1)内容相关的拓展。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
(2)从作家角度延伸。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学习课文《去年的树》后,我向学生介绍作者新美南吉,告诉他们新美南吉虽然残疾而且只活了30岁,但他是个有名的童话作家。可以阅读他其他的代表作《小狐狸买手套》《狐狸阿权》《花木村和盗贼们》等。
(3)相同主题的拓展。最好的阅读材料是同题文章,即表现的主题相同或所写的题材一致,这样既能丰富课内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比较阅读。如在教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时,又拓展学习《春望》,通过一喜一悲,感受到在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而听到收复失地时,则"喜欲狂"。立体地领会诗人杜甫爱国之情。
但是,在选择拓展性材料时,应限定阅读材料的数量,必须为完成课内阅读教学任务服务,既不必矫揉作秀,为拓展而拓展,作应景式的点缀,也无须随意加大阅读剂量。设定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应依据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所教年级、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人而宜、量人对材料选择。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可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设法将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中来,自觉进行科学、广泛的阅读,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讲课前与课中、课内与课外、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拓展阅读的能力,更好地学习语文,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工信息,成为一个主动构建者。
【关键词】拓展 阅读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讀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紧紧抓住文本,以文本为中心,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一本教材的阅读带动几本、几十本乃至更多的课外读物的阅读。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
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一些中外伟人与书的故事;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事例和其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成功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学生图书馆定时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二、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
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阅读的出发点不一样。课外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自由的,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所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
1、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我们在进行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如: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已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对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
2、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文本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进行拓展性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即使文章再美,如果所选材料的阅读训练达不到教学目的或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统一,也要忍痛割爱。
(1)内容相关的拓展。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
(2)从作家角度延伸。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学习课文《去年的树》后,我向学生介绍作者新美南吉,告诉他们新美南吉虽然残疾而且只活了30岁,但他是个有名的童话作家。可以阅读他其他的代表作《小狐狸买手套》《狐狸阿权》《花木村和盗贼们》等。
(3)相同主题的拓展。最好的阅读材料是同题文章,即表现的主题相同或所写的题材一致,这样既能丰富课内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比较阅读。如在教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时,又拓展学习《春望》,通过一喜一悲,感受到在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而听到收复失地时,则"喜欲狂"。立体地领会诗人杜甫爱国之情。
但是,在选择拓展性材料时,应限定阅读材料的数量,必须为完成课内阅读教学任务服务,既不必矫揉作秀,为拓展而拓展,作应景式的点缀,也无须随意加大阅读剂量。设定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应依据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所教年级、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人而宜、量人对材料选择。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可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设法将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中来,自觉进行科学、广泛的阅读,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讲课前与课中、课内与课外、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拓展阅读的能力,更好地学习语文,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工信息,成为一个主动构建者。